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七十七天》這部電影。

但我要說的是:這部影片優點很明顯:攝影美呆,情感戲份也恰到好處,留下的開放式結局也算是賦予了影片比較深刻的內涵。

上面是我隨便截的幾張圖。不管是遠景中景近景,人物風景山水,這部電影幾乎每一幀都可以截屏下來做屏保,如果參加攝影大賽「自然類」,還能獲一個最佳人氣獎;與此同時,許多有過高原旅遊情結的人,看到這部電影也會歡欣鼓舞,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這是電影的第一個優點,描寫探險,描寫戶外的電影這麼多,但真正美的,這是一部。

電影的另一個優點是:情感戲很克制。

(電影男女主角在岡仁波齊山下)

(電影男主角救了一隻萌萌的小狼崽)

表現愛情的旅遊類電影很多,在旅遊的過程中面對生死愛得死去活來取義成仁的電影也不少,人們都說「旅遊是檢驗真愛的唯一標準」,這是很有道理的。

(以精裝帥氣稜角分明的大男主為主要看點的「侶行」)

前幾年看過一檔真人秀節目叫「侶行」,從名字到內容都在虐狗。

而這部電影立意點在旅行、探險上,沒有在感情戲上用力太多,也是因為:在那樣艱難的旅行探險中,活著、生存比情啊愛啊要剛性得多。

電影結尾其實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楊到底有沒有走出羌塘無人區?電影並沒有正面地、明確地回答。

(女主雙腿康復的美好幻象)

按照我的理解,他是沒有走出來的,就像女主角的雙腿康復,都是一種美好的想像。從這個角度看,電影還算講點邏輯,不違背它「偽紀錄片」的性質。


雖然有這麼多優點,但我依然不喜歡這部電影。

不喜歡的原因在於:主題不夠明確,太隱晦。男主人公、女主人公到底為什麼要拼了命在高原折騰?影片至始至終都沒有說。

人為什麼要旅行,為什麼要去艱難危險的地方去旅行?按照我的理解,不僅僅是為了看美麗的風景,遇到有趣的人,還是為了尋找內心的少年衝動——少年時代的內心衝動。

很多時候,少年時代是人類的「黃金時代」——最美好的時代。少年時代有力氣,有衝動,有愛,卻沒有世俗和算計。也許,你在少年時代就是想騎著車去很遠的地方,回來後告訴你心愛的女孩,你看到了最美的星空——這樣的事情沒有意義,你卻發自內心想做的,有一種攔也攔不住的衝動。這樣的事情,只發生在人的少年時代。

(茹毛飲血的時代是人類的少年時代)

而全人類的少年時代,就是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那時候人類渺小而脆弱地存在於這個星球,與風霜雨雪作、虎豹豺狼等等做鬥爭,艱難得活著,為躲在山洞裡的家人狩獵食物,進而成為曼妙大自然的一部分。雖然很可能九死一生,但這樣的生存方式也是壯懷激烈,是發自內心想要有的。

就像這部電影的男主,橫穿荒漠的探險家, 他之所以會從上海,會從都市生活逃離,也正是因為他體內的少年衝動,刺激他去做這樣的事情。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觀眾去猜,一部紀實性的電影留下這麼多需要去猜的,我不喜歡。

另外一個不喜歡的原因是:這樣的旅行沒有任何意義,只能算是無病呻吟。

(面對野氂牛,男主已經做好了視死如歸的準備)

世界很大,世界大了什麼人都有,敢於穿越無人區,敢於玩命兒的人也不少。但這個離我們太遠,而我只想安全、很穩妥地帶著心愛的人去旅行,比如:讓她穿著好看的晚禮服,以雪山為背景拍照,比如,煮一杯很好的咖啡跟她在岡仁波齊腳下碰杯,然後穩穩噹噹得回去。

非要把一次原本不用那麼艱難的旅行弄得苦哈哈神經兮兮要死要活的,真的沒有什麼勁兒。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喜歡這種調調的人,這部電影可能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歡迎關注頭條號「文藝青年讀美劇」,歡迎探討「七十七天」)


