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些有趣的設計:

這是一個「充電寶」,電源的桿身拉長彎折後,可藉助離心力的作用來搖動「發電」。

充電底座可以放置眼鏡和文具等雜物。

這是用透明硅膠兩次染色後製成的花瓶。

大大小小的花瓶放入水箱之中。

通過調節水的強度和方向,就可以讓花瓶產生奇妙的波動。

你會忘了它是花瓶……

還有這組同樣用硅膠製作的碗。

不僅觸摸會變形,被風吹拂後,也會瞬間顫動起來,透著幾分嬌羞……

做出它們的,會是一個有點宅有點「無聊」的男人?

是的。他的名字叫佐藤大,這幾年日本最紅的設計師,今年41歲。

16年前,25歲的佐藤大創立Nendo設計工作室,曾被《新聞周刊》評為「受世界關注的100家中小企業」。他本人也獲評「最受尊敬的100個日本人。」

他的生活像個宅男一樣簡單,或者說單調。

「我習慣重複同一件事情,我會在同一個餐廳吃午飯,在同一個地方遛狗,去同一家咖啡店,連每次點的飲品都是同一款……我一直覺得,保持不變的節奏,反覆做同樣的事情,能讓我們在關鍵時刻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他有意識地做著減法。

他說理想中的家應該像手提箱一樣:

「只要一張床、一隻狗和幾本書,就夠了。」

在佐藤大主持下,Nendo的設計簡潔、優雅,沒有繁複的裝飾。

他會使用很多前沿材料,反覆地計算和實驗,最後恰恰是要讓人忘掉技術的存在:

「我在決定使用一項技術的時候,首先考慮我奶奶會怎樣使用它。」

「它不應該干擾你的注意力,而要與你的感受和情感息息相關。」

這把「Cord-Chair」,腿部直徑只有15毫米,但因為是在挖空的木材里包裹了9毫米的不鏽鋼框架,所以,它呈現了木材的原始質感,又能夠把它做到讓人驚訝的薄和輕盈。

所有木材只有3毫米寬,處理起來技術難度並不小,大部分工序都要手工打磨才行。

這個「白菜椅」是和三宅一生合作的結果。三宅一生的褶皺服飾在製作時會用到大量的褶皺紙,用完後就浪費掉了。三宅一生就問佐藤大:可以用這些廢紙做些什麼嗎?

佐藤大的答案是:把廢紙加工成筒狀紙卷,剪開一個口,然後把它像白菜一樣地放在那兒,變成一把椅子。當然,它的中間添加了樹脂塗層,這樣才會增加強度。

佐藤大也不是一開始就找到了答案。但他接到任務後不斷地創意,每天都會向三宅一生展示樣品,直到最後找到這個方案。

Nendo工作室里,有8台3D印表機24小時運轉,就是為了方便將設計師的想法不斷變成可討論的樣品。

「我們想要呈現極簡的設計,但又不能過於精簡,」佐藤大說,那樣就會變成冷冰冰的設計了。所以,他會使用幽默等手法,在人和物之間建立一種有人情味的聯繫。

黑川雅之也覺得人們對極簡的看法有時過於簡單了。

在接受Lens專訪時,他說:

「我還是很難想像有人會說日本的一些設計會「冷淡」,它其實是非常具有人情味和人性溫暖的,非常樸素地展現出了人性的真實世界。如果去追溯的話,這是從中國傳來的禪的思想,這種在東亞共通的美學理念,在日本是被發揚光大了的。」

