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東西堂 . 專欄作家

遇見 |回復6東西堂 . 全球社群

視頻 |回復V東西堂 . 視頻節目

專欄 |回復L 李曉光 . 專欄文輯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MyStar ???;AllChristian-VibeInPraha

2014年8月14日,羅馬教皇本尼迪克特16世的專機在首爾徐徐降落。教宗的亞洲之行,除了訪問韓國,還將訪問菲律(Philippines)和東帝汶(EastTimor)。在亞洲,菲律賓和東帝泣是因為西班牙的殖民影響而皈依基督教。那麼,為什麼教宗首先訪問韓國?因為韓國在是全世界基督教人口增加最快的國家。

朴槿惠親自迎接教宗本尼迪克特16世

截止到2012年,韓國新教徒人數達到1100萬,再加上500萬天主教徒。在韓國4680萬人口中,基督教徒佔去了1/3。在整個中華文化圈,基督教一直受排斥。即便是東亞最先西化的日本,基督教人口也只有100萬,不到總人口的1%。

正是韓國人對待基督教的特殊態度,朴槿惠總統才與一位基督教派的精神領袖形同姐妹。在韓國政界,除了朴總統,他的前任李明博,也和基督教關係親密。

李明博本人是韓國最大教會之一的基督教長老會的領袖。李從韓國最大的建築公司——現代集團旗下現代建設,從科員一直干到集團總裁,後來做過首爾市長。1994年,儘管他已經是韓國國會議員並且是現代集團的前總裁,但是想在教會裡當長老,卻沒那麼容易。他在第一次長老選舉中失敗。後來,李明博吸取教訓,屈尊在停車場做了一陣子指揮泊車的志願者,他的妻子金潤玉在教會廚房做飯,他們夫妻的公益親民精神,幫助李明博在第二次選舉中勝出。

2011年3月3日,在首爾舉行的第43屆國家早餐祈禱會上,主持祈禱會的韓國牧師吉自延提議下跪祈禱。李明博接受牧師的提議,跟隨夫人金潤玉女士跪了下來。李明博是和台上15人一起跪下的,台下韓國最大在野黨的民主黨代表孫鶴圭也跪下來祈禱。吉自延牧師說「自國家早餐祈禱會開始以來,總統下跪這是第一次」。

當選宗教領袖的收穫是很大的,尤其對於政治選舉。2007年的總統大選,李明博自己教會的信徒,自然把選票投向自己的信賴的長老。此外,李還得到「新教遊說團」的強烈支持,有一些大教會牧師,公開要求教徒集會,為李明博贏得總統選舉而祈禱。

由此可見,韓國基督教的內部選舉,使民眾得到民主選舉的鍛煉,這是韓國民主制度建設的關鍵環節。

為何基督教在韓國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這要從1945年朝鮮獨立說起。隨著朝鮮半島解放、分裂和大韓民國的誕生,基督教,特別是新教分支,從中受益。

在韓國人眼中,美國人是現代、進取而有錢的。美國的宗教也被賦予了同樣的精神。韓國的精英階層逐漸相信,為了更好的學習西方物質文明,應該先從學習西方的文化哲學開始,最好的捷徑就是模仿美國的宗教。韓國第一任總統李承晚(SyngmanRhee),獲得哈佛大學碩士與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英語非常流利。他根據西方傳統,將自己的名字放到前面,姓在後面。他自己是一位衛理公會派教徒(Methodist),他所領導的自由黨,39%的成員是基督徒。

根據2004年的一項調査研究顯示,42%的韓國人相信,新教是「韓國現代化最重要的工具」。1953-1965年間,韓國以區區一國獲得美國援助高達120億美元,而整個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的總和也只有130億美元。這還不算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的軍事保護。

1948年,親美的李承晚政府,千方百計想把美國駐軍留下,這與千方百計想踢走史迪威的蔣介石形成鮮明對比。

韓國政府清除了美國宗教傳播的所有障礙。確實,數萬駐韓美軍,成為韓國人民近距離了解美國文化的重要工具。這也是二戰後中國從未感受過的生活。另外,朝鮮戰爭後的重建期間,韓國也收到了大量的基督教會捐助,這也支撐著這一西方信仰的正面形象。

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家到機場迎接教宗本尼迪克特16世

整個20世紀60-80年代,是韓國信仰發生轉變的繁榮期。今天聽到有人說「我的爺爺奶奶是佛教徒,但我是基督徒」,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說,崔順實的父親崔太敏原來是佛教徒,後來改信基督教,併當上了牧師。1958年,韓國的新教教徒大概80萬人;1968年,這數字增加到差不多200萬;1978年,己超過500萬;韓國的新教徒也是非常虔誠的:一份1995年的政府調查數據顯示,80%的韓國新教徒至少一周去教堂一次,還有40%的韓國新教徒一周去兩次以上。這遠高於天主教徒到教堂、佛教徒到寺廟的人數比例。每天,大概10%左右的韓國新教徒參加早上的晨禱。還有數以千計的新教教徒小型聚會,通常在周五舉行。大多數成員也會主動繳納什一稅,即將平均收入的10%繳納給教堂。「如果你要與一位新教教徒在這裡結婚,在你結婚之前,什一稅無疑是你需要討論的,」一位韓國新教教徒坦言。