根據戶外探險家楊柳松獨自橫穿羌塘無人區的真實經歷改編,本來我只是沖著羌塘無人區的風景去的,果然風景確實很美,但環境也惡劣,正常人都不敢去那的。

劇本編寫的不敢恭維,太矯情,偽文藝。

當然,今天要說的不是這個電影,而是這個電影背後的那些為所謂以尋找自由,證明「活著」的一類人的旅行價值觀。

孤獨一人,為了追尋所謂的自由,冒死進入無人區,被狼追逐,被大狗熊驚嚇,沒水喝尿,龍捲風,融雪洪水······

美其名曰:「為了自由,為了理想」,但拿自己的命不當回事,難道一個人橫穿了無人區就證明了自己的勇敢和對自由的追逐了嗎?說到這裡,我又想一起網路上那些為了尋找自由的而利用各種花樣方式去高海拔藏區去花式作死的文藝青年們。

說實話,這個可以完全當個風光片來看,勇氣可嘉,攝影團隊很好,搬上銀屏,讓那些偽文藝不要命青年看看,當個反面教材看看,也還不錯,豆瓣電影才給6點幾分。

找個借口,出去旅行,不管你是為自由,還是為遠方,出去看看,都無可厚非,可是你偏要沒事裝逼,玩命作死,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的一種方式。

我們身邊陸陸續續出現很多這樣的人,說是找個地方凈化心靈,於是學人家騎車或者搭車去西藏,結果除了朋友圈裡的幾張照片,回來後心態跟之前一樣的浮躁,能讓心態調整的不一定是外在的自然環境,而更多的在於內在心態調整。


喜歡!

不是那種愛到天崩地裂的喜歡,而是心中默默留個位置的那種喜歡。

這部片子,除了廣袤、壯闊、唯美的西藏風景外。

還有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但最有意思的是,這段愛情故事並沒有發生在男女主之間。

江一燕飾演的女主曾有過這樣一句台詞:那麼,你的故事是什麼?

看似這是一部文藝青年矯揉造作無病身影的片子,但如果你踏下心看,它絕不是浮躁的藏漂那種浮誇的生活。

小編去過西藏,那是國內距天空最近的地方,講真,在那裡有一種莫名的朝聖感,一切行為都變得有儀式感。而男女主做的事,就是在這個神聖的地方做出更神聖的事情——

穿越羌塘!

羌塘是西藏最大的無人區。

我們能從各種社會新聞上看到死在這片土地上的「冒險者」

在我們久居城市的人眼裡,他們這種冒險,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如果你看《七十七天》後,這種歧視就會煙消雲散。

男主斗天斗地斗野狼,還有龍捲風。這片子不僅挑戰男主的生命,也刺激觀眾的心理考驗。電影中,在生活里迷失了自我的男主徘徊在雪域高原獨闖無人區,影片女主身體殘疾仍然樂觀面對生活,她讓他堅定了去嘗試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無人區奇幻探險之旅……


拍這個電影時,我在西藏碰上過!


由趙漢唐導演並與江一燕共同主演的首部華語極地探險電影——《七十七天》在可可西里、藏北部分、青海雅丹、鹽湖地貌等地拍攝,於11月3日全國上映。

此部電影可謂華語戶外探險的誠意佳作

影片取材於真人真事

再現了探險作家楊柳松

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迹

以及身殘志堅不屈不撓的女攝影師藍天的經歷

江一燕(飾演癱瘓攝影師「藍天」)人物海報中

腮邊泛著高原紅,對遠方充滿了期待

而在海報的另一側,江一燕坐在輪椅上

置身於岡仁波齊的星空之中

男主穿越地為世界第三極「羌塘」

羌塘在藏語中寓意為"北方的空地"

藏北、可可西里、阿爾金、昆崙山

等四大無人區連片構成

羌塘北部的大片地區一直被視為"無人區"或"生命禁區"

楊柳松行程1400公里左右,跨度四個月

從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點界山大阪開始

一路向東經邦達錯、羊湖、若拉錯、崗扎日

橫穿整個藏北無人區後

改由北上進入新疆若羌縣阿爾金無人區

經可可西里山脈、崑崙山脈、鯨魚湖……

在阿奇克庫勒湖絕境逢生遇人,

再三天車程至花土溝鎮

總歷時77天

電影《七十七天》每一幀都是高清壁紙

羌塘無人區的美景盡覽無遺

荒漠、戈壁、雪山、沙暴、龍捲風等極地風景

讓整部電影的畫面顯得十分壯闊

導演趙漢唐攜眾主創歷時三年

深入無人區腹地拍攝

在可可西里、阿爾金、昆崙山、藏北、柴達木

五大無人區實景拍攝

拍攝地海拔平均超過5000米,最高達到了6700米

是中國電影人首次探秘五大無人區

大家所熟知的可可西里

僅是羌塘的一小部分

是無數探險者心中的聖地

《七十七天》完整呈現了用真誠與勇敢

面對命運挑戰的兩位不甘平凡的人

追逐夢想和真實自我

一起期待這部用生命去探索的心路旅程


感覺一般

我和我男朋友都是喜歡徒步戶外運動的,五年前他騎行過16880km的國界線,徒步過2700km,我只徒步過川藏線,但是我們兩個當時一上映就去看了,看到一半差點睡著。。。

