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你說,民辦學校是爲了錢還是爲了學生?當然不是爲了某一個學生,也並不是爲了某一批學生,更不是爲了全國的學生,不論是爲了哪數百名或上千名學生,最終也要保障它的生存發展和壯大,保障這個全國聞名的“教育產業”不斷贏得更大利潤。

舉個例子。河北省石家莊市有一所民辦學校,叫“精英中學”,定的目標是一年一個新臺階,十年超過石家莊二中。2018年高考,河北高考文科狀元即出自河北精英中學。家長們擠破頭也想要孩子到這裏讀書,有的學生分數早已超過河北省重點示範性高中錄取分數線,寧願還要花上幾萬元費用,到這裏讀書。還很太多的孩子,分數不拔尖,想到這裏讀書,名額有限,無法如願。

這所民辦的高中,從一開始倒貼獎勵高分學生來校就讀,到今天即使分數較高也要掏數目可觀的人民幣前來就讀,還機會難得,這種轉變,已經達到了石家莊精英中學贏利的目的。

網友二:

民辦學校的興起,正是剩公立學校縮編之時,用最低的價格購買公辦校舍,利用原有資源,招生開班,逐漸溶入資本經濟的理念,將學校辦成貴族學校,經濟條件差學生,只能望梅止渴。

私辦學校的宗旨是:與公立學校較量,高工資挖走公辦教師,招收高分學生,提早搶生源,編尖子班,確保升學率,爲高收費提供說詞。教育戰線出現的亂象,民辦學校是始作蛹者,他們對學生軍事化管理,題海戰術,補充教材堆成書山,考試家常便飯,排名榜高掛,學生成了機器人。

網友三:

一談到民辦學校,對很多家長來說,下意識會想到辦學者首先是爲掙錢,其實是把教育當成商品來包裝、策劃和營銷。當民辦學校通過自己用商業的手段達到品牌效應時,會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

而對於民辦學校發起者,或者法人代表,若問是真有教育的情懷,還是把教育當成商品只爲贏利,這恐怕就很難下結論了。畢竟擁有教育情懷的辦學者大有人在,而具商人無利不起早的功利之心也大有人在。當你明白人性之後,相信你就能客觀看待民辦學校了。不過,從民辦學校的存在和發展來看,還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至少從幾個方面可以促進公立學校的發展。

網友四:

近年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國內民辦的高校往往不如公辦的大學——國內公辦大學的畢業證書要比民辦的含金量更大,受歡迎程度更高;而在我們身邊,很多民辦的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卻比一些公辦學校還要牛得多。那麼問題來了:民辦學校,到底是爲了盈利的成份多一些,還是真正爲了育人的成份多一些?不用質疑,民辦學校肯定是爲了盈利。

網友五:

首先,民辦學校肯定要盈利的,不盈利就辦不下去,和其他企業一樣。但是追求盈利和教好學生不但不矛盾,還相互促進,爲什麼這麼說呢?民辦學校要想盈利就得招生好,要想招生好就得出成績,有名聲。你們說民辦學校會不會努力教好學生,有人說民辦學校出來的學生不如公辦院校的,但是你們有沒有人想過,民辦學校招生的生源質量問題。作爲親歷者,我很負責任的說,民辦學校很努力地在做教育教學。

民辦學校對老師要求很嚴格,記得我去的那所學校有幾句詩就能說明這個問題,要求老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學生管理要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四個也是,有些記不清了。

網友六:

首先,民辦學校的教育已經產業化,有哪位民辦學校的負責人說他創辦學校不是爲了盈利賺錢,那麼那樣的話說出來估計連當事人自己都不信。

在一些地區,民辦的中小學都在每年的開學季耗費“洪荒之力”與公辦學校爭奪優質生源,並開出讓人眼紅心跳的價格把公辦學校的優秀教師“挖”過去。這就導致一些公辦學校,特別是農村公辦中小學的生源質量和師資力量每況愈下。

最後:

學生和老師一定要學好英語,如果想加入有外國人、大學生的社羣(英語角)練口語,搜索公衆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英語角里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