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雲南七彩花生賣到意大利 —彩龍台中通水管美國商標註冊社區





劉亞楠希望做大做強七彩野地花生品牌。

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您放心,我們會盡快將花生樣品發往意大利台中商標註冊。”掛瞭電話,安排好七彩野地花生樣品準備事宜,劉亞楠終於松瞭一口氣,這意味著七彩野地花生將很快出現在意大利人的餐桌上。

劉亞楠是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更是七彩野地花生品牌的創始人。自2013年創辦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來,專註於七彩野地花生的全產業鏈開發,目前,七彩野地花生在雲南的種植面積超2萬畝,產量4000噸左右。

雨天助人邂逅創業產品

“80後”劉亞楠是哈爾濱人,生長在農村,從小就表現出瞭特殊的創業天賦。兒時的劉亞楠賣過冰棍,也擺過地攤賣襪子、卡片和發夾等小飾品。

畢業後的劉亞楠放棄瞭穩定的事業單位工作隻身到廣州闖蕩。短短幾年時間,從一名化妝品銷售員快速成長為公司骨幹。一次出差,劉亞楠來到昆明,她立即喜歡上瞭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決定到此創業。仍然是化妝品、時尚業,從廣州到昆明,劉亞楠沒有感覺到任何跨地域的困難,在這一行已屬資深人士的她將自己的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昆明的多傢大型商場、超市都有她的化妝品專櫃。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亞楠的公司遇到瞭前所未有的困難,但這並沒有將劉亞楠打倒。沉寂瞭半年,劉亞楠又從頭做起,跨界涉足農業。為瞭尋找合適的農業項目,從熱帶到亞熱帶,從高山到河谷,從普洱茶、雲南小粒咖啡到安寧八街玫瑰,從大理核桃、臨滄紅糖到香格裡拉松茸,劉亞楠和她的團隊不斷嘗試。

“直到2012年秋天,我們驅車到孟連縣考察農業項目。車正開著,忽然下起雨來,路邊一個沒有帶雨具的傣傢妹子向我們招手求助。我們接她上車,她把竹簍裡剛剛從地裡挖來的花生拿出來給我們嘗。這是一種有700年歷史的花生品種,身披彩衣、色澤斑斕,我頓時就被它吸引瞭,於是決定以七彩野地花生創業,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它的美味。”劉亞楠認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正是由於前期豐富的創業和銷售經驗,2013年成立瞭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後,七彩野地花生創業很快步入正軌。

助力4000貧困戶脫貧

在劉亞楠從事七彩野地花生種植開發以前,這種花生隻是在雲南的孟連縣小范圍種植,它豐富的營養價值並不被大眾熟知,產量也很少。

“由於與外界很少交流,七彩野地花生保持瞭原生品種的單一純粹,產量也非常低,畝產隻有120多公斤。”劉亞楠說,為瞭增加產量,2013年公司就與雲南科研機構合作,采用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方式,增加瞭當地農戶的收入。

截至目前,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領貧困農戶種植七彩野地花生超過2萬畝,幾年裡共助力4000戶貧困戶脫貧,間接帶動孟連縣周邊鄉鎮5000餘戶農戶開展特色花生種植致富。

“由於七彩野地花生少受害蟲侵襲,在種植過程中不施農藥與化肥,科研機構的檢測報告顯示農殘為零。與市面上花生不同,七彩野地花生倡導生吃。”劉亞楠介紹,為瞭保證生吃的品質,在生產過程中他們對七彩野地花生進行紅外線、紫外線及特殊殺菌工藝處理,並在後期儲存過程中通過恒溫恒濕技術,最大限度地保存花生的口感和營養。

為此,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開發高原特色花生新產品、鋪就邊疆民族致富路”為發展目標,打造以七彩野地花生育種、種植、研發、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雲南特色花生產業鏈平臺。

構建線上線下營銷體系

為瞭適應市場的需求,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不斷探索,進行產品升級。“產品1.0版本,我們從事種植、晾曬、收購、銷售;2.0版本,在1.0的基礎上開始育種,開始按大小、飽滿度進行人工分級、滅菌;3.0版本,重點關註種植技術,進行科學種植,使用機器分級;4.0版本,開始進行標準化種植、生產,進行色選分級等。”劉亞楠說,產品升級到4.0版本的時候,進行色選分級,機器一個小時就可以將2噸花生分級完畢。

目前,七彩野地花生以伴手禮、休閑休食、菜肴、花生鮮果等方式,出現在人們身邊。雲南傣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繼開發瞭20餘個系列產品,打造瞭“傣禦莊園”“七彩野地”2個註冊商標,“帶定量提升裝置的花生包裝機”等8項實用新型專利,“成套包裝禮盒(傣禦莊園七彩野地花生)”等3項外觀設計專利。這一主打綠色、生態、健康的七彩野地花生產品也得到瞭社會的廣泛認可。

“七彩野地花生系列產品暢銷全國,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發展經銷商千餘傢。在電子商務渠道方面,與京東、天貓、我買網、本來生活、亞馬遜等電商平臺達成長期合作,形成完整的PC端、移動端和垂直電商營銷體系,計劃出口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劉亞楠介紹,到2020年,公司生產經營總體要擴大5倍,並佈局雲南省內,建立3個生產分公司,建設配套良種生產基地、原料生產基地、配套原料台灣電動床工廠倉儲和加工設備,年生產七彩野地花生原料1.7萬噸-2萬噸,滿足出口和一、二線城市中高端消費需求,直接或間接帶動3萬戶-3.5萬戶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記者王紹芬報台灣商標註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