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最熱的時候,我幫自己建立了一個歸屬在“公眾人物”的個人粉絲頁

有些人覺得新奇,有些人覺得好笑,但是更多的人覺得憑什麼?

是不是夏天太熱,讓我熱昏了頭

關於這一點,我想要留到最後再解釋

我想要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粉絲頁的種種構想與設計

 

1. 名稱/Title:鄧皓元 Vincent Teng

Vincent這個洋名已經跟了我1/3的歲月了,坦白說叫我“Vincent”比叫我“皓元”更有反應

但是,我的名字是我父母給予的,而我非常敬愛我的父母

所以,我的名字在我的洋名前面

 

2. 關於/About:Director/Photographer/Bass Player

我參考過很多公眾人物的粉絲頁,有些是粉絲成立的,有些是個人自己成立的

裡面放的資訊不外乎會是一些這個人的身份、身高體重三圍、或是合作請打09XX-XXX-XXX、email等

但是我沒有放那麼多,只單純地寫了我的身份

導演/Director:

我的工作內容要做到導演的時間越來越多,所以寫這個沒問題

攝影師/Photographer:

其實我平面拍的很普通,比較強的應該是動態攝影師cinemagrapher,但是礙於這個字太難念,加上大家對攝影師的聯想都會先是photographer,而如果兩個都放又太長,所以暫時先用photographer,或許哪天我會改回cinemagrapher

貝斯手/Bass Player:

雖然我一開始是學guitar,但是我熱愛bass,而且曾經以bass player的身份在台北市某家pub駐唱過一、兩個月,不過我的程度很爛只能當興趣,純粹只是提醒自己,無論工作再忙碌也不可以沒有興趣

 

3. 網址/URL:www.facebook.com/VincentTengMedia

因為是我的個人粉絲頁,所以網址當然是以我的名字為重點

名字的音譯太長又可能會讓人不好記:HowYuanTeng

而我洋名又不知道被那個人用走了:VincentTeng

所以最後我參考我的好朋友大衛巴克,因為我們的工作性質相似,最後加上的Media:VincentTengMedia

 

4. 大頭照/Profile Picture:

這裡通常都是放我的照片,因為是我的個人粉絲耶

 

5. 封面/Cover:

有的時候會放個人照片、有的時候會放我拍的照片、有的時候會放工作的照片、完全看心情

 

6. 發文/Post:

根據我的觀察,有照片的發文比純文字的發文更吸引人,而正妹粉絲團更是會放上大量的自拍照

但是我不是正妹,大家大概也不會想要一直看到我的臉,所以我發文的時候只會盡量附上相關的照片

另外就是發文的內容,我盡量是跟我三個身份有聯結的內容,而避開個人生活來做個區分

 

7. 公眾人物/Public Figure

重點來了,雖然我不是什麼明星,也不是什麼知名人物,那我為什麼要用“公眾人物”當分類

其實,這不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手段,而是自我的期許與目標

把自己當成公眾人物,更會激勵自我要好好努力,也會要求自我的形象與名聲

或許我現在還是一個nobody,但是很快地我會是一個somebody

所以在別人用放大鏡來觀察我的一舉一動之前,我先用顯微鏡來觀察我自己

 

我就是我

我就是鄧皓元 Vincent Teng

 

最後附上粉絲頁網址:www.facebook.com/VincentTengMedia

大家不用特意去按讚/like,除非你認同我、喜歡我才按

Like it, only when you do

只想單純的交朋友,可以直接加我臉書好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