「我覺得如果有人會認為它太冷淡,沒有人情味的話,那這種人肯定是沒有審美的人。」

黑川雅之在接受Lens專訪

和佐藤大一樣,黑川雅之同樣是建築專業出身,卻踏入了工業設計領域。

而且,黑川雅之不僅有「東京達·芬奇」之譽,在對設計的思考上也更成體系。

黑川雅之做過多款以鐵為材料的設計,他覺得在鐵這種材料里,深藏著可以延伸至土壤的情感記憶。

他曾寫過一本《素材與身體》的書,其中說:「設計就是給予材料一個形態的過程。」

由於新材料層出不窮,信息眾多,人們開始有些忘了原始的內心深處對於材料的感覺,「被外在表現的追求打敗了。」

他說自己在設計中之所以重視材料的選擇,就是想要喚醒人們在現代社會當中已經鈍化的感官,去喚回人們感官中的野性。

黑川雅之設計的瓷器,白色帶來潔凈虛空的美感。

而且,他認為,日本設計之所以有很高的成就,就是保留了對材料的重視。

「日本自古至今一直都遵循『Less is more』的思想……在極力追求豐富的材料感與存在力之後,造型上自然就變得簡單。」

他把這稱之為「豐富的極簡主義」。

黑川雅之的鑄鐵壺是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感設計結合的典範。由於傳統鐵壺需求減少,他發現山形縣庫存了大量手工匠人打造的壺蓋和把手。他就重新設計了立方體、圓柱體等幾何形狀的壺體,造型簡潔,特意突出材料本身的美感。他再找匠人製作,把老壺蓋和把手嵌在其中。

黑川雅之經常選擇和頂尖匠人來合作,反覆試驗,窮盡材料表現的可能性。

有一次,他想用玻璃來製作清酒的酒杯,就特意跑到玻璃工藝水平很高的義大利去。

在黑川雅之看來,設計師雖然並不像匠人那樣直接掌握很多精密的技術,但應該做好督導的角色。「設計站在藝術、技術、產業三個點上,最終以站在產業上為基礎。」他說。

德國設計師迪特·拉姆斯則用「寧靜」」簡單」「平衡」「生動」來描述自己的設計風格。

老爺子已經84歲了,每天清早起來修剪盆栽,常常游泳……

他還拍了一個紀錄片《拉姆斯》,導演Gary Hustwit是發現自己家裡到處是這個人設計的產品後,對他產生了好奇。

迪特·拉姆斯在家中

是的,老爺子60年代設計的產品, 還有很多人在用。

拉姆斯不僅用30多年定義了博朗產品的形象,也被認為是對蘋果產品的簡約風格做出最大貢獻的那個人。

蘋果的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和無印良品的設計顧問深澤直人,都曾提到過自己深受迪特·拉姆斯的影響。

迪特·拉姆斯設計作品對蘋果的影響。

喬納森·伊夫一直以拉姆斯為偶像,追求簡潔和極致。《喬布斯傳》的作者提到,有一次他拜訪伊夫的工作室,看到他們正在研發一個為歐洲市場設計的新插頭:當時,幾十個彼此之間只有細微差異的泡沫模型在噴漆之後被展示出來,等待伊夫來檢查。

作者感慨說,「設計主管竟然會為這種工作操心煩惱。」

在伊夫看來,為了獲得簡潔,你必須付出更多,必須思考得更深,容忍更多的實驗和失敗。「你必須深刻地把握產品的精髓,從而判斷出哪些不重要的部件是可以拿掉的。」

拉姆斯設計的這個計算器被認為是對喬納森·伊夫產生直接影響的一款產品。

很多設計師都學過拉姆斯在70年代末出版的「設計十誡」:

  • 好的設計是創新的
  • 好的設計是實用的
  • 好的設計是唯美的
  • 好的設計是讓產品說話的
  • 好的設計是謙遜的
  • 好的設計是誠實的
  • 好的設計是有持久生命力的
  • 好的設計是細緻的
  • 好的設計是對環境友好的
  • 好的設計是極簡的

TP 1 radio:phono combination, 1959, by Dieter Rams for Braun.source:vitsoe

L 2 speaker, 1958, by Dieter Rams for Braun.source:vitsoe

最近,拉姆斯再次重申了「簡約」的審美觀念:「簡單就是優秀的關鍵!」

「只有精湛製作才能稱得上是『美好的事物』。但每個人對審美的認知是很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呼籲設計要儘可能地清晰從簡,儘可能地以用戶為導向,並且有更久的耐用性。」

「然而,就算是達·芬奇也知道,

『簡潔』是多麼地難以做到。」

source:vitsoe

但他說,別無選擇:

「向前,貌似唯一真實合理的方法就是讓事情更簡潔又更美好:你要回到純粹,回歸簡單。」

迪特·拉姆斯位於德國的家。source:materialicious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