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朦朧的睡眼,蒸騰熱氣的車如流水的柏油路 做著毫無意義假意假使的工作,請問慾望與期待的捆綁讓人丟掉了對生活美好的期待嗎?


樓主眼裡的功利性,

應該是看不慣以金錢為等價物的一般社會勞動與付出吧。

想想看,如果你的付出是為了獲得

你希望的美味食物、方便生活

等美好、便利生活,

那就不是功利,

而是奮鬥了,,,

功利性是手段,我們的追求才是目標,

詳情請參閱

林茂盛:生當浪美七焚散,源自興趣愛好的賺錢方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謝邀。

事實上人都是有選擇的,你也可以摒棄主流價值觀,一樣可以活得自我。

古代有一種為人推崇的品德叫做安貧樂道,也有一種極為洒脫的生活態度叫做「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你自己隨波逐流選了如今的生活方式,卻自溺於自悲自苦,如今的多元化社會包容性強多了,你完全可以活出真我。


社會的有序存在應該是功利性的,要不社會就無法正常運行。

我把這種「功利性」叫作「趨同性」。

即~接納和鼓勵同質,排斥和約束異質。其目的就是為了總體為一體,以便社會更好的運行。

…………

「功利性」的這一特點就使得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將成為了社會這部特大機器上某個位置的零部件(齒輪),當你磨損嚴重或者不合牙的時候它就會無情的把你替換掉。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丟失自我」的一部分原因(所謂外因)。

(好像不丟失自我就無法生存的樣子)

社會的殘忍和冷血也體現在此。

…………

另一方面,社會又會體現它「多樣性」的一面。休閑,娛樂,旅遊等等這樣的社會設施和社會保障制度也算健全。要不天天光做「齒輪」我們豈不是要瘋?!

這時候你就完全可以卸下偽裝,展現自我,痛痛快快的釋放自我了。

還有我們的家庭,親人和朋友。

這是我們「不丟失自我」的一個很重要的堡壘!

…………

當然,你所謂的「不丟失自我」我想主要是指我們的「內心世界」。因為「面具」戴久了是會長在臉上的。這也許就是我們真正痛苦的根源!

那麼該如何做才能「不丟失自我」呢?

借用《流浪地球》的話,那就是~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

附上我的經驗(僅供參考)

第一,在作為零部件的同時(把自我價值轉化為社會價值)要努力開始找尋自我。

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也可能很痛苦,而能不能找到也是個「未知數」。(要做好心理準備)

第二,尊重社會的「趨同性」的同時也尊重自己的「獨立性」。

能站在更高的層面看待問題是最好不過的了,要是不行,也要多角度的來看待社會和自己關係的問題。

真正能找到「自我」也許很難,但讓自己「獨立」起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

祝福你!


不切實際的為自己設計了一套生活,卻忽略了自己只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一個與別人平等又相互影響的一個人


唯物主義的唯一弊病,就是通過強調物質的決定性地位,徹底碾碎了情感。去學周易,那比唯物主義世界觀更加科學。否則迷失在物質中,接受奴役和壓迫,也去壓迫和奴役他人,最終積重難返,死於非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