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潘瑪雅遺址——破譯「象形文字階梯」

科潘位於宏都拉斯境內與瓜地馬拉相接壤處。科潘遺址佔地12英畝,高達125英尺,用去了將近500萬噸建築材料,這樣的建築物規模實在令人驚嘆。在瑪雅文化中,科潘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瑪雅文明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古城遺址。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中美洲的心臟地帶,即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貝利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部分地區,在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時代之前的許多個世紀,一個瑪雅人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建立起的輝煌燦爛的文明似乎從天而降,在最為輝煌繁盛之時,又戛然而止。這其中也包括了他們建造的科潘古城。 科潘是瑪雅文明最重要的地點之一,早在10世紀初期,這座城市就被遺棄了。直到19世紀才被挖掘出來。對科潘嚴肅正規的發掘工作於19世紀90年代開始,經過多年的考察,如今,考古學家已對這座古城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科潘是瑪雅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的文化和宗教活動的中心。遺址的核心部分是宗教建築,主要有金字塔祭壇、中心廣場、6座廟宇、石階、36塊石碑和雕刻等。大金字塔在內的最重要的建築雄踞於土石砌成的平台之上,小型的金字塔、廟宇、院落及其他建築散佈於大金字塔的周圍。外圍是16組居民住房的遺址。國王和他的親屬居住在自己城市中心的王宮裡,身邊聚集著大臣和奴僕。貴族和教士也住在城中,最接近宗教建築的是瑪雅祭司的住房,其次是部落首領、貴族及商人的住房,最遠處則是一般平民的住房。 科潘王朝的衛城比科潘河高出大約30米,基本上呈正南、正北走向的矩形。它的建築體積總計達224萬立方米,考古學家認為它原先比這還要大得多。 在廣場附近,一座廟宇的台階上立著一個非常碩大的、代表太陽神的人頭石像,上面雕刻著金星。另一座廟宇的台階上,有一尊瑪雅人雨神的石雕像,雨神手裡握著能夠給他降雨神通的火把。在山坡和廟宇的台階上,聳立著一些巨大的、表情迥異的人頭石像。 另一個長1.22米、高0.68米的祭壇上,刻有4個盤腿對坐的祭司,他們身上刻有象形文字。在這個祭壇的雕刻群中,還有用黑色岩石碎片鑲嵌成花斑狀的石虎和石龜。 在廣場的中央,有兩座有地道相通、分別祭太陽神和月亮神的廟宇,各長30米、寬10米。牆壁和門框中有豐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在兩座廟宇之間的空地上,聳立著14塊石碑,這些石碑建於613年至783年之間,所有的石碑均由整塊的石頭雕刻而成,高低不一,上面刻滿了具有象徵意義的雕刻和數以千計的象形文字。 最有趣的是,在科潘瑪雅遺址中,有座面積約300平方米的長方形球場,球場的四面有高高的、呈斜坡狀的看台,四周圍牆環繞,球場的地面鋪著石磚,兩邊各有一個坡度較大的平台。現在台上仍有建築物的痕迹。從瑪雅文字的記載來看,科潘球場約建於公元775年。遠處的邊緣有石階為界,每一邊都有一道斜坡,斜坡上的房子都有拱形的屋頂。每一道斜坡的最高處都有三支記分石標。 