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第二屆患者安全全球部級峯會上,WHO提出全球患者安全第3個挑戰“藥無傷害”,呼籲所有國家採取一致行動,致力於制定有效的方法、工具、手段,開展干預,減少與藥物有關的傷害。近年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通過打造全方位的“智慧藥學”,提高合理用藥水平,助力“藥無傷害”。

智慧審方

200毫秒內對處方及醫囑進行全方位自動審覈

每張“紅燈處方”修改後平均減少費用146.25元

《處方管理辦法》要求藥師對用藥的適宜性進行審覈,但由於藥師處方調劑發藥工作量大,審覈時間短,對適宜性的理解不一等原因,導致審覈效率低,能發現的問題有限。而且,多數醫院處方爲先收費,後藥師核發,導致問題處方修改流程繁瑣,醫師及患者不依從,患者就醫感受下降。

爲此,宣武醫院自主研發了“智能化處方/醫囑前置審覈”系統,通過信息系統將 HIS、LIS、電子病歷、護理系統、集成平臺等與合理用藥智庫深度集成,運用智能識別、語義分析及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對海量藥品說明書、臨牀指南、醫學研究文獻進行學習及分析,自動生成可由系統識別的藥學規則庫。同時,信息系統與醫院專科特色相結合,根據處方及病歷診斷、患者身高體重、過敏史、檢驗結果等各項信息,在200 毫秒內對處方及醫囑進行全方位自動審覈。

宣武醫院“智能化處方/醫囑前置審覈”系統

目前,系統除可以審覈常規處方(醫囑)點評項目外,還可審覈過敏分析、特殊人羣用藥、病生理狀態、肝腎功能異常用藥、溶媒分析、化療藥體表面積、檢驗檢查、興奮劑提示、藥物與食物、藥物與營養、累積用量、連續用藥天數等 34 種近840 萬條規則,對宣武醫院在用的全部藥品進行個性化規則維護,可以挖掘各種檢驗值和病例中的描述性診斷,使之與審覈規則相關聯,真正實現處方(醫囑)自動審覈、個性化安全風險提示及用藥智能推薦等功能。

智能化前置審覈系統上線後,據統計,2018年全年,宣武醫院爲患者節約修改處方的時間成本263.5萬分鍾,提升了患者滿意率。問題處方通過“紅燈停、綠燈行”的方式進行提示及攔截;每張“紅燈處方”,醫生修改後平均減少費用146.25元。在系統中加入醫保適應證限制,對不符合醫保報銷規定的處方進行攔截,效果已初步顯現,使之同比減少55.13%。2018年,系統共審覈處方304萬張,審覈醫囑413.19萬條。醫生對問題處方主動修改率爲 86.48%,處方合格率由 95.60%提升到 99.67%,醫囑合格率由 84.27%提升到 97.53%,極大促進了臨牀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信息中心爲系統給予技術支持

智慧預警

警示系統2018年共預警2017次

決策系統已爲住院醫師提示17910人次

在美國推薦的30餘項藥物不良事件警示指標基礎上,宣武醫院通過數據研究,將陽性結果相對較高的3個重要指標,即腎功能指標、肝功能指標、出凝血指標的異常值與相關用藥匹對,建立了藥物不良事件預警系統。系統自動推送預警信號,藥師進行關聯性判斷,避免可疑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2018年,藥物不良事件警示系統共預警2017次,最大限度地減少藥源性不良事件發生。

系統推送預警信號,藥師進行關聯性判斷

不僅如此,醫院還將患者信息(如診斷、年齡、體表面積及檢驗指標等)、藥品信息(如用法、用量、適應證、不良反應等)及合理用藥指南信息(如美國 Beers 標準、中國老年潛在不適當用藥目錄等)進行整合,形成臨牀用藥決策支持系統,爲醫師自動推薦用藥方案、給藥劑量及個體化用藥建議。自 2018 年 11 月上線以來,系統已爲住院醫師提示17910 人次,其中有 2864 人次(約15.99%)根據臨牀用藥決策支持系統提示修改了用藥方案,促進患者合理用藥。

通過信息化藥品使用閉環管理,實現將正確的醫囑,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途徑、正確的劑量用於正確的患者。

宣武醫院開發的用藥指導APP

智慧指導

提供一張個性化二維碼指導單

患者用藥知曉率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

爲了更好地提供門診及住院患者藥學服務,我們創新性開發了患者用藥指導APP。門診患者取藥或出院患者帶藥時,同時得到系統自動生成的紙質詳細用藥指導單和一張個性化的二維碼指導單。患者回家後,只需用手機簡單掃一下二維碼,就可得到本次就診的藥物使用注意事項、用藥鬧鐘提醒以及在線藥物諮詢服務,此舉大大提高了就醫獲得感,使患者“將藥師帶回家”,促進醫患關係和諧發展。

相關調查顯示,用藥指導APP系統上線後,患者對藥師用藥交待的滿意度同比提高了5.7個百分點,達到97.30%;患者用藥知曉率同比提高了23個百分點,達到98.33%。

爲進一步延伸對住院患者的藥學增值服務,我們建立了互聯網+藥物治療管理(MTM)系統。依託醫院信息系統,將出院患者的診療信息及用藥信息直接導入MTM系統,避免了重複錄入導致的差錯,降低了重複錄入的時間成本;通過MTM系統,從適應性、有效性、安全性、依從性四個維度,從不必要的藥物治療、需要額外的藥物治療、無效的藥物、藥物劑量太低、藥物不良事件、藥物劑量太高、依從性差7大類藥物相關問題出發,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及藥物重整,極大地促進了藥物治療的延續性與有效性。在線服務模式成爲增加患者便捷性,節省藥物治療管理時間的有力工具,讓更多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專業的藥學延伸服務。

文章刊載於2019年4月8日《健康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