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歐洲,無論從國土還是人口,都不算少。可一旦貪慾超出自己的能耐,問題很快就來了。到了二戰中後期,德國國內的男人已不夠,不得不大規模使用外國勞工。

除了極少部分歐洲各國的志願者之外,多數是被誘騙、強徵來的。《最後一役》裏說,因爲蘇聯並未簽署《日內瓦公約》,這就給德國人提供了方便。

他們可以毫不顧忌地強制俄國戰俘勞動。問題是,這些在德國工廠上班的外國人,可靠嗎?顯然,他們是不可靠的。很多朋友知道,戰爭後期,德國坦克狀況頻出,很不好用,除了一部分設計問題外,更大的問題在於,有人“使絆子”。

讓·布坦是巴黎人,20歲,他覺得自己雖然沒有直接在前線抗擊德軍,但做的貢獻,可不比戰士小。原來,在魯勒本阿爾克特工廠坦克生產線做工的幾年,他跟荷蘭同事們,用了很多方法,破壞零部件生產。他還舉了個例子:

他的工位所制的軸承,本來要在54分鐘之內做完。他卻磨起了洋工,一天只能交一個,而且,很多時候交上去的還是不合格的。德國人也知道啊,工段長一再威脅他們,再這樣,把你們送到集中營去。開始布坦等人還有點害怕,收斂了一些。幾次之後發現,根本沒人被送走啊。原來,整座工廠差不多都依賴外國勞工呢。(本圖爲在西門子工作的法國人)

《最後一役》引述布坦的話說,被強迫勞動的工人們相信,他們悄悄逃過工段長的耳目而交出的每一個報廢零件,都使勝利和柏林的陷落更近了一步。可以說,很多德國坦克兵,其實是死在後方勞工手裏。(本文照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