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在乎輸贏的問題,實際上是我們的眼光問題,是我們考量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問題。

孩子在每個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一定是很重要的,而家長從小到大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巨大的。從孩子上學開始,我們就開始有意無意的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內心更是希望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為優秀和卓越,以至於有時候我們的期望太高,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所以才出現了撥苗助長,孩子小時候很是優秀,長大以後卻發展的跟小時候反差很大,讓家長們很是失望。

上述資料中楊瀾說的: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的言論,給了我一些啟迪。

我個人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有幾個問題是值得注意的:

1:家庭環境

一定要關心孩子,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家長更多的關注才會給孩子安全感,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有一個正常的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很多的好處;

2:心理成長環境

孩子處在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雙重階段,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允許孩子犯錯,關鍵是在錯誤出現的時候是不是能及時改正並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

3:外部環境

主要是孩子的成長環境的擴散,比如學校的選擇,周圍小朋友的相處,還有就是社區的環境,當然這些都是客觀的,但是還是有影響。

總體來講,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到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環境的影響,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教育孩子還要有耐心,陪孩子成長實際上也是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受教育和成長環境是每個父母的心聲。希望我們每個家長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耐心。


網上有很多楊瀾的話,真假不知,但是這句話本身我是贊成的,雖然我們經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現在太多的家長還是不能接受孩子的成長中有失敗的存在,往往造成一種現象就是,並不完美的我們卻常常要求孩子做一個完美的人,這很荒謬。我們常常說我們現在的孩子缺少挫折,缺少挫折教育,一旦遇到問題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生活中因為一些我們看來並不嚴重的問題而走極端的孩子並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孩子輸不起,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輸並不是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畢竟的過程,而是一種恥辱,在父母的要求下,在大家都嚮往的成功學的壓迫下,大家都很害怕失敗,儘力去避免失敗,長此以往,沒有應對失敗的準備,沒有接受失敗的心態,但凡遇到失敗就會全線崩潰。

同樣,一味追求成功,不能以平常心去看待成功,一樣讓現在的人贏不起,贏不起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把輸贏看得太重,其實從宏觀的局面來看,輸或者贏都是人生的一個個節點,更多的時候進行過程中多個輸積累成最後的贏,我們享受的是一步一步從輸到贏的過程,結果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現在掛在中國人嘴邊的最多的話是:「我不看重過程,我只注重結果。」那麼所有的心思都被放在了所謂的結果上,誰還會享受哪些促成結果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是最美的,是一個人沉澱自己最美妙的地方,但是我們已經不看重了。

我們常說要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如果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就不要一味的催促他跑跑跑,只知道追逐終點,而是要教會孩子從容的心態,會追求終點也會懂得欣賞沿途的風景。


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快節奏的生活頻率之下,孩子們接觸新事物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面對的成功和失敗也越來越多。

從孩子的心理來說,小孩子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優秀,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追捧,得到父母的肯定以及表揚誇獎,只有自己成功了或者做了好事才能受到這些待遇。

然而孩子由於年齡小,各個方面的能力還不足以達到事事都能成功,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失敗,作為父母,我們不能遇到孩子的「失敗」就不滿,或者憤怒、苛責孩子,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內疚感,長此以往,孩子會自卑,膽小和各種消極情緒都會接踵而來,嚴重的會導致孩子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動手去做某些事,以至於以後孩子遇到事情會選擇逃避退縮。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自信心的建立,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家長在面對孩子失敗時,要鼓勵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失敗不去總結,下次還在同一件事上失敗。教會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積累經驗,爭取下次成功。

孩子失敗了,多給孩子溫暖,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還有父母家人的陪同。積極推動他的樂觀的心態和自信心,不能讓孩子消沉下去。

時常給孩子設定一些小目標,不能過高和過低,是他通過付出努力得到的結果,不論成功與失敗,告訴孩子過程最重要。

孩子的成長之路有無數的成功和失敗,父母需要做的事是引導陪同鼓勵和關愛。


你好,對於楊瀾說的話:「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為她點贊。中國式的教育都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身為家長更是把孩子拿出來比較高低,以孩子的好成績引以為傲。

中國的應試教育除了頻頻出現高成績以外,那麼那些成績很好的學生長大後又過的怎麼樣呢?作為家長都怕孩子輸,希望孩子更多的是贏,殊不知,孩子在輸的基礎上才會去找問題出在了哪裡?才會去努力的奮鬥,爭取下次做的更好更棒,輸,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以及學校甚至外界的教育方式。

