清白和性命哪個重要?

對於這個問題,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給了我們標準答案——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東西。

按照亞聖的觀點:

如果人生中沒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事物,那麼,是不是所有能夠保全生命的方法,都可以去使用呢?如果人們沒有比死亡更加厭惡的事物,那麼,但凡能夠苟且偷生的事情,都可以去做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回到開頭的問題: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在六子心目中,比自己生命更加重要的事物,就是清白與榮譽。

所以,在遭受誣陷之後,寧願當場剖腹,也要自證清白。

可能有的小夥伴們會說了:是不是傻啊,為了證明清白,直接把命搭上去了!

舉個例子:某人性格柔弱但非常孝順,如果有人辱罵毆打他的母親,這個人會暴走嗎?

十有八九會暴起揍人的!

由此可見,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一旦外界突破了自己的原則,打破了心中的底線,那麼,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樂哥都不會感覺到奇怪。重義輕生,也只是萬般可能中的一種!

類似的例子,在《今日說法》中見到的太多了!

古人云:君子可以欺之以方。黃四爺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針對六子設下了這個險惡的局。

「鍵盤俠」自古就有;軟暴力也能要人性命。

俗話說得好:看熱鬧的不嫌事大。

六子剖腹自證清白,罪魁禍首肯定是黃四爺。但是圍觀群眾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些「嘴強王者」,那些麻木的嘴臉,雖然並未直接殺害六子,卻也將六子逼迫進了道義的死胡同——除了揮刀自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讓這些嗜血且麻木的面孔興起一絲波瀾。

言語傷人,尤甚利刃;麻木旁觀,更甚幫凶。

假設六子沒有剖腹,那麼,這些弱者和膽小鬼們將從六子的退縮和忍讓中汲取無窮的「勇氣」,瞬間佔據道德制高點,自我感覺良好同時,各種閑言碎語立馬就會將張麻子一行人給淹沒……

但是六子生性耿直,原則性極強。他用自己的生命,自證清白。這就更加凸顯出那些膽小的、卑微的、麻木的人的醜惡嘴臉,六子的「愚蠢」行為,灼燒著他們的靈魂,讓他們無處藏身。

我想,這是導演想要達到的效果。

結語

總的來說,六子剖腹,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也有一定的戲劇效果。

我知道,不管哪個年代,總會有人去懷疑與否定那些捨生取義的人的存在;更有一小撮人會「聰明」的認為那些殉道者都是傻子。

對此,樂哥不想多說什麼。想想那些衝進火場的年輕的消防員,再想想那些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總有一些人,把道義和職責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他們,才是撐起這個社會的脊樑!

這個問題,就不該提!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微是卑微者的通行證!


清白和性命哪個重要?這個問題問得有意思。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讓子彈飛》中這段劇情。姜文飾演的張麻子帶著湯師爺和一眾小弟來到鵝城當冒牌縣長,目的是為了公平地掙錢。但湯師爺卻表示當地有個惡霸黃四郎,想在這裡掙錢必須要看他眼色,得不到真正得公平。可張麻子是何許人也?大名鼎鼎的土匪頭子,能怕了黃四郎嗎?於是張麻子一行人始一進城就表現得強勢,激怒了黃四郎。

而小六子作為張麻子的乾兒子,便是黃四郎給張麻子的一個下馬威。

黃四郎指派手下胡萬想辦法給張麻子一個下馬威,作為黃四郎一方的小弟,胡萬自然也是一個工於心計得陰險小人,於是他選上了看起來就正直憨厚沒城府的小六子。

利用槍威脅店老闆,在小六子吃完一碗粉結賬時,偏偏說他吃了兩碗粉,使出了這樣的陽謀。而小六子在所有解釋都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後,用出了剖腹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涼粉。最終的結局也是胡萬得逞,而小六子死亡,正式掀開了《讓子彈飛》張麻子智斗黃四郎的篇章。

其實對於這段情節,網上爭議頗多,不少人都認為這段情節的安排很是生硬,因為一碗涼粉就自殺,未免顯得張默飾演的小六子太傻。

可事實是,從當時的場面來看,小六子除了自殺以證清白,還有別的退路嗎?

