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41

“稍不注意,卡里的錢就被一掃而空!”

太闊怕了

4月2日

浙江寧波50多歲袁先生

一覺醒來

自己辛辛苦苦存的一萬多塊

不翼而飛

一萬多塊不翼而飛

今年50多歲的袁先生

在浙江寧波一家餐廳打工

4月2日早上

他發現自己銀行卡里的

一萬多元存款竟不翼而飛!

袁先生住的是單位集體宿舍

一整夜

袁先生並沒有外出

銀行卡里的錢怎麼會憑空消失

民警經過排查發現

和袁先生同住的劉某、楊某

有重大作案嫌疑

於是,民警將他們帶回派出所審訊

原來

同事趁袁先生睡覺時

用他的手機刷臉開機

再用微信將他銀行卡里的錢轉走

手機一般都要睜眼

刷臉才能解鎖

袁先生的手機

爲什麼閉眼也能打開?

民警表示

袁先生使用的手機

在人臉識別方面

做得不太好

經警方實驗

用戶閉眼狀態下

也能解鎖手機

還有這種操作?

小魚君趕緊拿起手機試了一下

好吧,但是!!

現在刷臉支付

確實已經相當普遍了

杭州KFC全國第一家刷臉支付體驗店

早在18年9月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

宣佈在杭州KFC首推“刷臉服務”

但是此功能一經推出

收效甚微

除了一些年輕羣體

會選擇使用刷臉服務外

其餘顧客仍習慣性選擇

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

記者隨機採訪一市民

問爲什麼不用刷臉功能?

對方稱

“確實挺方便的”

但他也提出了疑問

“如果別人有我的照片

是不是就可以用我的賬戶隨便付款了

有點擔心”

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

書面回覆稱

支付寶在支付場所

配備了3D紅外深度攝像頭

在進行人臉識別前

會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法進行檢測

誤識率低於十萬分之一

而且支付寶的刷臉支付技術

包含驗活算法和人臉識別算法

其中驗活算法能識別

採集到的頭像是否來自真人

同時

各大手機廠商

也對於人臉識別的安全性做出瞭解釋

三星在GalaxyS8

系列旗艦手機身上

也應用了面部識別功能

但是經過用戶測試發現

面部識別連照片這一關都過不了

支付寶和蘋果等強調

自家的人臉識別服務

可以精細到識別雙胞胎

目前看來

還沒有人對其進行推翻

專業人士分析

目前

生物識別技術還未發展成熟

刷臉支付推向商用

仍面臨着用戶體驗

支付安全以及基礎設施建設

等方面的問題

互金巨頭目前的佈局

更多是噱頭

同時也是爲了在初期

搶佔更多的市場

刷臉風險及防範

人臉識別的技術風險的特殊在於

這種生物認證有唯一性

但一旦被惡意盜用

後果不堪設想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

會長談劍峯認爲

“正是這種唯一性

讓大家認爲生物認證是安全的

但生物特徵數據庫一旦被攻破

大量的帶有唯一性的

生物特徵數據被盜取

帶來的風險要比‘盜刷’嚴重得多

這纔是生物認證方式的真正‘痛點’”

刷臉支付背後的核心技術

是人臉識別

其實

早在刷臉支付出現之前

人臉識別已經被應用於很多場合

比如單位的刷臉考勤

機場火車站安檢

自助打印人行徵信報告時的

身份認證等等

在刷臉成爲一種支付方式之前

是不會有人像間諜片裏的間諜

那樣費勁千辛萬苦竊取

一個普通人的人臉圖像的

但出現了刷臉支付之後就不一樣了

有了你的人臉圖像

騙子就有可能

用你的資金賬戶肆意消費

有了利益驅動

騙子們自然趨之若鶩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

能騙過面部識別的人臉面具

小魚君認爲

時代發展科技就必然在進步

我們現在非常普及的微信、支付寶支付

也是在當時的質疑聲中過來的

我們不拒絕進步

但不代表可以大意

我們需要做到的是提高防範意識

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

自行判斷是否安全

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只有這樣

才能讓騙子再無可趁之機!

┃圖文來源:人民日報、網貸之家、網絡綜合

┃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號:daydayxiaoyu

《第一次見沙雕女網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