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蔡劍平

編輯:王偉(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

本文由虹膜、桃桃淘電影、文慧園路三號、電影公嗨課、電影山海經微信公眾號聯合發布

編輯:大臉鯨魚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得分:6.1分

2016年伊始,「影向標」團隊繼續發展壯大,本期新加入了電影學者張慧瑜和開寅,影評人胡續冬、王曉光。

夜航船

本名張慧瑜,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電影愛好者,業餘影評人

開寅

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索邦)電影理論博士。電影理論學者、電影編劇和電影項目策劃

胡續冬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王曉光

筆名 cbvivi,影評人,前《外灘畫報》編輯,UP 主

汽車大師:9分

電影撰稿人、上海電影節選片人、字幕製作半從業者

一部可以視作是《新希望》 《帝國反擊戰》翻拍的星戰片,很難想像老三部曲粉絲會不喜歡。我顯然無法剝離粉絲的身份來看這部電影,被煽到的地方非常多。個人更願意把這部叫做變奏,因為它是在提煉老三部曲人物設定、精華橋段的基礎上作了大量小幅變動,比如新鐵三角每位都有至少多個老人的影子在,比如Rey = Luke Han Leia,這樣的處理圓了無數粉絲童年痴夢。

星戰老三部曲的魅力在於家庭情節劇、簡潔迷思與太空歌劇的融合,前傳在大大擴充政治、軍事、商貿之類的世界觀後,反而喪失掉一些最核心的東西,得幸在《原力覺醒》里被一併找回。有了前傳濫用早期數字攝影和綠幕特效的前車之鑒,這部採用膠片攝影和物理特效為基石的復古手法,其實在情理中,大量模型與CG修飾相結合的做舊宇宙特效展示讓人看到了這個新系列在視覺上的無限可能性。

這裡的販賣情懷不是問題,因為有近四十年的時間沉澱;這招擺明了也只能用一次,能否開闢新傳奇的重擔全落到萊恩·約翰遜的下一集。

風間隼:9分

影評人

完美地復活了這個太空肥皂劇系列。不僅僅是翩然亮相的一眾舊人,還有多人種、多語言的星際世界,以及七十年代的波普文化和樂觀精神。邪空星球、印尼雙煞依然帶出東方元素。最後海島尋師真是「原力無親,不與銀河同憂」。

王曉光:8分

筆名 cbvivi,影評人,前《外灘畫報》編輯,UP 主

大膽的重啟方案。對系列觀眾來說,同人式劇作讓電影在冒險方面失去了一些懸念,「與時俱進」的新角色帶來的也是同人式樂趣(靠那些「N分鐘看完前作」補不來),連蕾伊也是從粉絲變成主角。BB8大成功。

胡續東:8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對於我這種記憶力嚴重退化但又對星戰系列保持了模糊好感的中老年人來說,看這部片子沒有前六部的記憶負擔,感覺很好,至少故事順溜、節奏合理、渲染到位。不爽的是光劍對決的動作設計太銼了!!

劉宇清:7分

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電影歷史、理論、華語電影文化與批評

從1999年在北京大華電影院看《星戰前傳》到今天在UME看《原力覺醒》,轉眼17年過去,始終沒有成為「星戰」系列的影迷。之所以在零點看《原力覺醒》的首映,並非因為對「星戰」的「死忠」,而是因為對電影本身的熱愛,需要對熱門現象作即時的觀察。總體而言,《原力覺醒》只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憑藉系列產品的慣性招徠觀眾。就連「光劍」這種神奇的武器,也像上世紀20年代中國武俠神怪電影里「飛劍」或「光刀」一樣,成為「幼稚」的標本。

