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更新 數據說話

那些說不擴招的可以自己打臉了

事實證明就是擴招

關於其他的就不多說了,就讓這個話題這輩子都沉寂吧!

。。。。。。

。。。。。。

。。。。


哪擴招了........最後錄取數還比模擬錄取數少了一些....

擴招?不存在的。高考改革隔三差五就改一次,每年高考的難度也不同,照你這麼說的話,那對每屆考生都是不公平的。更何況,我們第一屆考生是作為小白鼠給你們後幾屆做試驗的,要說不公平,我覺得對我們這屆來說才是不公平的吧。

以上


去年復交同財外應該都擴招了,同濟最積極。(僅對上海生源)


謝邀,第一次回答。目前是18屆高三生,與其說所謂擴招 不如說是高考改革失敗給第一屆的補償吧。 忐忑不安的第二屆如是說道……
改革是不允許失敗的。學校書記說去年多招8%(本科總數)還集中在211所以老師說如果你想進去年某校 呢么至少多考10分


江蘇考生觀光路過打卡

是擴招了,至於為什麼別人都說沒擴招,我認為可能是部分人實際秋考不如當時的模擬成績。

……………………………………………………………………………

首先說一下16年(即最後一屆老高考),文科的本科線劃在62%,理科劃在80%,文理合計72%左右(因為理科權重大一些),即便如此,實際上對比更早幾年,本科劃線位置已經多了許多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搜歷年本科線和歷年分段表自己除一下)

17年的模擬投檔時,模擬本科線是正好劃在80%(文理合併,就是不分文理)的位置,當時模擬分段表當時我也存了,如果要看的話我再發。再說說最終秋考,402分的本科線劃在82%的位置(實際上因為徵求志願的原因,最低本科應該是393分),自招線(老一本線)劃在正好33%的位置。而16年理科劃在33%的位置,而文科自招線則劃得比較靠前(具體記不清了,大約20%左右)。落到實處,也確實能感覺到難度比16年低,以海事,上理,上大,華理為例(不計特殊批次)。括弧內為線差。

16年最低投檔線 17年最低投檔線 海事 432(-6) 493(-9) 上理 451 (13) 509(7)上大 458 (20) 519(17)華理 478 (40) 541(38)並且16年數據按照錄取率更高的理科算的。更多學校不羅列了,外地院校由於起伏較大,可能分數線有些高有些低,如果單看本地院校,絕大多數都低了2-5分左右。

……………………………………………………………………………

本人也是17年高考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但並沒有因此進更好的學校,只是進了個更喜歡點的專業。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也是說你們是高考首屆改革,要面子的,所以錄取率高是必然的。不過也希望能夠體諒一下17屆,畢竟首屆改革很多都不成熟,比如說加三科目的課本大綱被拖了很久,第一次地理考下來很多人罵題目太簡單沒有區分度,到後來春考又鬧了個題庫事件,本想盼著秋考英語能夠翻身,結果秋考英語比春考難,平均分比春考低了1-2分。像我高中,很多老師對填志願自己都不懂,還去指導學生,比如說我學校有個人考了501去了復旦護理系,但我們學校完全忽視該專業一直很低的事實(對比復旦常規專業),反而把她當做優秀學生,請去分享經驗。甚至有一次年級大會時,年級組長甚至說出在外地考武大的分數,在上海只能考海事。

對於最頂尖的學校(四大名校或者說前兩名的高中),其實倒沒什麼大的受利,畢竟競爭的都是北復清交(名額也沒多多少),對於一個區重點或者普通高中還是受益不少的,有些考不上本科的可能歪好還能上個本科。

往死里說,這樣確實對後面不公平。真要公平,全國都用一套卷子,但這本身不可能,就算真用一套卷了,就公平了嗎?不可能的,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相對落後,錄取率會更低,而基礎好的地方則能夠擁有高錄取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希望自己子女能去北上天讀書,為什麼從小就要進最好的幼兒園小學。真正絕對公平,是很難的。還是覺得像這些所謂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不能掌握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在這樣不公平的環境中,盡自己努力,進入更好的學校(環境),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我的小學初中很差,後來中考有幸考了個比較好的高中(實際也是全市中偏下水準),後來高考又以班級第一考出去,顯然我也不怪我父母沒讓我去好的初中小學,也不能怪父母沒能足夠有錢送我去好的高中,這時候,你只能靠自己,公平不公平什麼的都是浮雲,只要不公平還沒有到離譜的程度,你只管努力就好了!

……………………………………………………………………………

如果要比比例的話,當然可以比,但是由於現在網上找不到16年的分段表,如果我找到了立馬補上,看看是不是17年比例更寬一些
不知道你是哪裡聽來的擴招,實際上減招還差不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