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上海錦江飯店,當時中國代表團就在這裡集合,前往日本東京。他們沒有想到,他們將要參與的這場審判,竟然耗時2年零10個月。這場審判中,部分內容至今仍存在爭議。日本的細菌戰為何未被審判?天皇又為何沒有坐上審判席?為什麼印度法官帕爾會寫出主張日本戰犯全員無罪的異議書?而本意是讓罪犯獲得懲處、罪行被歷史銘記的東京審判,為什麼在現實中,卻被漸漸淡忘?由上海廣播電視台外語中心製作的2集紀錄片《東京審判》尋訪了東京審判當事人和研究學者,並搜集了大量文字、影視資料,還原了這場漫長的審判。本片於9月1日-2日每天20:00在外語頻道首播,東方衛視9月5日23:00兩集連播,第一財經頻道9月3日、4日14:30播出。

時隔70年東京審判並未塵埃落定對於東京審判,絕大部分觀眾印象深刻的是高群書導演的同名電影《東京審判》,在記者專訪紀錄片《東京審判》製片人陳冰時,她認為,「電影畢竟還是要進行藝術化的創作,表現出的民族主義的情緒較濃,例如溥儀在法庭上的表現。我們則是去尋找真實的影像資料,相對來說,紀錄片是更加冷靜客觀的一種表達。」陳冰介紹說,為了取得第一手檔案資料,節目組遠赴美國,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喬治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等多地採集大量東京審判的檔案資料。在美國檔案館的700多卷「東京審判」錄音資料中,導演精心挑選了100卷與中國相關的內容,而此次翻錄的資料,很多是第一次在國內公開,比如民族企業家童受民出庭作證、「末代皇帝」溥儀出庭作證(美方拍攝)、中國檢察官向哲濬有聲畫面等等。整個《東京審判》視頻在網上的點擊量有140多萬,溥儀在庭上發言的畫面,點擊量已超過90萬。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也接受了專訪,鳩山由紀夫曾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紀念館和平公園種下了和平樹,他在採訪中談到,那時很多人的生命,特別是平民的生命被奪走了,這是事實。而當時的媒體,諸如《朝日新聞》,對於「百人斬」這樣的殺人競賽報道,其實是在讚美這種行為,「當時不僅僅是軍隊,媒體、日本國民,對南京大屠殺這件事的態度,都其實是在鼓勵這種行為。決不能當做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如果真有這樣的想法,請務必要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看看。」

東京審判歷史照片天皇是否該坐上審判席?日本天皇自稱為天照大神的後代,萬世一系。戰後,讓成千上萬的日本軍人走上戰場的裕仁天皇,卻並沒有出現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席上。對此,美國表示,日本天皇未被受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據他們的調查,天皇無權影響軍方。然而在東京審判前,日本皇宮內職員寺崎英成記錄了裕仁天皇的談話,這份談話後來被意外發現,保留了下來。上海交大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在採訪中說,「今天來看,它是唯一的一個證明,是昭和天皇(編註:即裕仁)自己的,我們說是不打自招。他的這份談話後來出版了,叫《昭和天皇獨白錄》。從這個材料看,從戰爭開始一直到戰爭結束,整個戰爭中的重大事情,昭和天皇都是介入的,而且幾乎所有的事情,沒有一件是違背他的意思的。」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部教授吉田裕,「我也認為天皇實際上握有很大的權力。在正式決定之前,通過『內奏』來確認天皇的意向。然後,總理大臣和軍部代表也做出決定。在正式的場合,比如御前會議,天皇很少會說『不』,但是在那之前,指導者在做決定的過程中,都會確認天皇的意向。所以,應該說實際上天皇握有很大的權力。」陳冰說,「其實,日本天皇未受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美國要防止日本對其持久的敵對態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美國戰時情報局局長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如果攻擊天皇,只會激起日本人的敵愾心。麥克阿瑟給艾森豪威爾的長信中也強調了這一點。」

