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情緒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波動,有時候與環境有關,比如"天氣乾燥炎熱,人的心情就容易莫名的煩躁..."還是要學會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有空可以多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從不生氣的人,我覺得是聖人...呵呵,關鍵要看我們用什麼心態去對待,沒必要把煩惱放在心頭,不防多想想開心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許多心急浮躁的世俗之人,因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或者為了別人一句不合自己口味的話就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有時也能看到一些心性很高的修者,每天都以平靜祥和的心態處事,榮辱不驚,心靜如水。

我也曾好奇的問他們:「怎樣才能做到忍辱不辯?怎樣才能做到心靜如水?」有一位修鍊人微笑著回答我說:「要想做到心靜如水,關鍵是能捨棄名利之累,拋棄情色之擾,因此你必須學會放下自我啊。」原來如此呀,人世間的紛爭不斷,許多人心緒不寧,心神不定,都是因為他們把自我看得太重了啊。

步入中年之後,我越來越喜歡淡然清靜。我知道淡然是一種品格,淡然是一種快樂,淡然是一種豁達,淡然也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生老病死既屬尋常,人生的沉浮變幻又何足掛齒?一個人徹底明悟了生命的本質之後,才能擁有一顆清靜如水的靜心。

成功帶給人的歡樂就像洶湧的海潮,潮起之後自然歸於潮落,人的至高境界自然是精神的淡然空靈。細思之,心靜如水才是人生中最高的精神境界。心平氣和,心態穩定,能夠在生活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故加之而不怒,倉促臨之而不驚,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面前泰然處之,坦然應對,那是何等的豁達和超脫!

心靜如水也是一種大智慧的表現,《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在街亭失守之後,聞聽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來攻西城縣,而此時的他雖然手中僅有二千五百軍兵守城,卻並沒有心慌意亂,他平心靜氣的引兩小童攜琴一張,憑欄而座,焚香操琴。淡定不亂的琴聲嚇退了多疑的司馬懿,那種「泰山崩於前而不驚,雷霆起於側而不動」的超人氣度自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的。 有時我靜觀山中流水,從高處流向低處,從小溪奔向大海,淡泊名利,拋棄自我,那種閑適、安然、與世無爭的品性又讓人好生仰慕!

有人說:平淡是真,寧靜是福。我認為真正的平靜就是心靜如水。人生的煩惱來自於非分的慾望,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物質誘惑使人們心中的明月蒙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乏心靜如水的文人。陶潛荷鋤種菊、李白飲酒賞月,蘇軾藤床春睡,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上,清靜的心靈與浮躁的心靈同在。 一個普普通通的世俗之人,當受到挫折時,他會感到失望;當遭到傷害時,他會感到痛苦;當遭到誹謗時,他會感到委屈;當面臨誘惑時,他會感到彷徨;當受到背叛時,他會感到憤怒;當面臨生死的考驗之時,他會感到恐懼。

其實這些都是定力不高的表現,也是人生修行不足的結果。真正的覺者,則不為俗事所困,遇事不慌,臨危不懼,以微笑面對誹謗,以慈悲對待背叛,在任何變故之前都能淡定從容,心靜如水。 老子說過:上善若水。孔子也說過: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可見水具有許多優秀的品性,可以讓世人學習、借鑒。修者心靜如水,是修行走向圓滿的標誌。

心靜如水,心靈就達到了高度的純凈;心靜如水,人品就會被變得神聖而崇高;心靜如水,慈悲之光就能照耀宇宙蒼生;心靜如水,心中就能盛開聖潔的蓮花!

平常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對於周圍所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心態。 平常心是「無為、無爭、不貪、知足」等等觀念的匯合而已。做為一種處世態度,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愛之心等等。 任何一個人都可具備平常心。 平常心應該是一種「常態」,是具備一定修養才可經常持有的,因為它屬於一種維繫終身的「處世哲學」。

從佛教語的角度來說:平常心即是清凈心。平常心為道,空空為道。空空:一空為一種物質,一種極微的物質,生命無限大的物質。一空為此物質所具有的特徵和特性,即: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空,生成萬物質,決定萬物。萬物雖在相上不同,但是,在本質上卻是相同的。

而我個人認為,在生活中不要把所有的問題看得那麼複雜,別把所有的事情都想的那麼複雜(包括看待一個人也一樣),簡簡單單就是美,在這樣看來,就已經具有一個平常的心了,自然而然在處理問題或者事情的時候也會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知足常樂,說好話,作好事,當真誠清凈無私之人,報怨以德,一切平等恭敬,背後不說是非,尤其不宣揚別人的短邪,關愛真誠慈哀,隨喜順禮,見機宣正,不高調,應根而語。不關什麼人,有實難儘力而助,不圖報,盡論敦份。觀己至卑,正身正心正行,演化群生。


我們應該清楚,其實釋迦的佛學,和老子的道德經,是一個道理。同樣的宇宙觀!可是待遇不同,佛學被稱為宗教,道德經被尊為中國文化。釋迦的,真空妙有!老子的,有無同出而異名!真空與無,妙有與有,意思是一樣的,只不過是用不同詞表達同一個道理而已!所謂平常心就是對一種宇宙觀的通俗表達!因此你沒有弄清楚其中的道理,你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平常心!也可以說你這個平常心是沒有依託的,並非真的!有時情緒好點可能心會平常點,情緒不好時又不平常了。道理是對人的一種有力量的內控!就如同你要把飛行器打入太空,你沒有正確的理論是不行的,這是一樣的道理!道理上明白了,做到平常心就容易了。心也就靜了!


要做到心靜!需有個修練的過程!怎樣到心靜?需要多讀書,有自已的愛好,這樣才能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人通過多讀書靜下來冷眼觀察人世間的人和事,了解世間的人和事後,你就會以平常心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你通過觀察和勵煉,你就會有遇事寵辱不驚的大度情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