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7 10:14:00 來源:東方早報

  【復旦投毒案嫌疑人的謎樣人生】27歲的實習醫生林某,復旦投毒案嫌疑人。大學同學說他成績優秀、陽光熱情,中學室友說他樂於助人、有些靦腆。學醫是遵從父母意願。同樓同學反映他與黃洋似乎並無糾紛。林某曾在微博中表示,他與導師出現了不愉快。不過,已在家鄉找好了工作。(東方早報)復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2013-04-16 12:58:00 來源:解放牛網新聞晚報

某教授在實驗室門口貼了十個大字,對本次投毒事件深表惋惜晚報記者周斌現場圖片 記者李征張騫 晚報訊昨晚10:13,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該校一名在讀醫科研究生因身體不適入院,後病情加重。通報中,復旦大學方面續稱,警方介入後稱該生寢室飲水機檢出有毒化合物,並基本認定同寢室一同學存在嫌疑,目前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記者上午獲悉,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刑事拘留。

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關於我校一研究生突發事件的通報》中寫道:「我們非常痛心地向復旦師生和社會通報一起不幸事件。4月1日,復旦一名2010級在讀醫科研究生出現身體不適。當晚,被轉送至我校某附屬醫院就診。入院後病情加重,先後出現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癥狀。醫院組織了多次全市專家會診,並經病因學檢查,未發現病因,學校要求醫院全力救治,並請上海警方介入調查。」

復旦通報中續稱,「事件發生後,學校成立了工作小組,組織醫療力量全力搶救,積極配合警方偵查案件。4月11日上海警方通報,在該學生的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認定同寢室某同學存在嫌疑。」通報最後表示,目前案情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復旦官方微博為這名入院學生點起了祈禱的蠟燭,「生命脆弱得讓人心痛,更揪心的是孩子父母。如果愛能稍稍挽回悲劇,讓我們祈禱。」

上午刷新

連線中毒學生之父:孩子仍在搶救醫生稱為肝損傷

據新民網記者李欣、李若楠報道

復旦大學4月15日晚通報稱一研究生病重,寢室飲水機檢出有毒化合物,基本認定一室友涉嫌投毒。今天上午10點記者與該研究生黃某的父親取得了電話聯繫。黃爸爸說,4月初,從學校方面獲悉兒子發病的消息,立即從四川老家趕到上海。黃爸爸告訴記者,昨天他到醫院去看了兒子,「醫生說是肝損傷,現在還在搶救」。

記者了解到,黃某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雙雙下崗。「他媽媽還在老家,非常著急。」黃爸爸說,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上,孩子從來沒讓他和妻子操過心。2005年,黃某以優異成績考進了上海復旦大學,因為家庭困難,他每年春節才回一次家。「他跟我們說,他在學校跟老師、同學相處得很好。」對於現在發生的一切,黃爸爸至今不敢相信。

黃爸爸告訴記者,昨天他到醫院去看了兒子,「醫生說是肝損傷,現在還在搶救」。而因為在上海人生地不熟,這些天來,他住在一處家庭旅館裡。

採訪同樓學生家長:上周四樓下停著警車

記者張騫

晚報訊今天上午9:30,記者來到事發的復旦醫學院研究生寢室樓。記者採訪了樓里的多位學生,很多人表示聽說過此事,但不清楚詳情,不止一名學生向記者發出這樣的感慨:「得有多大的恨啊?非要用投毒不可?」

事發寢室樓是一幢5層高的老式樓房,通道口還貼著「文明衛生樓」的標牌。這棟宿舍樓都是研究生住宿樓,研一到研三都有。樓內的寢室基本為四人一間,大多數學生並不願接受記者的採訪,大多搖頭不說。

