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寫作模型

“開發人物的情感經歷,與充滿激情的事件聯繫起來。”請點擊領取—》800部中外經典電影劇本(專業挑選,個個精品)

傑夫·格爾克這本書的核心就是提出了“心結-關鍵時刻”寫作模式,即整部小說實際上是從心結到關鍵時刻的準備、過程及其結果。從尋找人物的核心性格到設計解開“心結”的“心路歷程”,將心路歷程外化就自然是情節,按照經典的“三幕式結構”(引入、故事核心、高潮和結局)來架構小說,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從人物到情節的完整創作。

兩種類型的小說家

“一種擅長設計情節,一種擅長人物塑造。”

擅長情節設計的小說家整日思索關於故事的種種可能。擅長塑造人物的小說家總是着迷於探索什麼樣的人物讀者會感興趣。擅長設計情節的小說家塑造出的人物扁平、虛假、老套;像是照紙樣剪出來的。注重塑造人物的小說家能塑造出充滿生氣的人物,但是讓這些有趣的人物幹什麼,他們往往絞盡腦汁仍不得而知。

作爲情節至上的小說,你必須花點功夫塑造真實可感的人物至關重要。人物至上的小說家,你必須學會設計一個令人滿意的、緊湊的故事框架並不流於程式化。有人物又有情節,你的故事就會輕快地跳躍且緊扣主線。

三張文學地圖

人物分層圖

“創造富有層次感的人物,他們有個性特徵、自然特點以及身份背景。”

圖一

借用《怪物史瑞克》的名言——“妖怪就像洋蔥”,來談塑造人物。小說的完美人物就像洋蔥,他們是有層次的。上圖即展示了塑造主要人物的層次。就展示主要人物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其核心性格。但是要使你的人物差異化並現實可感,僅有核心性格還不夠,還需要添加層次。正是這些層次將核心性格相近的人物區分開來。也許兩人有相同的基本性格,但是他們在其他層次上表現有所不同。與小說最相關的就是人物的心路歷程,首先我們要找到人物的核心性格,接着我們要爲他的核心性格做些點綴裝飾,追尋人物性格發展的每一部分,也許你就可以迫不及待地推出你的人物了。

麥布二氏人格類型量表

麥布二氏人格類型量表把所有人格類型劃分爲四種非此即彼的性格構面。比如說,一個人要麼是外向的,要麼是內向的,這是其中一種。另外三種是理性或直覺、思考或感受、判斷或意識。4組構面排列組合,就會形成16種基本的性格類型。這一部分比較複雜,也沒有必要深究。我的建議是,探究筆下人物時可以找來對照理解。這個量表,會豐富你對人物核心性格的認識,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常有人寫戰士,除了倔強、不服輸等幾個大項,似乎找不到太新的東西,這個量表就給你差異化的性格定位。(詳見《情節與人物》P17-19)

情節和人物融合圖

“將情節與人物無縫銜接起來,創作出吸引讀者不停翻頁的作品。”

能看懂這張圖,也就理解了傑夫·格爾克獨特的寫作模式。我的建議大家從自己熟悉的影視或圖書入手,會讓你更容易理解。

圖二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故事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如何與外部情節產生關聯。左邊是故事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右邊是外部情節。那麼,二者是如何聯繫的?故事主人公首次出現,作者描寫的是其初始作態,並對其心結予以暗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初始狀態的描寫和心結暗示將圖的兩邊聯繫起來。創建常態之後,就要通過誘發事件打破常態。第一幕和第二幕的界限就是故事主要人物被引入,故事主要挑戰被交代,且主人公參與到故事的最大挑戰中來。比較好的案例懸疑小說《別相信任何人》。

事態升級始於誘發事件,貫穿故事中間部分。故事中間部分大體等同於第二幕,也就是故事的核心。隨着主人公迴歸異常狀態的慾望越來越強烈,外部世界也愈發危險、愈加複雜。外在和內在的壓力都在升級。每一次故事主人公嘗試克服外在障礙,外在障礙都會券土重來,而且不斷升級。最後,一切準備就緒,故事主人公和外在挑戰及衝突來源進入待戰狀態。

