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CCTV的《國寶檔案》欄目於2016年12月26日播出了「神醫傳奇·醫祖扁鵲」的視頻節目。欄目主持人是任志宏編導,主講嘉賓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劉景源教授。我們已經用「醫祖扁鵲的經脈技術不容歪曲解說」為題,對其作了初評。現在,我們對這個視頻節目做再評如下:

一、扁鵲秦越人的「陰陽論得脈法」

《國寶檔案》欄目的主持人說:這位侍從(中庶子)看扁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便不屑地問:「你的醫術能讓死去的人復生嗎?」在這裡,我們引用《扁鵲傳》(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里的原文節略如下:

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練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

首先,這裡提到了「上古之時,醫有俞跗」。那說的是軒轅時期的「大古扁鵲歧伯」,他的經脈技術是:「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練精異形」。而今,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世扁鵲秦越人」,他的經脈技術則是:「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這就是「陰陽論得脈法」,也就是「募俞脈法」,對它的正確解釋如下:

根據走行在人體陽面即背部的脈與「俞」(背俞)的關係而可以判斷出心、肝、脾、肺、腎諸「陰臟」的病變。根據走行在人體陰面即胸腹部的脈與「募」(胸募與腹募)的關係而可以判斷出膽、胃、大腸、小腸、膀胱等諸「陽腑」的病變。

有關的論據見於《難經·第六十七難》:「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楊玄操有註明:「腹為陰,五臟(按:六腑)募皆在腹,故云募皆在陰。背為陽,五臟俞皆在背,故云俞皆在陽。內臟有病則出行於陽,陽俞在背也。外體有病則入行於陰,陰募在腹也。」

圖1 脈穴木人的背俞與經脈感覺循行

我們在這裡發表的插圖裡有國寶檔案主持人所說的藏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博物館裡的漢代製作的脈穴木人的局部圖像,用於說明老官山脈穴木人的背俞刺激所引發的經脈感覺循行。在插圖裡,心俞刺激的本脈循行是手少陰白脈,它的表裡脈循行是手太陽白脈。插圖裡的照片是一位心臟病患者,從心俞始發的經脈循行感覺沿循手太陽白脈下行到達手小指之端。這照片就是一個證明:「內臟有病則出行於陽,陽俞在背也。」(圖1)我們把主持人所說的「針灸神術」或「扁鵲神針」的空洞虛詞去掉,訂正主持人的所說如下:

這脈穴木人所表達的乃是經脈技術,這經脈技術,它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中醫學的鼻祖扁鵲。

二、扁鵲秦越人親手寫成的「破陰絕陽百字脈占」

在《扁鵲傳》里,用於重點介紹扁鵲秦越人經脈技術的文字便是「虢太子脈案」,它的技術核心見於「破陰絕陽百字脈占」。「占脈」也稱為「診脈」。《扁鵲傳》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話,那就是「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這裡的「診脈」便是「占脈」,讀音也相同。說的就是把「視病」做「循脈分析」的結果用口講出來。

我們在這裡再一次重複介紹《破陰絕陽百字脈占》如下:

【破陰絕陽百字脈占】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纏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夫以陽入陰支闌臟者生,陰入陽支闌臟者死。

這一段文字,所使用的純屬扁鵲經脈醫學的術語,如《扁鵲和扁鵲學派研究》的作者李伯聰所論:「這些大段的論醫文句使用了那麼多高度專門的醫學術語,必定是司馬遷有所本而抄錄來的。」說:「司馬遷必定是抄錄自其所親見的署名或歸屬於扁鵲的著作。」

圖2 秦越人《破陰絕陽百字脈占》

誰說扁鵲秦越人沒有留下文字著作,這個出自兩千多年以前的《破陰絕陽百字脈占》,它就是啊!(圖2)

三、對扁鵲秦越人的「虢太子脈案」做科學解讀

我們在這裡披露有虢太子的「脈案」的示意圖(圖3)。根據這個脈案圖,我們便可以對虢太子脈案做出「占斷」,請與破陰絕陽百字脈占對照地去閱讀如下的白話解說:

圖3 虢太子脈案的循脈分析與科學解讀

卻說這虢太子脈案,本來應該在他的「上外」區域走行著的手三陽脈的經脈循行感覺,如今卻從肩部轉過來,從上肢的陽面而循行到了人體的陰面胸部,陽入陰中,橫行為絡(落)了。它在人體陰面胸部的走行,首先是橫過鎖骨的下緣,阻絕了手三陰脈與足陽明胃脈的向頭部的上行,成為了「絕陽之絡」;接下來,又傍著使者足陽明胃脈而下落循行,經過胸部與腹部而到達了第三焦也就是下焦的少腹部。

再來看,那被稱作是「中宮之經」,略稱為「中經」的手厥陰脈,她本來是要逕直上行到頭頂部,在那裡與三條陽脈相交而形成「三陽五會」以開通「會氣」的,而今,竟然被絕陽之絡所阻,也只好橫行旁落,旁依著足陽明胃脈,經過胸部而下行到下腹部的膀胱區域,形成了「中經維落」或「厥陰落腹」的局面。這時候,手三陰脈是一起行動的,是「三陰落腹」。還有,本來應該率領眾脈上行到頭部的足陽明胃脈也受阻於「絕陽之絡」而不能執行它的「上行使者脈」的任務了。

與此同時,位於「下內」的足三陰脈卻上行到尿瀦留的膀胱處受阻而憋脹,形成了「上爭」的局面。整體的形勢是:手三陽脈的經脈循感自上而下,足三陰脈的經脈循感自下而上,全部都募集到位於下焦的膀胱上方的皮膚上的一點,形成了一個泛經脈趨向於病灶的「紐」。這是由於「三陰之脈亂」而形成的「破陰之紐」。