記者在這裡遇見了一位來自安徽的家長,他來這裡看望孩子住了一周。他告訴記者,上周四,他看到寢室樓下停了一輛警車,當時就軋熱鬧問了點情況。聽說受害學生一開始被送到中山醫院的滯留觀察室,後來又被送到ICU,院方一開始分析是食物中毒,後來又覺情況比較嚴重,於是報警,隨後警方到校調查。

這位家長表示,現在的學生不大重視人際交往,平時總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碰到問題也不會注意解決方式。他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注意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方式,還要適當調試心理。

針對網上流傳的一種說法,毒藥可能是學校實驗室里的試劑,一名學生表示不大可信:學校實驗室對有毒害可能性的試劑都有嚴格規定,使用前必須登記,「也許毒藥是犯罪嫌疑人自己購買的吧?」

採訪復旦教授:應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

記者張騫

記者來到出事寢室樓對面的基礎醫學院的大樓,隨機上到7樓,在一個實驗室外的櫥窗口,已經張貼了一篇研究生被投毒的新聞報道,而在報道下面,更是用A4紙列印出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黑體大字。張貼這張報紙和A4紙的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系常務副主任吳根誠教授。

「太慘了,這是完全不應該發生的事情,醫學生應該是社會上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吳教授告訴記者,大學實驗室對實驗用品有嚴格規定,但這也是防外人;如果一個學生處心積慮要下毒,可能難以防備。

當記者詢問到「四氯化碳」這種藥物時,吳教授表示這是一個臨床醫學生在做肝損害模型實驗中的常用藥。

對於此次事件,吳教授認為,應該吸取教訓,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目前,醫學生人文教育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在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是學不完的,醫學生更要先學會做人,其次才是做學問。醫學生相比其他專業學生來說,可能學習壓力更大一些,但是要提倡良性競爭。

人際關係佔大學生心理諮詢「大頭」,專家指出——

四大原因導致寢室關係最難處

晚報記者肖波報道

1994年清華大學鉈中毒事件,如今復旦又現飲用水投毒事件,犯罪嫌疑人為同室室友,已被警方控制。今天早上,記者採訪上海師範大學心理諮詢與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葉斌。兩位教授表示,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諮詢中的「大頭」,極端個案只是極少數,但過度競爭、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缺乏包容等卻導致學生之間矛盾不斷。 每個學期都有學生因室友相處求助 在全國各大高校的心理諮詢室里,學生來諮詢的問題幾乎都少不了人際關係。上海師範大學心理諮詢與發展中心曾經做過調查,發現學生諮詢的問題中有1/3和寢室關係、班級同學關係、學院同學關係有關。

「老師,你能不能幫我跟輔導員說說讓我換個寢室?」「我是外地來的,我總感覺到他們聯合起來孤立我。」……每個學期,都會有學生因為這些問題來向心理老師求助。李正雲教授和葉斌教授分析,有四大原因導致大學生的寢室關係成為最微妙、最難以調和的關係之一。

第一是文化和生活習慣的衝突。高校和中學不同,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也帶來各自的文化、生活習慣、行為、價值觀。由於學生的寢室不是自己挑選而是由學校安排,一些學生互相之間缺乏包容別人生活習慣的大度,互相之間就容易產生矛盾。一些外地學生曾找心理老師傾訴,感覺有一堵無形的牆,阻擋自己和本地學生的融合。

第二是不分城鎮還是農村,不論南方還是北方,學生們都感覺到個人的獨立空間變小甚至沒有了。由於現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生活條件改善的今天,大多數家庭也能給孩子一人一個房間。到了高校寢室,他們原本享有的個人生活環境就發生了改變。人均享有的空間面積縮小,需要分享,寢室的衛生、電力、熱水問題的都有一個適應和分享的過程。然而,大部分學生在以前的家庭里沒有接受相關的訓練,也沒有經驗和意識,於是分工打掃衛生要麼不願意,要麼很勉強,這些看似細小的生活瑣事,卻很容易積累成矛盾。