第三幕將角色歸位,開始上演高潮。故事主人公到達心路歷程的裂變點。她做出了選擇,就要直面最後的挑戰。在應對最後的挑戰中,她的所作所爲完全取決於她在關鍵時刻所做的決定。比較好的案例是《泰坦尼克號》。傑夫·格爾克在書中有非常精彩地分析。

四個寫作技巧

內心獨白

在人物登場之前,爲人物寫個內心獨白。我是誰?性格如何?自我評價?有什麼獨特的成長背景?別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樣?實際上就是運用“人物分層圖”來寫個自傳。這個內心獨白就像是一瓶封裝好的酒,需要時你打開酒瓶,重新回味人物的本質。內心獨白能讓我們很好地理解人物。

情節地圖/事件清單

將你所有的想法繪製成一張粗略的事件地圖。當你看到這張地圖的時候,感覺就像一張清單,上面記錄的時間描述的是不斷升級的矛盾。就像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提到的,情節的根本關係是因果。這種推進應該是漸強、環環相扣,最後守得雲開見月明。參考案例是刊發在2017年10月10日士兵面孔上的《越挫越勇》。這裏也強烈推薦西班牙拍攝的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5次翻轉的劇情,看得出編劇對於情節關係的精準把握。

中間開場

其實,就是把第二幕主要情節提前。從破壞常態或者說衝突矛盾寫起,這樣寫有時效果奇佳,但對於長篇小說而言成功率不高,特別是剛開始寫小說時。大部分小說家還是堅持按照時間先後順序的線性寫法。我覺得,人物特寫不妨打破線性,搭建結構的迷宮來不斷給讀者設迷、解迷。參考案例是刊發在2017年5月9日士兵面孔上的《“冷板凳”逆襲》。

情節循環

循環就是將故事的結尾情節用在開頭部分。循環讓小說讀起來有一種完整、全面和有計劃的感覺。參考案例是刊發在2017年11月28日士兵面孔上的《魅力開講》。前後都是宣講會的現場。

不管你是情節至上型小說家還是人物至上型小說家,你只擁有旋律而已,讓我們開始製作一首完整的歌曲吧。

情節/人物僵化?3個思路讓你快速創新

故事君在之前的文裏講到要在基本情節/人物模式的基礎上,做與時俱進的創新。那麼,具體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故事君今天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請大家擺好小板凳,聽故事君細細道來~

1、在原有情節上更新進化

故事君要舉一些久遠的例子啦~就拿武俠小說來說,官宦小姐愛上江洋俠客是非常常見的情節,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情節在不同作家手中是如何處理噠~

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名動海內外,王度廬先生的原著小說寫於30、40年代,裏面官家小姐玉嬌龍陷身沙漠中,遇到了大盜羅小虎,不打不相識後私定終身,但玉嬌龍最終回到家中,二人偷偷私會。後玉嬌龍迫嫁魯翰林,羅小虎大鬧婚禮;她出嫁後以還願爲名捨身跳崖,假死脫身,終於浪跡江湖。

到了梁羽生的《塞外奇俠傳》和《七劍下天山》裏也有一段這樣世所不容的戀愛,他乾脆把二人處身的階層矛盾大大激化,就成了反清鬥士楊雲驄和伊犁將軍之女納蘭明慧的愛情悲劇。

楊雲驄在沙塵暴中被明慧所救,二人相愛。但橫亙在二人中的可不是羅小虎與玉嬌龍的等級那麼簡單,而是國仇家恨,況且明慧又不像玉嬌龍那樣敢作敢爲,而是更爲糾結,矛盾一下子激烈好看起來~就像玉嬌龍被迫嫁給其他官宦一樣,明慧生下孩子後被迫嫁給親王多鐸——這可是打擊反清力量的主帥之一啊,直接和男主楊雲驄構成你生我死的衝突——楊雲驄勸不走明慧便搶了孩子,結果路上遇見清兵被殺,女兒易蘭珠長大後行刺多鐸被擒,此時已是王妃的明慧左右爲難,只能自盡。

發現沒有?兩組愛情的人物類型和關係基本相似,但後者在前者基礎上大大加強了人物間的張力,用上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模式、女主懷孕、後代復仇等絕殺,於是就更好看一些。