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

盧卡斯親自導演的前傳三部曲,是試圖對自己已有風格的全面大突破,顯然觀眾並不買賬。到了JJ的這部新星戰,則完全摒棄了風格創新,反而主打了致敬與回歸,從拍攝風格到角色設置,都流露出濃濃的《新希望》感(同時也有些類似於《新希望》的靈感來源,黑澤明的《戰國英豪》)。J·J·艾布拉姆斯還原了每個人記憶中經典的70-80年代風格,他也許也是如今最會打情懷牌的導演。

magasa:7分

《虹膜》電影雜誌主編、虹膜微信公眾號(IrisMagazine)運營者

和《神探夏洛克》一樣,這也是一部粉絲電影,只不過它對非粉絲的照顧要好得多。即使沒有對之前六部星戰電影的認識,看《原力覺醒》也是可以得到一些樂趣的。但如果是鐵杆粉絲,那是會high爆的,因為本片相當於是復刻了《新希望》的人物設定和情節模式,並召回盧克·天行者、萊亞公主、漢·索羅、R2·D2、C-3PO等人氣角色,用數不清的對原三部曲致敬的老梗討好著粉絲。

桃桃林林:7分

影視自媒體人。產品包括:微信公眾號:桃桃淘電影;微博:桃桃淘電影;優酷視頻:桃淘好萊塢;本周院線新片。

創作者用非常聰明的方法重新啟動了這個系列,那就是對昔日經典的複製與致敬。這是一部完全粉絲向的電影,導演本人以這種方式致敬偶像,劇情與人物設定上的複製,各種之前道具與角色的涉及都讓影片早已超出了一部科幻電影本身,更多是時間與記憶的魔力吧。

奇愛博士:7分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文慧園路三號」微信公號運營者

太空家庭倫理劇。沒想到,最終還得靠三張溝溝壑壑的老臉來販賣情懷,沒有不感動的道理。

悉尼卡通:6分

影視劇編劇、影評人

本片已經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致敬」,它可以直接看成是類似1998年加斯·范·桑特逐鏡頭復刻《驚魂記》那樣的翻拍,翻拍對象就是星戰老三篇的《新希望》。這種創作方式直接導致了該片會形成兩極口碑:在星戰粉眼中,這是對老星戰的完美膜拜,是對前傳背離原教旨的修正主義無恥行徑的撥亂反正,相信激動的淚水與尖叫聲會貫穿影片始終;但對於一般觀眾,特別是對於未曾觀看過之前六部尤其是老三篇的觀眾,這就是一部常規甚至顯得平庸的科幻動作大片。

雖然作為小半個星戰粉,當熟悉的人、熟悉的船、熟悉的音樂、熟悉的字幕出現時也會心潮澎湃,但我還是決定站在普通觀眾一邊。因為拋開文化背景看本片,著實乏善可陳。影片為了達到「翻拍」效果,幾乎無視近年幻想動作類影片的大趨勢,所以,過於簡單過於幼稚的情節和對白應該不是創作者水平的體現,而是想展露他們對老三篇照葫蘆畫瓢的「誠意」。

你看,連導演J·J·艾布拉姆斯都幾乎放棄了所有個人風格——除了偶爾刷一下標誌性的條狀光暈。1977年令人震撼的故事,拿到當下除了能取悅粉絲之外,根本毫無說服力。所以,這部電影是想用其北美市場與全球市場的反差來印證原力崇拜已經成為一種區域性宗教了嗎?(事實上,在北美這確實已經被當成宗教了)拉著複製的大旗當做情懷的虎皮,虎皮之下真正的新玩意有什麼?讓黑人和女性擔綱新一代主角的政治正確嗎?女「盧克」還算選角正確,也有較為完整的成長描述。可那個反叛的風暴兵又算什麼?牽強、矯情、缺乏邏輯,就算復刻還沒有40年前的《新希望》來得完整。

