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發自麥納麥市中心珍珠廣場上的報道——巴林秩序暫趨正常(第一現場)本報赴巴林特派記者 張夢旭《 人民日報 》( 2011年02月24日 21 版)

巴林首都麥納麥市街景。本報記者 張夢旭攝本報記者在埃及準備前往巴林時,曾向巴林駐埃及使館詢問簽證事宜。使館外交官告訴記者,巴林是海灣地區的商務中心,抵達巴林國際機場後辦理落地簽就可以了,簽證官一般會給予14天的停留期,而且還可以續簽。然而,記者21日晚上抵達後發現情況完全不這麼簡單。巴林內政部簽證官員看到我護照上的記者身份後立即緊張起來,問題一個接一個,為什麼這個時候來巴林、準備報道哪些內容、有沒有衛星通信設備和攝像機等。我和周圍的幾個西方記者一度以為會被拒絕入境。幸運的是,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等待,簽證官終於告訴我:「你的簽證好了,只允許停留3天,祝你旅行愉快!」麥納麥街頭一切運轉正常22日和23日,麥納麥街頭一切運轉正常。寬闊的馬路上行駛著各式各樣的名車。記者22日走進麥納麥最大的購物城,發現裡面除了保安和售貨員外空空蕩蕩,沒有幾個顧客。菲律賓籍售貨員告訴記者,由於示威遊行,他們的生意大受影響,很多人出於安全考慮不願出門。麥納麥市中心的珍珠廣場則是另一派熱鬧景象。有幾名警察在進入珍珠廣場的路上維持秩序,路邊停滿了私家車,很多示威者是舉家開車前來的。廣場上布滿示威者的帳篷,但一切都井然有序。路邊停著的一輛貨車上,幾個年輕男子正卸載剛運來的飲料、食品等,這些東西都是免費發放的。人們看到外國記者立即熱情地湊上來介紹情況,許多人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銀行工作的小夥子哈利法告訴記者,他的月薪為800第納爾(約合1.4萬元人民幣),這在巴林算是高薪了,因為巴林人平均月薪只有200第納爾。為了結婚和買車,他已經欠下20萬美元的貸款,至今還買不起房子,只能跟父母住在一起。一位名叫賽義德的計程車司機對記者說,「巴林人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只需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一輛自己的汽車、一份收入還算不錯的工作和一個幸福的家庭。巴林盛產石油,國家非常富裕,但是老百姓得到的很少,我的願望很難實現」。把巴林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和解不難做到一位名叫埃達的什葉派女子表示:「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是因為宗教原因來到這裡的,不管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大家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她還把屬於遜尼派的自己的丈夫易卜拉欣介紹給記者,易卜拉欣說:「我們要求巴林朝著君主立憲制方向改革,國王還是國王,但內閣和議會必須由人民選舉產生。」巴林知名記者斯里尼瓦桑評析當前形勢時說,這場動蕩表面呈現出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分立,但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則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衡等經濟因素。他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說,一旦有人在生活中承受的壓力過大,就會從相同境遇的其他人那裡尋求慰藉,並把矛頭指向控制更多資源的人。巴林專欄評論家蘇雷什女士對巴林的前景很有信心。她說,如果巴林人能夠把分歧拋至一邊、把巴林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和解是不難做到的。巴林政府對於改正錯誤和進行改革從來是不排斥的,她呼籲示威者坐下來同政府對話,她相信政府會認真聽取示威者的訴求並予以滿足。巴林人對美國心態複雜巴林幅員很小,同伊朗只隔著窄窄的波斯灣。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巴林承擔著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中樞的作用,負責指揮美軍在中東和非洲東海岸作戰行動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部就設在麥納麥郊區。因此,美國政府一直敦促巴林國王進行改革並避免使用暴力,希望巴林儘快恢復穩定。然而,巴林老百姓對美國的態度卻非常複雜。部分民眾認為美軍基地為巴林提供了安全保證,美國是巴林的朋友。還有很多民眾出於民族感情,反對美國在本國駐軍,他們認為,國家安全要由巴林人自己來保衛,不需要美國人幫忙。記者看到麥納麥有最現代化的設施,也保留了很多古老的阿拉伯建築。很多成年男子穿著白色長袍,所有成年女性必須穿著黑色長袍。在這個現代與傳統並存的國度,一些民眾坦率地告訴記者,他們或許不喜歡美國政府,但美國人則是另外一回事。(本報麥納麥2月23日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