考古人員發現,球場是瑪雅城市活動中心的重要特徵。球賽由兩隊球手進行,雙方都奮力擊打一個直徑大約20厘米的堅硬的橡皮球,使球穿過設在高牆上的石圈。球手們要穿上護墊,其中包括可能是用皮革做的寬大腰帶。他們擊球不準用手或腳,而用前臂、肘部或是臀部向前推球。雖然我們把這種遊戲稱為「比賽」,但歷史學家認為,瑪雅人把它當成宗教活動中的神聖儀式。有人研究發現,在有些比賽之後,輸掉比賽的球手要被祭司砍下頭,他們的鮮血和屍體要祭奠神靈。或許,有些比賽可能是本地城市的最佳球手同另外一座被攻陷的城市的首領或貴族之間進行的一場鬥士式的競賽。有些球場周圍環繞著一排排的骷髏,有些球裡面也包裹著人頭。 瑪雅人最大的球場在當今墨西哥境內的奇琴伊察,它有146米長、36米寬,高達8米的牆,比大多數瑪雅人的球場都要大好幾倍。但隨著歲月的侵蝕,大多數球場都已消失。科潘球場是現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瑪雅人的球場遺址。 我們今天對古代瑪雅人之所以能夠了解到一些情況,是因為他們研製出了自己的一套文字體系。瑪雅人的文字體系是由被稱為「象形文字」的符號構成的,這些符號代表著音節和聲音的組合。在當時,可能只有少數的上層社會的人才能全部讀完這些象形文字。當時抄寫這些文字的人,是用火雞的翎毛製作的管狀筆在無花果樹的樹皮上寫字。有時候,他們在一張長條的樹皮上寫字,然後把它摺疊起來成為書頁。現今,瑪雅人的書籍被叫做「古抄本」。不幸的是,現存的這種抄本只有四本。幸虧瑪雅人還把象形文字鐫刻在用來覆蓋自己城市的建築物的石塊上,紀念碑、瓷器、石碑、門楣和其他石質建築上都雕刻下了他們的文字和符號,在石碑上記錄下重要人物生平中的重大事件和日期,並把某一位國王的生平以及他在位執政的大事記錄下來。 1989年,一隊宏都拉斯和美國的聯合考古小組成功地在科潘發掘了第一座皇家陵墓,墓體掩藏在大金字塔的石階梯之下,陵墓的地道兩邊是由紅色黏土和灰色石塊砌成的牆壁,位於地下15米深處,在泥土地面上有一個黑色的洞口,穿過由泥土和石塊築成的牆上的墓室入口,再通過裡面的另一個洞口,可以看到一塊色彩繽紛的古代灰泥石板,進入洞口,在這塊石板的下面,有具裝飾著玉石和其他飾物的人體骨架,被埋葬者是個中年人,屍骨早已散架。陵墓的隨葬品中有科潘有史以來所發現的最豐富的玉器裝飾品和耳飾收藏品。而灰泥石板上面雕刻的符號最近也被解讀出來,有人認為,此人是科潘的第一代國王。 1992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考古隊又在同一金字塔的中心部分發掘出另一座皇墓,被葬者可能是科潘6世紀時的一位國王。 在科潘遺址廣場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壇,廟宇建於公元755年,高30米,共有63級台階,它是由2500塊石頭壘砌的階梯,台階50英尺寬,每級1英尺半高,其中每塊石頭上都刻有一個象形文字,梯級豎板雕刻有1250個象形文字,它們共同構成了世界上最長的象形文字長卷之一,象形文字階梯上的長卷記錄自古科潘到公元755年的全部歷史,科潘王國統治者的故事,也記載了其間重大事件的發生日期,比如,它記錄著第13代國王是如何被殺等。同樣,這座象形文字階梯又成為後來的王朝用於統治子民,並宣揚自己業績的宣傳「畫板」。有人認為,這是全美洲最長的石刻故事。不幸的是,象形台階毀於1800年,僅有30個梯級豎板遺留下來。在象形文字階梯下面發掘出了一個祭壇,有人認為,這個被稱為「摩摩記號」的祭壇上的銘文表明,它是由第2代科潘統治者建立的。 不過,要想破譯瑪雅人的這些文字絕非易事。事實上,當最初的歐洲人把瑪雅摺疊式的書本帶回西班牙後,最先看到這些字跡的人幾乎不可能想到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這些文字將揭示出中美洲歷史和宗教當中的一個早已不為人知的時代。