如果你抓耳撓腮,發現原先的情節真的已經非常完善,確實沒什麼好更新的,你也可以棋走險着,徹底打破原有的情節模式,在原先基礎上走向反面。

金庸《飛狐外傳》裏清廷官家小姐南蘭因報恩嫁給了大俠苗人鳳,我猜當時金庸的內心os可能是這樣的:“好吧,既然梁羽生把這個類型的糾結之愛寫到極致了,那我就來個反類型的!官家小姐和江湖人士的三觀肯定差很多,他們婚後肯定有很多矛盾的,我就從這裏入手寫個虐戀吧!”於是金庸就想,怎樣才能虐呢?不如就讓她拋夫棄女,被反派利用,最後才發現原來最愛是原配吧!這樣夠虐吧~(話說今天這一招也是還在廣爲沿用啊)

於是他就從人物性格、經歷着手挖掘,設計南蘭因父親死於非命而厭惡舞刀弄槍,從小讀詩書而喜歡文藝男青年,她雖然嫁給苗人鳳卻渴望花前月下、會說體己話的男人,這樣人物出走的動機就合理了;接着把她出軌的對象設計成反派,把她的結局和小說裏爭奪藏寶圖的一條主線連起來,所以就成了:女主發現了自己看錯了人,但又無從回頭,只能保守祕密,死後讓反派把裝有藏寶圖的寶釵送回給丈夫。這樣他們的感情支線就和整個故事的主線聯繫到一起了。

當然,顛覆原有情節模式肯定不是全盤再造,是給原來的模式找一個新的角度,而新角度帶來的新情節肯定也是脫胎於某種母類型的,像上文這個例子就是從屬於“背叛、悔悟”的類型。

2、引入新的角度,會有新發現

老故事新視點

灰姑娘的故事簡直是個常講常新的母題,光迪士尼動畫、真人電影都拍了好多部~後來這個原型被各國故事引入,創造出一大批影視作品,光90、00年代的韓劇、臺劇就有一大批說得出名字的,還能細分成一直善良等待王子型和黑化復仇型,《天國的階梯》和《人魚小姐》當時都創造了收視神話。

但有編劇不滿足於原有的套路,他當時肯定想,沒有人從灰姑娘姐姐的角度想過問題,她也曾好看過,她肯定也很想得到愛啊~於是就有了韓劇《灰姑娘的姐姐》:來自單親家庭、小時候吃了很多苦的姐姐也有許多苦澀和無奈,她強裝惡人其實心底是純善的;而灰姑娘就像溫室的花朵,她被奪走了父親和愛人後嚐到了姐姐以前的哭,走向了黑化。

怎麼樣?這種創新雖然也有風險,但也會給人留下視角獨特的印象,萬一故事講好了格外加分啊~

不知大家有木有看過一部電影《傲慢與偏見與殭屍》,買了奧斯汀原著的版權,但講了一個名媛紳士一起打喪屍的故事~強烈的反差下,人物的互動居然蜜汁有趣,想想伊麗莎白在蕾絲襯裙褲襪下藏好佩劍有多攻,而達西先生是否會對殭屍說“你先請吧”呢?

當然,這只是一個有趣的例子,裝舊酒的新瓶肯定也得和酒的品種、氣質有契合度,具體的創造就依託於作者的功力啦~

3、想不出新的情節模式,從寫法入手啊!

懸疑/偵探小說裏講述一件年代久遠、真相不明的案件,一般是通過一兩個人的回憶來交代。專寫武俠的金庸卻從電影《羅生門》裏得到了靈感,通過四五個或親歷、或從親人口中得知當日經過的人的不同插敘,對一件幾十年前的舊案進行了全方位的回憶。作者利用這別樣的敘事方式,不僅揭示了真相,更表現出了參與其中各人的性格、人品和身份,這種充滿懸疑的味道更給小說增添了新的韻味,稱得上是一石三鳥。

故事app作者米炎涼的愛情故事《孔雀》,情節也不算新穎,但寫法別緻,用旁觀者的視角,先從故事的中段講起,然後倒敘講前情,最後又回到開頭,講結尾。這種結構和情節、哀而不傷的故事風格結合得非常好,使這個並不複雜的故事讓人難忘。

來源:編劇劇本資源站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