圍住這家涼粉店的都是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代表什麼?代表真正得輿論,如果小六子此時沒有證明自己的清白而是直接走掉,這當然可以保證性命,但今後他和他的義父張麻子,恐怕會被黃四郎利用大眾的輿論再也抬不起頭來。

胡萬是惡勢力的代表,那些圍觀的百姓也是因為胡萬與店老闆的言語才開始逼迫小六子來證明清白,這像極了當今社會媒體與百姓的關係。胡萬便是那媒體,而那些圍觀的媒體,便是千千萬萬的我們,媒體說什麼,我們可能就信什麼,缺乏思考能力,而在最後逼死了輿論中心的人後,又一鬨而散,該幹嘛幹嘛去了。

是人性的冷漠逼死了小六子,這也是導演姜文安排這段情節最重要的暗示。小六子的死,也從另一個方面表達了「清白和生命不可兼得,除非苟活」的觀點。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電影《老炮》中馮小剛飾演的六爺因為面子借錢四處碰壁後,路過一個正在圍觀跳樓的人群,一個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甚至還用言語嘲諷即將要跳樓的人趕快跳。

這個片段,和小六子自殺以證清白的片段,簡直一模一樣。《讓子彈飛》中小六子自殺以證清白在無數人看來不可思議甚至感覺他很傻的片段,其實就是當今社會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細思極恐啊!

清白和生命究竟哪個重要?突然覺得這個問題很可笑。如果需要付出生命才能證明清白,那可真的太可悲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種人,把某些事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比如自由、愛情乃至氣節!電影《讓子彈飛》有一場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張牧之"最器重的乾兒子"小六子"被人栽贓偷吃了兩碗涼粉,"小六子"為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同時也為了維護"張牧之"的名聲,情急之下自己剖腹從胃裡取出一碗涼粉,以生命自證清白。 這樣的情節似曾相識,四川方言喜劇《傻兒軍長》中,"狗娃"被老闆污衊吃了涼粉不給錢,"狗娃"將家人託付給"傻哥"後,一槍崩了自己。"傻哥"命人"把肚皮劃開,看有莫得涼粉"。這樣的故事在影視劇或小說中其實並不鮮見,《雪山飛狐》《衡陽抗戰四十八天》都出現過。

這種自證清白的辦法在現在人看來有過於迂腐和極端之嫌,但在那個極端混亂的年代,生命雖非不重要,但其價值遠不如名節和情義,當兩者發生矛盾時,人人往往會選擇放棄前者而維護後者。混亂年代,人心是險惡的,雖然明知道是對手挖好的坑,但主人公也只得義無反顧地往裡面跳,這就叫氣節!從這個角度講,"涼粉證名"事件有其必然性,它們絕非影視劇杜撰,而有真正的歷史來源。

晚清名將馮子材,率部在越南大敗法軍,取得著名的"鎮南關大捷"。在那個暗弱的年代,馮子材及所部彷彿暗夜中的油燈,以其高光的表現維護了民族殘存的尊嚴。馮由此而被清廷謚為"勇毅"。馮子材的成功絕非偶然,史書記載,其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乃一代良將。馮子材治軍以"嚴"著稱。其部隊因其名號"萃亭"而被稱為"萃軍"。萃軍軍紀嚴明,有著名的"四斬令":攔路搶劫者斬;強姦婦女者斬;偷牛偷豬者斬;拐賣人口者斬。

一次萃軍路過一個村鎮,一名萃軍士兵被一個當地粉絲店老闆楸住不放,老闆聲稱這個士兵吃了粉絲不給錢,引來了大量的圍觀群眾。馮子材發現後立馬上前訊問。這名士兵十分委屈,發誓說自己沒吃。馮子材鑒於對所部軍紀的自信,徑直上去跟老闆說,自己的士兵不可能上街自行買吃的,更不可能吃了不給錢。豈料粉絲店老闆十分蠻橫,一口咬定這個士兵就是吃了東西不給錢,甚至還大聲諷刺萃軍徒有虛名,引來不少閑漢起鬨。這名士兵又氣又急,大聲喊道:"我沒有吃粉絲,我現在就剖開肚皮給你們看!不許你們污衊…"言畢,士兵真的拔出佩刀,剖腹自盡。後經檢查,果然沒有粉絲,真相得以大白!