東條英機受審印度法官帕爾主張日本甲級戰犯全員無罪70年過去了, 「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在柏林市中心醒目矗立著。而東京靖國神社的顯要的位置上,卻矗立著東京審判的印度法官拉達比諾德·帕爾的雕像。陳冰說,「有可能大部分中國人都不太清楚這位帕爾法官到底是誰。這也是我們拍這部紀錄片的目的之一,讓更多的國人了解真相。」東京審判最終對28名日本甲級戰犯定罪量刑。但在11名法官分別提交判決書後,實際上形成了多數派和少數派意見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印度法官帕爾。他寫了數十萬字異議書,認定日本甲級戰犯全員無罪。這份異議書也成為當今一些日本右翼人士為戰爭辯護的工具。為此,導演組專程前往日本,採訪了著名南亞研究學者、帕爾研究專家中里成章教授。2010年,他出版了《印度民族主義與東京審判——帕爾法官》一書。帕爾於1886年出生於印度孟加拉邦,18世紀中葉,這裡成為英國殖民地。在大學時,帕爾目睹了反對英國對孟加拉進行分治的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印度民族意識活躍,強烈要求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二戰」期間的日本恰恰積極支持印度的獨立運動,大肆宣揚反對英國殖民統治,打出「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的口號。帕爾法官有一種獨特的民族主義想法,可以說他在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自己的結論:被告全員無罪。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中里成章在片中表示,「東京審判和紐倫堡審判都意義重大,而帕爾不承認這兩場審判的意義。這關係到我們應該如何看待20世紀發生的事。帕爾的看法是,侵略戰爭的存在是合理的,因為發起戰爭屬於國家主權,如果有需要,國家就可以發起戰爭。而現代社會中,以國家主權為由為所欲為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維護人權也成為了世界常識。」

主張日本甲級戰犯全員無罪的印度法官帕爾「如果這不是戰爭還有什麼是戰爭」「我們在片中主要強調了中國的這一部分,當然也講述了那些為審判付出努力值得被記住的中國人,如梅汝璈、向哲濬、童受民等。」陳冰說。法官梅汝璈的日記為後人還原了很多那段歷史的真實情況和有趣細節。他在日記里記錄了剛抵達東京後的一段往事:時任國民政府教育次長的顧毓秀,將一把寶劍贈與他,並說道:「你代表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到這侵略國的首都來懲罰元兇禍首。天下之壯烈事以此為最。」梅汝璈回答:「戲文里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可現在是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後奏。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關於中日關係的方面,辯護證據主要提出了「兄弟盟邦論」,即中日關係是兄弟之間的關係,日本之所以出兵中國,是因為弟弟不聽話,然後哥哥出於愛之深,扇了弟弟一個耳光。」對此,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的向哲濬當時在法庭上說:「我們精通法律的辯方律師說,中國和日本之間不存在戰爭,因為日本從未向中國宣戰。當然,這是一個關於戰爭正確定義的問題。日本向全中國出兵,殺死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士兵,還有兒童、婦女和無助的平民。這些都是手無寸鐵的非戰鬥人員。我認為那些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實。如果這不是戰爭,我想問還有什麼是戰爭。」攝製組聯繫到向哲濬的後人向隆萬,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找到了向哲濬的庭審發言及相關庭審記錄。片中有很多有趣的細節,比如中國人民對於土肥原賢二的恐懼,可以從他自己負責的機構印發的刊物里找到。在1934年的一篇報道里這樣寫道:「在中國華南地區,一提到土肥原賢二和板垣征四郎,就談虎色變。」這時,給他辯護的美國律師說:「這與本案無關,是談老虎的問題。」中國檢察組首席顧問倪徵燠就給他講中國成語「談虎色變」是什麼意思。整個法庭哄然大笑,辯護律師也就悻悻然離開了。在美國國家檔案館,導演組還發現了一段不到3分鐘的珍貴影像,影像中的證人是上海浦東電氣公司經理童受民。在東京審判期間,作為上海企業界的唯一證人,童受民赴日出庭作證。陳冰告訴記者,因為錄影質量與年代久遠的原因,現在只能聽到這段當庭證言的隻言片語。由於取證困難,再加上當時中國缺乏法律意識,中國證人的證詞經常空洞無力,沒有具體針對性。陳冰說,「根據《庭審記錄》,童受民共回答法庭質詢47次,用事實與數據,精準描述了日本對上海電力企業的殘暴掠奪。因此在中國派出的10名企業證人中,只有他的證詞被法庭採納。而且他是用很流利的英文回答。」談到製作這部紀錄片的初衷,陳冰表示,「東京審判是奠定戰後格局的一個歷史事件,但很多普通觀眾並不知道它的重要意義,國內媒體報道的也少,所以我們希望通過第一手的資料能夠更客觀、真實地呈現這段歷史,讓更多的中國人去了解。另外,也可以呼應下現實,安倍今年3月份公然在議會上稱不知道《波茨坦宣言》是怎麼回事,他也認為東京審判不是正義的審判。所以,我們希望做出這個片子,將來到日本發行、美國發行,用片子來做更多的交流和溝通。」

製作組在東京採訪鳩山由紀夫(右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