羅馬教皇方濟各在首爾光化門舉行祈福儀式

1997年,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曾對韓國新教教徒的狂熱度進行過一次民意調查。民調顯示,52%的韓國新教教徒有過「聖靈體驗」;68%的教徒相信「他們一定會得到拯救」;69%的教徒相信「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所有韓國新教教徒中有75%是「堅定的福音派」。

福音派在新教中的特徵是激情狂熱,與傳統的閱讀聖經的修行方式相差甚遠。福音派採用多種現代傳播手段佈道。他們擁有電視頻道,網站、報紙和app,還有網上祈禱大會。他們還經常在體育場內組織巨大的信徒大會,並展開人道救濟。他們是堅定的反專制主義和反伊斯蘭教的人。20世紀80年代,像基督教青年聯合會等組織,發動保衛民主運動,積極反對右翼軍事獨裁者全斗煥。

現在,韓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傳教士輸出國。2006年,大約有15000名來自韓國的新教教徒參與佈道工作。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傳教時,曾發生過新教傳教士被綁架事件。儘管已經意識到明顯的生命風險,韓國政府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但還是摟不住傳教士們捨身傳道。

2007年7月19日,23名韓國傳教士,其中包括15名婦女,從喀布爾(Kabul)乘坐包租的客車前往坎大哈(Kandahar),途中遭武裝分子攔截。最終,飽經摧殘的人質被釋放,據報道,韓國政府為此向塔利班政府支付了至少2000萬美元的贖金。

2014年8月15日,羅馬教皇方濟各在大田世界盃體育場舉行盛大彌撒

在韓國,天主教徒通常不會主動勸導別人改宗,而是選擇等待,直到某人表達加入他們教會的興趣。相比之下,福音派教徒各個勸導他們的非新教朋友加入他們之中。一些福音組織甚至到街上攔人說教。首爾有大量的公共佈道者,通常是老頭兒和婦女,他們有時用話筒向路人慷慨陳詞並且舉著標語牌,上面寫著「耶穌,天堂——不信,地獄」。

佛教徒有時會抱怨,他們的宗教遭受新教教徒攻擊。在上世紀80-90年代期間,狂熱的新教徒闖進佛寺,毀壞寺院財產,甚至縱火。1984年,在首爾的無量(MuryangsaTemple)事件中,佛教繪畫上被塗抹上十字架,佛教造像遭受斧子攻擊。

新教被視為支持資本主義的宗教。42%的韓國大企業的總裁是新教徒。大型的新教教堂總是建在繁華地段。所望長老會教堂(SomangPresbyterianChurch)建在繁華的首爾江南區,那裡不僅是宗教凈地,也是高管們和保守派政客聚集的地方。

不像佛教或儒學,基督教提供了一種積極改造現實的途徑。新教主義與美國建立的全球化秩序聯繫在一起,被視為韓國人民擺脫貧窮的必由之路。例如,在汝矣島佈道堂中傳遞出的一條信息是:「一個貧窮的基督徒並不是一個好的基督徒。」這與我國鄧小平所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羅馬教皇訪問19世紀朝鮮天主教神父金大建的出生地,默哀緬懷。金大建是朝鮮歷史上第一位殉道的神父(之前的都只是平信徒或外國傳教士)。金大建出生於朝鮮王朝末年的一個位於忠清道的天主教家庭。1836年,15歲的金大建領洗,並與崔良業等一行人前往澳門修讀神學。之後他在上海獲祝聖晉鐸成為神父,並返回朝鮮傳教。當時朝鮮正值豐壤趙氏的統治時期,對天主教的迫害尤為嚴重。在這種情況下,1846年金大建返回朝鮮不久後就被捕,並於9月16日殉道,被朝鮮政府梟首示眾,享年26歲。

新教在韓國已經適應了當地的文化方式。韓國的基督教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BookofRecords)記載,首爾的汝矣島教堂(YoidoChurch)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會地。大約15萬人可以同時在這個主教堂參加集會。不僅是宗教精神,教堂也帶給韓國人新的體驗——提供了一種社交網路。

即使對宗教不是特別感興趣的人,也可能跟隨朋友去教堂,這對於中年婦女而言,尤其是個聚會的好地方。韓國沒有跳廣場舞的大媽,教堂可能是個重要原因。教會是家庭婦女的一個支援團,用來幫助女性緩解壓力,解決具體困難。因為韓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把大多數女性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直到最近一代人,教堂給與了她們更為寬廣的參與感,突破了天天圍著鍋台轉的繁瑣。

不僅是在國內,海外韓國人,包括那些在祖國從不去教堂的人,總會通過參加韓國人組織的教會活動來認識老鄉。閔蓋(MinPyong-gap)和金榮河(KimJung-ha)的著作《亞裔美國人的宗教觀》(ReligionsinAsianAmerica)中提到,超過70%的韓裔美國人會定期去教堂。這比在韓國本土參加教堂禮拜人數的比例要高出幾倍,其主要原因是教堂所扮演的社交角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