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植入體設計使用壽命是70年,可以讓佩戴者終生使用。

但作為人工耳蝸佩戴者的你,仍然要面對的一個事實是,一些故障可能會導致二次植入。

在出現聽力下降後,經過檢查能夠明確聽力下降的原因,這種現象稱之為「硬失敗」。

但並非所有的故障原因都被歸納為「硬失敗」,還有一種原因被稱之為「軟失敗」。

識別是不是「軟失敗」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它不像「硬失敗」那麼顯而易見,在這期間你或你的孩子會面臨語言發展的問題,快速去識別軟失敗,並採取行動顯得尤為重要。

1.「軟失敗」是怎麼一回事?

佩戴者出現聽力下降,但檢測發現植入體完整起正常作用,無法在通過當前技術手段識別電子問題的情況,稱之為「軟失敗」。

有時佩戴者的聽力下降不一定就是「軟失敗」,身體的健康也會導致聽力飄忽不定。但「軟失敗」又確實發生,有2%的佩戴者由於聽力下降,又找不到原因,而被迫更換植入體。

相較與前者「軟失敗」的含義顯得很模糊,什麼都能往這三個詞上套,搞得整個人擔心的不得了,有時可能是沒有做好乾燥,外機受了點潮,才會有點「聽力下降」,一個嚴格定義耳蝸「軟失敗」的要點應該是:

佩戴者出現聽力下降,在通過完整的耳科檢查,CT掃描後顯示植入體一切正常,重新編程後也還是聽的不好,此時仍無法得出原因,手術取出器械退回給耳蝸廠家,進行更廣泛的測試,並且佩戴者重新更換植入體後,聽的比以前更好了,就可以斷定之前取出的植入體是「軟失敗」。

只有通過手術取出、檢查可疑問題並識別失效機制後才能確認是「軟失效」。

2.面對「軟失敗」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明白的是:

不要自己給自己下結論出現了「軟失敗」!

不要自己給自己下結論出現了「軟失敗」!

不要自己給自己下結論出現了「軟失敗」!

重要的話說3遍,你自己並沒有這項專業能力,相反,要做的是更細緻的去觀察自己的聽力狀況,記錄自己的聽力變化,多去和聽力專家見面,用純音測聽或言語測試來檢查聽力有沒有下降。

出現聽力下降時,要考慮距離上一次調機有多久了,是不是該去調機了,又或者有沒有按時乾燥,連麥克風也要好好檢查,說明書上寫的可是每三個月更換一次。

「軟失敗」的出現及其罕見,聽力下降的原因也有很多,大部分都可以解決。

但當你聽見爆裂聲,電擊感,或感到面部疼痛時,你該立即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讓專業醫生來進一步的排除問題和評估,通過設備來檢測植入體是不是正常工作,是不是完整,並重新對耳蝸編程,必要時讓耳蝸廠家進行更全面的完整性檢測。

3.自己錯誤判斷「軟失敗」會發生什麼?

有一名12歲孩童,在手術植入耳蝸3年後,口語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植入體完整,未出現損壞,主治醫生對植入體檢查後,認為孩童的植入體正常工作。

但家長仍懷疑植入體出現「軟失敗」要求進行二次手術植入,手術過程中取出植入體也證明沒有問題,更換了一個植入體後,孩童的口語能力也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

我們都擔心自己身上有「軟失敗」,但自己的一句「我聽的不好」,不足以給「軟失敗」下決定性的證據。比起自己胡亂臆想,去拜訪專業醫生顯得更加靠譜,不然最後的結果只會是勞己傷財。

4.故障那麼多,真的能堅持70年?

即使面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故障,植入體的堅固,低功耗仍然有很大的概率陪伴我們跨過70歲和80歲,走完這一生。

對於不同品牌的人工耳蝸,在10年內它都應該有最小的故障幾率,應該儘可能的低於3%。

但就連一棟房子也有70年的使用期,在這期間仍然要面對質量檢測,該翻新的翻新,該加固的加固。那麼植入體的二次植入,也應該看成是一個技術升級措施。

植入耳蝸能夠保證在很長一段時間得到最佳聽力,即使二次植入,也都能再一次獲得和第一次植入時一樣的聽力。(有多少人?看這裡這份FDA的報告為你揭開二次植入耳蝸的真正原因)

二次植入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措施,能夠讓自己重獲聽力。最好的結果是耳蝸馬力充足,陪自己跑完一生,即便不行,你也有足夠的技術去修復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