第三,學業壓力。直研直博的名額競爭激烈,而成績的等第也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所以「無學」的大學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在關鍵時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計較,缺乏包容心。現在一些學生來諮詢時說起導致寢室關係惡化的原因,往往是一些非常細小的問題,在很多年長的人看來這些問題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一些年輕的學生卻會非常在意。有的大學生總覺得同學說話做事是特別針對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慣於從消極方面考慮問題;有的學生則習慣過度解讀別人的言行,缺乏包容。

「曬」和「競爭」讓大學少了溫情 為什麼常常是優秀學生發生意外?為什麼時不時有學生在競爭過程中發生惡性事件?這固然可能有學生的個人因素,往往不是單方面的錯誤。但是,綜觀現在大學校園甚至全社會,「競爭」和「曬」無處不在。

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教育孩子不能輸給別人,有好機會自己要搶,即使是好朋友,在機會面前也要看淡情誼;中小學裡,一些小學生在同學面前說自己天天看電視,但回到家就猛啃輔導書。這種競爭的文化同樣出現在高校。同時,現在獨生子女缺乏從小學習互相謙讓的機會也是原因之一。學校、家長們也忙於教孩子學習知識,卻忽視了引導孩子學會吃虧、學會包容。

「曬」文化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的趨勢,現在的社會喜歡外向、努力展現個人魅力和個人形象的人,沉靜而追求內心涵養的氛圍卻並不濃。在學校里,往往是開朗活潑、樂於奔走、善於溝通和展示自我的學生最受歡迎,但是人群中還有大量安靜、內向性格的人。當前者在各種場合「暴晒」自己、享受自己快意的時候,即使無意傷害,卻也很容易無形中傷害到別人。因此,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僅依靠高校心理部門,更重要的是家長、中小學從小就要進行良好的引導,在幼兒、少年時期,就種下一顆心理健康的種子。

「飲水機投毒案」引髮網友八大疑問

晚報記者李征整理

昨晚,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布「復旦研究生疑遭投毒病情危重」的信息後,包括復旦大學、受害學生目前所住的中山醫院,以及警方至今天上午截稿前,均未發布更新消息。記者整理了眾多網友對此案的八點疑問,其中真實性還有待核實。本報將繼續跟蹤報道此事。 1、受害人目前處於什麼情況 昨晚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4月1日,該校一名2010級在讀醫科研究生出現身體不適。當晚,該生被送往複旦大學某附屬醫院就醫。入院後,該生病情加重,先後出現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癥狀。醫院組織了多次全市專家會診,並經病因學檢查,未發現病因。學校要求醫院全力救治,並請警方介入調查。4月11日,上海警方通報,在該生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

自稱為受害人好友的網友@Hillary喬,昨晚發了如下微博:「周五去看他已經完全認不出來,全身很腫,管子里呼出的都是血泡。哭了好久,短短一周好好的人就沒了。更沒想到竟然是被人下毒。這是一起令人髮指的犯罪。下毒人是好友的室友。」今晨又發布了多條微博,不過後來均已刪去。

今天上午,有網友發微博稱:「上午去ICU瞅下,覺得熬不過今天了,因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入急診的,2天後迅速爆發性肝衰竭,TTP,腎衰竭入ICU,幾天來輸血漿,凝血因子,人工肝,床邊透析,不見好轉,隨後DIC,呼衰,腦水腫,今天腦死亡,12天中毒最多見就是影響肝臟以及凝血系統!嗚呼哀哉!」這條微博被眾多網友大量轉載,但最初發博的人已經刪除有關信息。其真實性還有待證實。