真相來得血淋淋,引人深思。生命和氣節都很重要,當兩者出現矛盾時,我們是選著前者還是後者?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們不能自居於道德裁判的位置妄加評論。但是有一點是不爭的事實,正是有了那些選擇氣節而放棄生命的行為,才避免了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個人觀點,歡迎點贊,吐槽,如果覺得有意思,請點擊關注!


這其實這個偽命題——遭誣陷吃兩碗涼粉給一碗錢,被逼剖腹自證——「剖腹」這個解決辦法,是老六覺得只有這一個辦法了。

其實不用硬碰硬地證明自己的清白,是老六年輕、衝動,上了人家的當。

《讓子彈飛》編劇之所以寫老六「剖腹證清白」,是為了寫出陳坤飾演的胡萬的姦猾、圍觀群眾的冷漠。

其實,老六當時就是太「要臉」了。

假如是葛優飾演的處事圓滑、做事老練師爺或者是有點蠻橫的老三處在老六的位置,恐怕絕對不會發生剖腹這種事。

——我再多給一碗的錢,行不行?剛才就是犯一迷糊,咱這事兒就過了。大爺高抬貴手。

——真要是多吃一碗怎麼了?又不是沒錢給。給,錢拿去。

所以,當時真不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要說,清白和性命哪個更重要。

我是站「性命」的。

好死不如賴活著。

人生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探尋、體驗的東西。

被人誤解,就放棄自己生命就太可惜了。

如果是老六這種處境,更是自己衝動的代價。


「清白」是我們安身立命的一種品質,有了它,好像周圍的人能夠信任我們的人品,安心地與我們交往——僅僅是必要不充分條件。

而「性命」是什麼?它恰恰是我們留在這世上生存意義的載體,「安身立命」的命!

多少癌症患者、意外交通事故倖存者會告訴你——活下來是多麼重要!

千萬不要說「人活著,爭一口氣,活一張皮」,好像誰都不能污衊「我」。

人活幾十年,難免有心懷叵測之人、妒忌之人背地裡說過中傷的話。那「我」一定要跟他爭論嗎?要拚命的那種?

想想吧,不與傻瓜論短長。


至於我們周圍的路人、旁觀者,在意他們的評價做什麼呢?

電影里,老六跟胡萬爭論、剖腹的時候,一群人圍著他們吵吵、看笑話。

可老六真的證明自己的清白之後,圍觀者有說什麼「真的冤枉你了」等等寬慰、道歉的話嗎?

沒有!圍觀者不過一鬨而散——就像電影院看完戲,散場的觀眾一樣——他們甚至可能沒意識到自己充當了這場自殺的「助威者」。

別人的生死,在他們眼裡,不過是一次奇聞而已。

生命只有一次,對於誰都是寶貴的。


之前剛好發生了「開胸驗肺」的事情,就是一工人因為工作環境粉塵的原因得了塵肺病,要求工廠賠償和申請工傷,但是別人就是不承認,這工人被逼得沒辦法,於是去醫院開到現場驗肺終於證明了確系粉塵導致的塵肺病而拿到了補償。

電影里吃涼粉而剖腹證明自己沒有多吃這段就是諷刺這件事的。


我覺得那個故事就是純瞎扯蛋。吃了那麼久了,都消化的差不多了。就算吃了兩碗粉,胃裡也不可能有兩碗粉的量了。難道第二天你說我吃了十碗粉都沒給錢,我肚子里還能有十碗粉嗎?金庸的《飛狐外傳》裡面有一段,一個財主誣陷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吃了自己家的鵝。孩子媽媽被逼無奈,破開孩子的肚子。結果肚子裡面沒有鵝肉。金庸在序里也說過這事是清朝時期的真事。他拿來放到小說了。我覺得《讓子彈飛》就是沒學明白。學的漏洞百出。