至於反派設置,無論角色本身還是演員選擇,簡直是對黑暗力量的侮辱。難道情懷面前,這些硬得扎眼的傷疤就可以無視了嗎?或許僅有的新亮點就是BB8了,但在無片不賣萌的當下,除了提供新的周邊商機外,並無更多意義。所以,看完影片,我非常理解老盧卡斯對星7的責難。他在前傳三部曲中已經試圖做一些改變,雖然問題很多,但前傳第三部還是達到了星戰系列迄今為止劇作水平的最高峰,整個銀河共和國的歷史框架與六部貫穿的阿納金(達斯·維德)古典悲劇均已成型。

現在倒好,一夜回到解放前。這不是懷舊,這是帕爾帕庭的復辟,這是賈巴的復活,這是對已死絕地武士的二度屠殺。或許,只有豆瓣的「父母皆禍害」小組會為本片發來賀電。

王昕:6分

電影研究者

喜歡拾荒者蕾伊出場的段落,從龐大的沙山上滑下、在抖動的空氣中駛向聚居地,想到赫伯特的《沙丘》、巴奇加盧皮的《拆船工》。《星球大戰》作為一個自成體系的傳奇系列,新人換舊人的同時,也標識著觀眾的成長老去,同構式的置換和場景的升級能保證較高的接受度,已經成為文化符碼的人物和橋段也足以讓觀眾興趣盎然,但更多的可能也因此封閉。

胤祥:6分

北電青椒,業餘影評人,票友導演,職業的電影研究者,兼職策展人

兩個90後主角,一個黑人,一個女人,真是政治正確到家了。然而本片情感爆點仍然還在那百試不爽的千年隼、漢索洛和萊婭公主,講真我一個對劇情無感的非粉絲看到公主出現的時候也被煽到了。粉絲向電影賣的就是懷舊跟情懷,誰關心是不是永恆的父子(女)倫理梗呢……就當它是個3D重製青春版吧。要結論的話,不推薦。

迷影蘭波:5分

電影從業人員

當JJ亦步亦趨跟著盧卡斯制定的模式,生怕錯過每一個環節的致敬時,致敬本身即被化作一種蒼白的模仿,這種模仿無知到了這樣一種地步,他根本就無能去思考盧卡斯是懷著和科波拉一樣的野心,在六十年代末追求民權反對霸權的社會環境下創作出「星戰和銀河帝國」這一文化現象借古喻今的,於是星戰後三部曲最終的主題意義僅僅止步於一場回溯輝煌的消費狂歡,古典希臘悲劇式衝突輔助的「共和-帝制」輪迴的歷史思考被這種毫無進取心的方式竭澤而漁著,真正的粉絲只能哀嘆,再也看不到極客版《現代啟示錄》了。

雲中:5分

導演、影評人、《電影公嗨課》聯合創始人

一部有著星戰元素的普通大片,就像JJ導演過的所有電影一樣普通。

夜航船:4分

本名張慧瑜,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電影愛好者,業餘影評人

從電影序幕開始,到最後光劍對打,整部電影就像是對星球大戰經典橋段的重演,包括駕駛老飛船千年隼號,遇到一系列老明星,這些都喚起「星戰迷」對經典的記憶。銀河系的新敵人也是好萊塢的老敵人,不死的納粹軍團。不過,新的地方在於,這是一部「飢餓遊戲」化的星戰,主角換成了女性。助手是一個從敵人陣營叛變的黑人,最後為了拯救女主而死去,這些都符合近些年好萊塢的身份政治。相比70年代的《星戰》用一些東方主義的文化符號來重建新秩序(尋找父親的主題),這部新續曲則帶有回到過去的時光,重溫舊日榮光的味道。

吳李冰:2分

影評人(常用筆名LOOK)、《虹膜》電影雜誌總監

吹到天上、賣出天文數字的票房也不能改變小孩玩「過家家」遊戲的影片內核。

妖靈妖:1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可能是整個星戰系列裡最爛的一部,所有有效的梗都源自老三集,商業上的保守與心計令人難忍,這是對老三集最缺乏尊重和禮貌的一次致敬,很多時候我還以為在看梅爾布魯克斯的《太空飛彈》的嚴肅版。感謝國泰電影院有放2D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