「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去深思。


這種好勝又輸不起的孩子通常可能有以下的表現:

1--性格急躁

2--動不動就哭

3--自暴自棄

對於有這樣表現的孩子,首先要告訴爸爸媽媽們,一定一定不要責罵孩子,不管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一定要耐心的聽孩子講,聽孩子說,看看孩子怎麼說。

每個孩子在成長時肯定想事事拿第一,學習上,生活上,各方面,有這種想法有這種動力當然是很好的,但是什麼都要第一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可以幫助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些改變。

第一,設定階段目標

當目標分為好幾個階段,比如第一名的考試成績,達到六十分以上,達到八十分以上,達到九十分以上時,這三個階段,一步一步去邁向第一,而不是一口氣達到第一,那麼在階段性分數達到時要及時給孩子鼓勵和讚美,在繼續努力邁向下一個目標,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知道第一的努力和奮鬥才能達到的,而且孩子更有信心,我是一步一步邁上第一的,而且努力的過程是課後多練習 ,多比別人付出,所以要讓孩子看到過程的艱辛,而不要認為第一就如何了,達不到第一就不行,或者只可能第一的想法。

第二,失敗後的努力奮鬥

成長過程中的失敗千次萬次,那麼爸爸媽媽怎麼和孩子渡過,首先要能感同身受孩子的心情,安慰後怎麼做好計划去彌補去解決,去把事情處理完成,不要一上來就有脾氣,有責罵,先處理事,在處理情緒。好好去引導孩子,理解努力反敗為勝的快感。


小時候比成績,長大了比工作,老了比孩子。

想要比,隨時隨地都可以比起來。

論輸贏的比,原本是個好的意頭。學校就會表彰優秀學生代表,職場表彰優秀員工,奧運賽場上表彰金銀銅排選手。

輸了肯定不好,但是人生漫漫,一次輸贏並不能起決定作用。

輸贏肯定是有意義的,不然比什麼。但是什麼事情走了極端都沒好結果。

楊瀾的這個話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爬的高摔的狠等」,從這些俗語可以看得出贏輸的影響都特別大,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怕輸,也是這個社會的常態。

但是這樣的現象也帶來了很多的惡果,在我們國家還不那麼明顯,咱們的近鄰日本影響更大。他們的強大的榮譽感帶來的是誰都比不過的自殺率。

在教育上,還是要讓孩子們認清輸贏對人生的真正意義。


是的,現在社會的發展已經是另一種新時代的改變,從我們以前的教育方式做個好而乖的孩子,已經改變如何成為一個自主自愛自我發展的健康孩子,是從性質和意義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

記得以前父母和老師都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和學生,從小學習道理和思想教育,學習的方式和技巧都是板書性,單調和無趣,只有死記硬背,考試也是為分數而努力。課外活動相對單一,最有印象是每個學期的春秋郊遊,可以和老師跟同學在學校外得到在非課室里的交流,還有每周報的興趣課程,也是比較單一,我記得當時我報的是寫作和刺繡,這也算當時比較冷門,寫的基本是命題式和特定性,不過在那時也算是有自己的活動空間,也是有趣的。那時的我們是單純而生活簡單,沒有電子產品和教育機構的膨脹,是沒有輸不起的概念。

但隨著現今的發展和孩子的成長,現在的孩子成長已經是非她們自體的成長,而是我們作為家長和她們自己如何去因應這個大時代發展而去調整思想和方法去轉變。現在談的是數據、科技、適應等等。尤其新聞報道和身邊發生的,一有什麼想不通就發生爭嘈、家暴、糾紛、嚴重得還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孩子之間也隨著成長的家庭環境進行攀比,從而產生了心理和行為的障礙,走上不正確的人生道路,無法回頭。這就是輸不起的典型表現,更別說要成為社會有貢獻的人,也是對自己不付責任的行為。所以現在的教育理念已經是力求孩子新一代在自我辨別正確的人生觀後,如何能讓自己為自己負責任後成為為社會奉獻的人,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課題。


輸與贏對孩子而言並非是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小時侯、培養孩子的人生態度、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及心理承受力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兒時若過分強調輸贏而不重視心理的教育與疏導則是教育的失敗。因此孩子的教育應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培養積極進步的人生態度與過硬的心理素質才是關鍵所在


人生不過一日三餐、有幾個愛自己的人和自己所愛的人、樂觀對待生活、踏實走過一生就好……所謂輸……贏有哪么重要嗎!創業者多如牛毛、繁星……大成者也就幾個……競爭是激烈的……現實是殘酷的……在我看來、有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算贏了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