這個問題堂主覺得很好詮釋了活著一定要有尊嚴,連尊嚴都丟了,何以處天下。

劇中開始張麻子前段就說要送老六去上學,而老六雖然和一群匪賊在一起,但卻有自己的理想和做事準則。在整部劇中,在那些心殘手辣土匪,城府極深的黃四郎,見風使舵的鵝城群眾中,老劉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害怕被人誣陷,害怕自己的尊嚴受到踐踏。在他看來這個世界是講理的,卻不知,這個世界的理不掌握在公平的手上而是在權利的手上。

老六的死或許要怪黃四郎、武狀元、小販的設計陷害,但更大的是死於不明事理的吃瓜群眾的輿論。難道就沒有人知道真想嗎?難道都願意做黃四郎的走狗嗎? 不,其實他們也痛恨黃四郎等人,他們也知道誰的對錯,但是作為受慣壓迫的弱者,他們不敢也不願反抗。當他們遇見老劉這樣的理想者時,就會將自己受的欺凌轉嫁到自己認為的弱者身上。老六是死於他們的輿論,死於這群懦弱的吃瓜群眾。

如果換做老六是一個狡猾或殘忍的人啦?結果會怎樣?相信死的就是他人了,相信吃瓜群眾不敢非議。

當前的社會也有許多這樣的吃瓜群眾,在輿論爆發時跟風取鬧,輿論過去時事不關己,圖個消遣。卻不知無形之中害了多少人。

有言,殺人者不是最大的兇手,而是那些冷漠旁觀的吃瓜者。

老六隻是那個社會的犧牲品,但是他的堅持讓我看到了理想的希望。


如果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清白重要,如果是普通人,性命重要,但也有很多例外。

在我們國家還是封建社會的時候,很多文人雅士,或者是社會名流會把自己的清白名聲看的比命還要重要,所以在古代誰也逃不過這悠悠眾口,皇帝也不例外。

李世民為了當上皇帝,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把自己的兩位兄弟殺了。他也知道只是可恥的事情,自己的名聲肯定受損,所以一度讓史官隱瞞這段歷史,有的史官不從,也被殺了。

我以前一直覺得古代的人氣性都很大,動不動就飲恨而死,要不就是以死證明清白,上吊的、跳河的很多很多。中國古代女子被玷污之後很多都是選擇一死了之,證明自己的貞潔,從現在的眼光看來其實是很糊塗的做法。

現代其實也有很多以死證明清白的案例,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女主角遭遇校園霸凌,最後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直接選擇投河自己,最後喊出的那一句:你們都是兇手。發人深省,讓我們意識到了這個世界的陰暗面。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崇尚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原則,不那麼顧及自己的名聲了,相比之下,背負著壞名聲,掙著黑心錢的人有的是,性命是他們發財的根本,而名聲並不重要,在他們眼裡不值錢。

人還是得要名聲的,當然也得要命,咱們還是現實點好,不能動不動就自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不能不尊重生命,也不能給父母留下那麼多遺憾和悲傷,畢竟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地活著。

我是鹽汽水,一個說有態度的話的人。

我覺得這也要分人的,比如社會地位,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可能對於這類人清白與性命一樣重要,舉個極端的例子,國家首腦人物,如果他們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失信相對的將是國家、政府與人民,這樣的國家將無法在國際上發展同謀!

如果是個很普通的普通人,例如我,在我看來,任何東西不足以與我的性命相提並論,我可能會在面對威脅時選擇苟活!

我的言論不代表有權有勢的特定人物就一定會看重清白,也不代表說普通人在清白和性命的抉擇中一定會選擇性命,只是身處於不同的社會環境中,立場不同選擇也不相同!

以上均為個人的觀點,不一定對,請各位指正!


從這個事兒來看,證明自己的飯量跟顯示智商底線更重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