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視頻網站討論數碼產品的時候有人說IMX600隻是華為向索尼定製的一款感測器,並非雙方共同研發。依據是所謂「共同研發」只是國內自媒體所言,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這款感測器是雙方共研。

的確我利用國內的搜索引擎的確沒有檢索出相關資料,但是意外地發現在微博上,余承東曾經轉發孟非的微博有談及此事,原文如下:

余承東

2018-3-28 16:02 來自 HUAWEI P20 Pro

孟非老師一語中的,這是華為日本、芬蘭等幾個研究所聯合合作夥伴共同探索出來的一款感測器,希望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攝影體驗。從P9徠卡雙攝,到P20增大感測器,華為在帶動行業升級,估計下半年到明年,大家都會增加sensor的面積。初心,華為想帶給大家最好攝影體驗的產品!

原文鏈接:Sina Visitor System

雖然原文措辭有點含糊不清,「探索」能不能等同於「開發」「研發」還真的不好說,但是「聯合」「共同」也至少說明華為也是參與到這個項目裡面去,只是程度深淺,是定性為定製還是共同開發,這個我真的才疏學淺,也不清楚按照業界的規則以及相關法律是怎麼劃分的,希望知乎的朋友,如果有能力幫忙檢索資料的、或者知曉相關情況的,請幫我排憂解惑。


2018年的產品,到現在,不說友商,索尼自己都沒得用呢,那你說是什麼。


退一萬步講就算技術全部是索尼的,但是從技術到量產到應用之間的巨大的時間和實驗成本是索尼不敢支付的,因為類似的技術路線可能有幾十幾百種,沒有人知道哪一種最終效果好,至少索尼自己不知道。況且一旦賣不出去這所有的投資就基本等於打水漂。

這時候華為來了,說我不光給你錢讓你去推進研究其中某幾條路線,還提供我的芬蘭和國內的研究所的智慧資源,還打包票只要做出來一年就有幾千萬的銷量

發明創造並不只是從0到1,可以說大部分工程層面的創新大家都能想到,但是投哪個方案,敢不敢投錢投人投資源並且承擔風險把這個方案做大,那就需要創造力和魄力了

換句話說,華為至少贏在了對方案成功可能性的判斷上面,風投成功了,賺錢是理所應當的。

何況如果是索尼的技術,索尼為什麼自己都不能用?

大概率是索尼提供了所有的開發測試和小批量生產的環境和工具,以及一些相當早期離量產還很遠的技術路線方案,然後華為押寶押了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然後自己干出來的

可以理解為索尼作為一家五星酒店提供所有的專業的鍋碗瓢盆刀叉勺和一堆頂級食材,華為作為大廚去用這些工具炒了個市面上從來沒有過的好菜,大家吃著香。但是要記得工具和食材重要,大廚更重要


華為以甲方的身份參與了共同研發。你可以說華為的這套相機系統是大家共同研發的。


cmos研發技術本質上是半導體技術,首先我們得去查一查華為有沒有半導體製造技術的專利。

共同研發通俗地講就是指在指定範圍內共享技術共同開發一款新的產品或技術甚至專利。豐田和斯巴魯共同研發一款新車,其中可能需要用到斯巴魯的發動機技術,豐田的車身穩定系統和底盤調教技術,這個叫共同研發是沒有問題的。

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像蘋果那樣需要某個廠商的核心技術和元器件穩定供應,直接收購之。這個在我看來不能叫共同研發,除非這個元器件需的研發要用到蘋果和供應商兩方面的技術專利。

索尼一般提供給廠商一套完整的鏡頭和cmos模組,也可以只提供cmos,廠商自己可以另外定製鏡片系統。軟體演算法方面需要廠商去買別的供應商提供的演算法(羅永浩就說過大家都是硬體整合商裝什麼孫子)回來做調整,因為每家廠商的硬體都不一樣,系統功能也有很大差別。

索尼不給你做菜,但是索尼專門生產好的食材,你要多大的鮑魚多大的鱈魚都能給你弄來(這是核心技術)。至於怎麼做大餐,你需要去雇大廚,大廚有一套專業軟體演算法就是大餐製作工藝,手機廠商只需要告訴大廚我要什麼樣的口味,鹹淡酸辣都可以由老闆說了算。

華為不是一個半導體供應商,主要是做通訊設備和數據服務。應該說華為也是硬體整合商,他跟三星英特爾台積電海力士等廠商是不一樣的。

硬要說華為的技術,可能PS玩得比較透徹,把月亮上該有的細節都能補上去(開個玩笑)!

相機感測器的研發製造涉及到很多很多方面的技術,包括光學化學材料學電氣技術等等等等方面,索尼在這個方面應該說是世界領先的,至於華為,可能是自己研發了一套演算法吧,跟硬體的匹配度比較高。當然這是我猜的。華為並沒有說自己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技術支持。所以我們只能猜,瞎猜。


不清楚華為到底出了多少錢才有600的獨佔權。

個人感覺是華為出錢叫索尼定製的一顆cmos,這價格是其他廠商出不起的(五六千的高端機華為在cmos拍照上下料,一加在屏幕上下料。想要屏幕,拍照都好得六七千了,例如三星,索尼。其他,像小米,魅族價格就在那裡,cmos只好用imx586(這東西大家都一樣,就看誰調教的好了)

ps:華為這個定價可以用一塊好屏幕的,只能期待mate30了。


我覺得只是華為多給了索尼點錢,去定製一個。畢竟華為完全沒有做那東西的技術,談什麼「共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