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購買

版本:英國 白色;

渠道:挑了一家在上海有實體店的淘寶店;

速度:上午購買,當天下午發貨,第二天早上收到;

價格:3 月 19 號下單 ¥ 2388 順豐包郵;

算了一下,基本是英國官網價格(£319=¥2838)除去稅(£54=¥480)後的價格(¥2838-480=¥2358),

這個價格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合理的,比自己海淘要划算(美國官網 $349=¥2208,澳洲官網 A$499=¥2432),

當然賣家自有他的渠道去更低價拿貨,這我們散戶就不要肖想了。

未來如果有國行,我估計計價格會在 2488、2688、2888、3288 這幾檔中。

上市以來持續在關注淘寶上的價格,一直在跌,近期接近穩定了,不想等國行的感覺可以入手了。

插座轉換:賣家隨附了一個淘寶上買 7 塊左右的英國插頭轉換器。出於長期插電安全使用的考慮,還是自己另買了一個公牛的(¥27.9)。京東下單當天送到。

————————————

設計

盒子比想像中重很多,寄到公司拎回家的路上感覺左右手都不平衡了。

拆開紙箱,包裝頂上邊角有磕凹,而且我感覺是國內段磕的,不太美觀,就沒有拍攝了。

(大圖預警)

上面是拆封后晚上在家裡的幾張隨拍,Shot on iPhone 8 Plus。

「珠圓玉潤」算是開拆後的第一直觀感受,整體感很強。

本體比想像中小,之前 Apple 的官宣都是鋪天蓋地一個大圓柱,搞得我以為這貨體積很大。

收到以後才發現,本體只比 iPhone 8 Plus 高大概 1-2 cm,是個小型的桌上音箱。

我的房間顏色基本是以黑白灰為主,HomePod 放在桌面上毫無違和感。事實上任何裝修風格中應該都能適應,它屬於非侵入式的一個物件,而非很顯眼的一個「科技產品」。

關於 HomePod 的設計可以參閱這篇文章:

hi-id.com/?

詳細地分析了 HomePod 的設計理念和諸多細節,以及與市面上其他主流智能音箱的區別,個人比較認同。

————————————

配置

HomePod 設置很簡單,繼承了自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以來的優良傳統。

插上電源,將打開 Wi-Fi 和藍牙的 iPhone 靠近 HomePod,在彈出的浮窗中根據文字提示和語音提示下一步幾次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HomePod 第一次開機會發出一聲類似以前 Mac 開機「duang」的一聲,非常有震懾力……然後緊跟著開始語音打招呼、提示初次配置。

這一下開機音+語音提示就基本定下了「卧槽這小東西好像很厲害」的基調,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些「反認知」的,覺得這樣的聲音不是「從這麼一個體積的東西里發出來」的感覺。

語音提示會指引你使用「Hey Siri」向 HomePod 下指令,目前只能使用英語,最後一條指令後開始播放音樂。整個配置體驗是比較流暢自然的。從第一首隨機播放的曲目起,就能充分體驗到 HomePod 的賣點與魔力:音樂和音質。

Apple 沒有在這裡安排你用 Siri 去做各種天馬行空的智能操作,而是讓你用語音指引 HomePod 立刻開始播放音樂。一方面是告訴你 HomePod 的主打功能是什麼,一方面是讓你充分感受 HomePod 的音質如何。

————————————

音質

說到 HomePod 的音質,首先我不是專業發燒友只是普通聽眾,就個人感受而言 HomePod 的音質非常出色。

首先,音量夠大。開響了擔心鄰居會來砸門的級別,我的15平左右的小卧室,開 30-40% 音量就非常顯著了;

其次,聲場夠立體。之前也用過一些小型音箱(單個非組合),基本上都是放在電腦/顯示器/手機等音源的背面、人的正前方,以獲得比較理想的聲場體驗。如果起身去別的地方,就能明顯感覺到「聲音是從那個方向來的」。而 HomePod 使用中,我發現只要音量足夠大(50%左右,也不算特別大),在我的卧室里幾乎就不能分辨音樂的來源方向了。因此放置 HomePod 的位置並不是特別重要,對於單音箱來說能做到這種程度是非常令人影響深刻的。

最後,音質夠出色(普通聽眾而言)。能明顯感受到重低音非常強勁,特別是第一次隨機到的剛好是一首 Hip-Hop 曲,鼓點密集,更加凸顯。在滿足普通群眾「動次打次」的基本需求之餘,中頻與高頻沒有因此而糊成一團(在小型/廉價音箱中很容易出現),不過也沒有特別出眾的表現就是了,畢竟 Apple 家的聲音取向都是比較平淡的。

————————————

體驗

HomePod 的設置和管理均在 Home 家庭 app 中進行,幾乎沒有什麼自定義設置的空間,此外 HomePod 也如 iPod 一樣,是沒有關機選項的。

在 Home app 里可以設置鬧鐘,嘗試了一下,到時間後 HomePod 會發出清脆叮咚的聲音(鈴聲不能自定義),音量絕對足夠把你叫醒。關閉方式很「古典鬧鐘」,在頂部輕拍一下即可。

Siri 的智商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所希冀的智能音箱是 Google 的萬知式的,或者國內音箱以及 Amazon 的萬能式的,那麼現在的 HomePod 以及 Siri(全平台)並不適合你。Apple 的智能目前整體是相當保守且無感知的,比如下拉搜索顯示的應用建議、鍵盤上下文感知、相冊人臉識別等很多細枝末節的地方。

我個人而言,會使用 Siri 來做:查詢天氣、查詢時間、設置倒計時、播放音樂、新建提醒事項等這些操作。Homepod作為一個交互按鈕很少、且固定在家庭里的設備,很自然地你就會用語音向它下達指令,無論音樂是否播放,或者人在房間哪個位置,都能迅速識別收音。且優先順序是大於不在使用中的 iOS 設備的。Hey Siri 之後 iPhone 屏幕亮起,然後迅速會被 HomePod 接入而掐掉。如果你就在 Homepod 面前,輕拍兩下頂部,對著變換莫測的光暈說話也非常順手就來。

說個題外話,這幾年Apple的設計水平因為「火癤子攝像頭」和「白帶異常天線條」等等元素而被大肆貶低,不過近年也還是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的。比如沒有線纜的 AirPods、隨應用變化的 MacBook Pro Touch Bar、四面寬度相等、弧度與dock和圖標相同的圓角 iPhone X 全面屏,以及 Siri 光暈變換的 HomePod 頂部(在我上附鏈接中有介紹到,實際是通過普通 LED 而非屏幕來實現的),都讓人(起碼我)感覺很 cool,很 future。並不一定是符合所有人審美的最佳設計,卻充滿了未來感和科幻感。個人還是比較欣賞的,至少 Apple 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

————————————

總結

總體 HomePod 的體驗,像其他很多 Apple 產品一樣是簡單而美妙的。本來我在家裡不太外放聽音樂的,現在只需一句「Hey Siri, play something」,或者在頂部簡單輕拍一下,音質出色的音樂就開始流淌在空氣里。HomePod 廣告中在家裡尬舞的場景,在入手後也感覺並不是那麼虛幻。

————————————

所有文字與圖片均為本人撰寫、拍攝。任何個人、企業與組織不得在未經聯繫的情況下擅自引用、修改、轉載等。保留一切權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