「夫以陽入陰支闌臟者生,陰入陽支闌臟者死。」如上文所述,遮攔著足三陰脈上行的是一個因為尿瀦留而膨滿鼓起的膀胱,它就是一個「支闌臟」。在日文中,阻塞不通稱為「支」,衍生有「支障」、「支差」等同義詞。闌,同「欄」或「攔」,也就是遮攔或阻隔的意思。因而,「支闌臟」就是作為「病灶阻循」的臟腑。就虢太子脈案而論,此時的支闌臟(腑)就是膀胱。

綜觀虢太子脈案,它是手三陽脈入行於人體的陰面,下行落腹之後,被遮攔阻循於有病灶的膀胱。根據《陰陽脈死候》「陽入陰者生」的法則,太子可生,太子未死也。但是,又根據「三陰之脈亂,主殺。」太子應該死啊!不過,那個「循死規律」還有一條:「三陰之脈亂而有陽脈與之俱,可治也。」這就是說,如果太子只有「三陰之脈亂」而沒有「絕陽之絡」,他便會死,而今,因為雖然「破陰」,但是卻伴有「絕陽」,因禍得福而「可治也」。再者,他的「破陰」之脈所集中而形成的是「紐」,是可以解開的活結,也該當不死。這裡說的是循脈預後。

四、針取頭部的「外三陽五會」而虢太子蘇醒

根據如上述的循脈分析,循脈治療的方案便不言自明。那就是必須在上方打通「絕陽之絡」;在下方解開「破陰之紐」。怎麼辦?在砥石上礪針之後而直取位於頭部外側面的「三陽五會」也就是「三陽五輸」!其結果應該是,強大的經脈循行感覺便會循著中宮之經即手厥陰之脈自頭側而下,衝破了手三陽脈的「絕陽之絡」,迫使手三陽脈的走行返回陽面,恢復正常狀態。

圖4 針取外三陽五會而太子甦

然而,事實上扁鵲秦越人所採用的針刺點並不是頂點在「前頂」部位的「三陽五會」,而是在它的後外方的,以「百會」為頂點的「外三陽五會」。因為,這時的經脈循行感覺便會平行地向後外側移動,從循手厥陰之脈下行改為循手陽明脈及足陽明脈的下行,前者可以直接地迫使手三陽脈恢復正常位置;後者則循著足陽明脈下行經過胸腹部一直到下肢,這就沖開了膀胱區域的「破陰之紐」,使諸陰脈的循行也歸於正常。這樣一來,虢太子的通過三陽五會的「會氣」便開啟而暢通,全身的陰脈與陽脈就全部恢復正常的運行了。太子蘇醒起坐而被救治過來,所以,扁鵲秦越人說:「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根據如上的循脈分析,我們得知,虢太子脈案屬於泛經脈感覺循行陽性,泛經脈趨病走行而入止於支闌臟膀胱,應該是有軀體慢性局限性病灶兼有腦部瀰漫性功能障礙。當前的癥狀表現是淺昏迷兼有尿瀦留,應該診斷為泌尿系統慢性病兼有腎功能不全。雖然此次發病「可生」,但估計並不能久於人世。

還要說給大家聽的是,秦越人所採取的這個「外三陽五會」刺激,其實乃是最古老的頭針療法。外三陽五會的所在部位與當代頭針療法的「頂顳後斜線」相當。對於「三陽五會」與「外三陽五會」的具體位置與形成的布局,我們繪有插圖。(圖4)那插圖裡的側面人頭輪廓及經脈的分布,乃是取自雙包山經脈木人。可見,沒有雙包山紅脈木人墊底,虢太子脈案也是不可解讀的。

五、扁鵲秦越人的經脈技術豈能被神化與虛化!

如前述(見插圖1),在老官山脈穴木人的背部繪有心肺肝胃腎的背俞。照片里的一位心臟病患者,他有始自心俞的手太陽白脈循行,這就是:「陰臟有病,脈行於陽」;我們可以「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老官山脈穴木人表達了「背俞規律」。而在虢太子脈案(見插圖3),脈行布局的「三陰脈亂」也就是「破陰」,則表達了「募俞規律」。以上兩者共同為扁鵲秦越人的《陰陽論得脈法》做了實踐演示。扁鵲秦越人的經脈技術博大精深,然而,《國寶檔案》主持人的描述卻是:

扁鵲仔細地檢查了太子的身體後,拿出一支細小的針在太子身上的幾個穴位刺了幾下,又讓弟子們為太子做按摩,一會兒功夫虢太子竟然神奇地蘇醒了。這讓在場的人都大為吃驚。很快,扁鵲讓虢太子死而復生的消息就傳開了。人們把扁鵲為太子扎穴位的針稱為「扁鵲神針」。

圖5 扁鵲秦越人的經脈技術被神化與虛化

在這裡,主持人用「仔細的檢查」,取代了「以脈視病」的循脈診斷即「占脈」的過程;用「在太子身上的幾個穴位刺了幾下」,掩飾了「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用「一會兒功夫虢太子竟然神奇地蘇醒了」把循脈預後與循脈治療的科學過程歸結為「神奇」,是謂「扁鵲神針」。

就這樣,在中央電視台CCTV《國寶檔案》的節目里,中世扁鵲秦越人的博大精深的經脈技術,竟然,被堂而皇之地神化與虛化掉了。(圖5)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