1810年,巴龍·亞歷山大·漢伯爾特在他的《美洲山區景色與土著居民的古物》一書中,首次用5頁篇幅發表了德累斯頓的抄本。19世紀後半葉,阿爾弗雷德·莫德斯雷在他出版的書中,收入了3份瑪雅文抄本以及對蒂卡爾、科潘等其他遺址拍攝的精確照片和碑銘繪畫。 19世紀末,對瑪雅文字的解讀工作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俄國學者余里·羅索夫於本世紀50年代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研究瑪雅文字,而另一位學者塔約娜·普羅斯科拉亞科夫則識別出了瑪雅碑銘的句法,這對研究瑪雅文字起到了突飛猛進的作用。在科潘古城中心,有一座邊長為1.22米的紀念碑,它的四周雕刻著16個謎一般的人像。過去,人們對這些神秘的雕刻,只能認出其中10%的象形文字,而才華橫溢的碑銘學家大衛·斯塔特,通過與瑪雅人後裔今天所使用的語言對照,已經破譯了其中80%的文字,他對瑪雅文本的新研究已開始揭示出瑪雅文本神秘的內涵,並終於讀懂了紀念碑上面描繪的16個人的故事。那些人像所代表的人正是瑪雅國王,他使人們初步認識了瑪雅城市的朝代史,使得瑪雅文明有了一個歷史的框架。 翻譯出的文字記載表明,科潘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大約於公元763年登基。儘管他下令修建了許多紀念碑和祭壇,把自己描繪成一個強大的君主,但仍然無法挽救已走上頹勢的科潘。隨著這位國王的去世,科潘的輝煌到此就結束了。科潘石碑上所刻的最後年代為公元830年。在以後3~4個世紀中,這一河谷地區,人口持續銳減,再沒有修建新的石碑和祭壇等建築。大約在公元1200年,除了少數一些農民和獵戶外,科潘已無人居住,熱帶森林開始無情地吞噬已開墾出來的河谷地區,用樹林、樹葉、枝蔓和雜草覆蓋掉所有的石碑和廟宇。 科潘的衰敗反映了瑪雅文明的整體衰退。當西班牙人於16世紀入侵時,瑪雅文明已經衰敗不堪,她的鼎盛時期已經是幾個世紀以前的事了。 瑪雅人刀耕火種的方法當今在中美洲依然使用著。玉米是他們的最主要的農作物,成為主食。瑪雅人用玉米製作成一種調拌上辣胡椒的稀粥。瑪雅人用玉米釀造成一種叫做「巴爾契」的酒精飲料,用蜂蜜和樹皮增加甜味。瑪雅人沒有金屬可用,沒有馬或牛來馱運沉重的物品,他們只能使用石頭和木頭工具幹活,而從事農耕的家庭,大都老少三代聚集在一起,居住在靠近自己農田的狹小簡陋的住房裡。住房是用豎立在一起的木樁建成的,它的屋頂是用棕櫚葉和茅草鋪絮的,坡度一般很陡,以便於雨水流下。房屋的一半用來做飯和用餐。在塗了灰泥的地面中央有一個火坑,家人都睡在房屋另一半用木料和樹皮架起的床上。 歷史學家們至今仍然弄不明白是什麼力量終止了瑪雅文明,使之從衰敗走向消亡。許多人都以為瑪雅人的消亡是十分神秘的事,雖然對科潘遺址中部分瑪雅象形文字的破譯使人感到了這個城市走向衰敗的情況,但它走向衰敗的原因卻仍然是一個謎。 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並不是只有一個科潘,而是所有的瑪雅城市,幾乎都是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公元9世紀前後,就全部被廢棄了。這不止是一個城市的衰亡,而是一個民族、一種文明的整體性衰亡。瑪雅文化一定是遇到了某種不可克服的危機。 瑪雅人那些宏偉的古城遺迹處處都使人感到,這是個多麼不平凡的民族。而建在這些精美的古建築廢墟旁邊的當今印第安人仍在居住的茅屋和草棚又是那麼與它不協調,令人難以置信。 有人把瑪雅文明的消亡比喻成「人類歷史上最為徹底全面的一次文化失落」。但他們的文化為什麼會失落,卻是今天仍然困擾人們的話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