整個電影不夠真實,一個人穿越羌塘真的非常非常厲害,是我們心中的大神,但是整個劇情竟然沒有讓我們看的揪心,整段路途應該是艱辛無比,讓我們能時時刻刻跟著劇情,牽動我們的情緒,but,我們竟然快要睡著了??

相比下更喜歡岡仁波齊,真實,看完感觸頗深


因為身體原因,拖了好久,今天終於看了《七十七天》。這是一個關於自由與夢想的故事。大羌塘無人區,可能是我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的旅行,可能是我終其一生都無法欣賞到的曠世美景,更可能是我終其一生都無法到達的詩與遠方。懷著近乎膜拜的心情看完了電影,我只想說,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拋開劇情本身,電影里每一幀畫面都是風光大片,每一組配樂都近乎完美。人物刻畫真實、生動、複雜,男主也如普通人一般,經歷過彷徨、猶豫、恐懼、無助,會在面對野狼不斷侵擾而無能為力時而失聲痛哭,會在找不到乾淨的水源時如孩子般祈求上天降一場雪…不過男主不同於普通人的是,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後篤定了堅持信仰的決心。女主是個高位截癱卻又渴望自由與遠方的女孩,同時也是個人前樂觀豁達背後獨自舔舐傷口的脆弱女子。在經歷了曾經「天地間任我馳騁」的無拘無束後,突如其來的輪椅生活,讓她變得敏感、自卑、倔強、執拗。但不同於普通的人是,她那飽含溫暖、純凈的笑容,那「不想成為別人包袱」的堅強以及對心中信仰的堅守。好幾次被電影中的情節感動落淚,特別能體會女主在見到珠峰剎那的喜極而泣,就彷彿一年多前自己站在珠峰大本營前的情不自禁,彷彿自己當年望著珠峰夜晚漫天繁星的痴迷。這份感情只有去過西藏的人能夠體會。當然,我的旅行遠不足以與楊柳松的穿越相提並論。並不是說我們非要穿越一次無人區、經歷過九死一生才算是圓滿,生活中有無數的坎坷,就好像影片中的野氂牛、野狼、棕熊…只是我們在披荊斬棘的同時,千萬別迷失了自己,別丟了自己的初心,別忘了自己曾經的信仰。男主說「有些人30歲就死了,80多歲才埋」。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借一個曾經一起去西藏的小夥伴的話:「總要為自己留一段喝完小酒後吹得起來的牛逼往事,轟轟烈烈稱不上,精不精彩,你看我笑」。最後,我準備二刷。


這樣說吧,整部影片的邏輯性欠缺,拍攝表達的難度太大。對於大眾的觀賞性不會太高。但是,對於追求自由的人來說,共鳴滿滿的,那些拍攝缺陷又算得了什麼呢?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更是尊敬那種一往無前的勇氣,還有放棄時候的那種坦然。


如果說這是一部記錄片,我會喜歡,但作為記錄片稍顯做作,不太真實。如果說這是一部電影,我能接受他的杜撰,但作為電影又感覺不太完整,少點什麼。整體上我認為還是可看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每個人都想為自己活上幾天,就像全國上下懷著一顆愛國的心刷《戰狼》一樣,必將會有那麼一大群人懷著一顆想野的心來刷《七十七天》,畢竟想野和去野不是一回事兒,想野比去野更加容易,讓心飛一會兒,票價只需幾十塊。


電影場面很美,演出的很感人,但是,真正的情節就幾乎是胡扯,哄熱血青年,哄一無所知的」勇敢者」好玩,如果誰傻到相信電影里的故事,去無人區冒險,那是找死,那是愚蠢的。忠告看了電影蠢蠢欲動的朋友,別信電影里的演繹的情節,珍惜生命,好好享受自己現有的生活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