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管碧玲︰在法律上一定要有「公民權」的處理

〔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民進黨團內政委員會政策小組召集人管碧玲昨受訪指出,如果我方對中國居住證的因應只有「納管」和「報備」、不涉及公民權,會變成我們是在「呼應」、「配合」中國政策,未來若中國在其法令中稱「授權各地方政府及特區自行訂定辦法」,台灣就會成為其地方政府或特區,形成「母法、子法」的效果,因此她個人認為,台灣在法律上「一定要嚴」、「一定要有公民權的處理」。

柯建銘︰議題重要性 不亞於年改

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受訪指出,中國居住證議題的重要性「不亞於年改」,此議題出現時,執政團隊就開始在思考解決方式,黨團內部曾與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交換過意見,但兩岸職權屬於總統,最重要的是總統、行政院長的意見,最後執政團隊內部討論後,才會有一致性的看法,但也不能拖太久,畢竟賴揆廿一日到立法院報告備詢時,就一定會被問到,執政黨對此事件也一定「要有態度」。

管碧玲表示,立即除籍確實茲事體大,有人建議停止健保,是有提醒申請人的作用;另也有人建議,給予緩衝時間後還是要除籍,這些都還在內部討論中;上週取消的內政委員會政策小組會議目前還未定何時再召開,先靜待府院對此議題定調後再說。

管碧玲強調,台灣在法令上的因應要避免只是「納管」,否則會形成某種程度的承認,而居住證非民生必需品,其規定就涉及國家認同,現在對岸發動學生申請,多數台商仍在觀望,嚴格一點也可保護台商。

中國目標 年底前台商「八成都申請」

目前台灣民眾申請居住證的有兩萬兩千人,據了解,中國已打算年底衝到「台商八成都申請」。管碧玲說,中國得寸進尺,若我方管理寬鬆、束手無策,最後申請的台灣民眾恐會有「六十萬大軍」,因此我方立場「不得不嚴」。

據了解,執政黨內部認為,在中國進逼下,台灣不斷面臨被斷交的危機,「如果不召喚選民,對民進黨年底選舉也不利」;而居住證等於是公民證,相關因應在國安法、國家機密保護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刑法等都必須要有配套,要有戰略思維,這議題的討論「要有縱深」。

執政團隊內部評估,包括國家安全、外交、兩岸局勢、台商與支持者的看法、年底選舉等,都必須納入考量,而這議題相當複雜,對持中國居住證者不論除籍或不除籍,「老共的招式還是會繼續出」,因此要有全盤、縝密的規劃。

  • 中國開放申請居住證,是統戰主要環節,藉此嚴加監控台灣人民。(路透檔案照)

    中國開放申請居住證,是統戰主要環節,藉此嚴加監控台灣人民。(路透檔案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