2、受害人和投毒嫌疑人是否為室友 據晨媒報道,復旦大學通報中所稱的病重研究生,不久前曾在耳鼻咽喉科博士錄取考試中取得第一名。生於1985年的黃某不久前剛獲得直升博士生機會。被害人為2010級復旦大學醫學院在讀研究生,就在重病入院前,剛剛通過博士生錄取考試。知情人士稱,直到13號晚上,相關嫌疑人被帶出寢室後,同學們才得知此事。 3、投毒動機是什麼 復旦官方微博稱,中毒者就讀於臨床醫學專業,男生。警方現已控制嫌疑人林某,投毒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新華社對外部官方微博「中國獨家報道」稱,「復旦大學醫學院2010級在讀研究生黃某被同寢室室友林某投毒,目前生命垂危,醫院正全力救治被害人。警方現已控制嫌疑人林某,投毒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

生於1985年的黃某不久前剛獲得直升博士生機會。」林某為何要向黃某投毒?目前網上流傳兩種說法,一是「玩笑說」,稱投毒緣起「開玩笑」。一是「嫉妒說」,稱黃某在耳鼻咽喉科博士錄取考試中取得第一名,林某可能出於嫉妒而投毒。

但今天晨媒報道,復旦醫學院有學生表示,這兩名學生在兩家醫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競爭。被害同學成績好,疑似投毒室友亦成績優秀。

4、投的到底是什麼毒 根據復旦官方微博,在該生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醫藥類網站丁香園的微博上表示,根據受害人的臨床表現,投毒物似乎是四氧嘧啶。「快速在中文和英文資料庫搜索了一下四氧嘧啶(alloxan)的相關材料,大部分都是四氧嘧啶製作糖尿病動物模型的文章,沒有找到關於四氧嘧啶中毒的文獻,復旦大學此例有可能是第一例人四氧嘧啶中毒。」此前有人表示可能是四氯化碳,但有人指出四氯化碳不溶於水,因此可能性不大。 5、為何飲水機投毒由警察查出 有網友發出疑問:既然校方說「學校組織多次全市專家會診,未發現病因」,直到報警才讓警察查出飲水機有毒。能讓全市專家會診,為何校方就不會讓醫生先去看看宿舍的情況?對於這一點,有衛生記者表示,普通的臨床醫生未必認識這麼多毒物,清華鉈中毒事件也是拖了很長時間才查出。也有不少人認為,醫生和警察思維不一樣,估計醫生沒懷疑到有人投毒。 6、藥品監管問題 不少網友提出疑問,「某有毒化合物」到底是從哪一個渠道流出?是學校實驗室,還是商店、淘寶?網友「Vi_漢風四月求好運罩」表示:「看到復旦醫學生被投毒致死,驚出一身冷汗。想想去年一年實驗室的生活,劇毒的實驗藥品和化學製劑隨手可得。我們就在實驗室的另一張桌子當生活區,吃飯喝水上網有時候還做飯。要是恨一個人想下毒手那簡直太容易了。還好沒有發生這種事情,但是自從我進實驗室就免疫力紊亂,各種過敏,和這個肯定有關係。」 7、中國教育失敗? 不少網友將此事和中國的教育制度聯繫在一起進行反思,有網友問:「清華的朱令被投毒案至今未破,現在復旦又出這事,我只想問中國式的教育教出了啥?」「人性盡失,害人害己;教育有弊端,育人德為先!」「應試教育,教育出來一批有智商無情商的尖子生。」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對此表示反對,有人表示,在國外高校同樣也會發生槍襲案,犯罪行為並不會分國界、地區,中國教育雖有問題,但投毒案只是個案,並不能說明這一問題。 8、是否侵犯病人隱私 從復旦發布微博之後,網路上出現了多個集中討論此事的帖子和微博。有不少網友提醒,此舉可能涉嫌侵犯病人隱私。丁香園微博也為此刪除了復旦大學受害研究生的病例的微博,並表示昨晚之所以引發對病因的探討,只是在病人隱私與生存可能性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是權衡利弊後的無奈之舉。一位兒童醫院醫師認為,從法理學角度來說,當侵犯一個法益,是為了維護更高的法益或利益時,是被允許的。如為救病人闖紅燈,或如上情況。一切的法益中,一般認為生命權是最重要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