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正在落地。

4 月1 日, 國家稅務總局以實地調研結合座談會的形式,在北京啓動了第 28 個全國稅收宣傳月。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爲今年的宣傳月劃了重點:

今年稅收宣傳月主題聚焦減稅降費,並打造持續50天的“加長版”,體現了稅務部門把黨中央、國務院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的決心、恆心,稅務部門將以最大力度、最優服務、最嚴標準將減稅降費惠民大禮包實打實送到千家萬戶。

從這段信息中,我們能看出兩點:第一,國家推進實質性減稅的決心;第二,對於落實細節的重點關注。

這一次“放水養魚”的執行力度之大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2017 年全年減稅降費已經達到萬億規模,2018 年減稅降費更進一步提升到約1.3 萬億元。

而在2019 年,減稅降費將達2 萬億元規模,相比去年再次邁上一個臺階。

要支撐起2 萬億元規模,重點就是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 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 的稅率降至9%。

互聯網其實也是受益者。

國家稅務總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軍帶隊來到曠視,詳細瞭解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情況。

據曠視總裁付英波介紹,作爲科技創新企業,隨着減稅力度加大,2019 年預計享受各類減稅佔納稅總額的四分之一。藉助這一利好,曠視今年計劃加大研發投入,減稅很“實在”地解決了資金問題。

實際上,曠視的計劃正是國家力推減稅降費的初衷。正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落實減稅降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座談會上表示:

減稅降費直達市場主體,影響直接而深刻,希望廣大納稅人、繳費人注重把握減稅降費特別是增值稅改革通過價格傳導對市場主體預期、經營策略、競爭博弈等各方面的影響,把減稅降費紅利儘可能轉化爲發展動能,實現更快速更長遠發展。

換言之,“放水”只是第一步,企業利用好減稅降費紅利,並將其轉化爲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養好魚”,纔是真正激發產業創造力,提升應對經濟環境不確定能力的根本。

在國家號召拓展“智能+”,爲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的大背景下,作爲極具象徵意義的,4月減稅降費政策實施以來首家被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調研走訪的單位,曠視近來的業務佈局值得拿出來好好聊聊。

1

曠視的新引擎

不得不說,這一次的減稅降費無疑成爲了曠視的又一個新引擎。

爲什麼說是“新引擎”?在於曠視業務佈局上的全面升級。

今年一月的發佈會上,曠視完成佈局的全面升級,尤其在場景上,從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產、手機、金融等垂直場景升級爲以城市傳感器爲核心的城市大腦、以手機爲核心的個人生活大腦、以智能製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爲核心的供應鏈大腦三大IoT 場景業務羣。

誕生七年的曠視爲何此時升級?

其實,哪怕是向來穩字當頭的政策層面,也開始反應出市場變化。在“互聯網+”提了好幾年後,第一次出現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智能+”,爲AI 發展定了調:

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羣,壯大數字經濟。

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爲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如果把目光放到與AI 關係極其緊密的雲服務市場,“雲AI 化”“AI 雲”“ABC”等概念也已經從理論共識,落地到逐步成熟的平臺級解決方案,比如風頭正勁的全棧雲。

落地能力,已經成爲衡量公司是否只會“講故事”的標準。

2

曠視的邏輯

這背後其實隱藏着一個大趨勢:市場對於AI 的需求,已經從論文、排行榜、大賽獎項,逐步過渡到產品的實現。

尤其在經濟不確定的大環境下,中國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但一貫以來較低的數字化程度使得行業在推進AI技術時難度倍增;而頭部玩家諸如西門子、GE 等企業已經開始將AIoT技術應用於生產。

如何將學術優勢轉變爲產業優勢,已經是“學霸玩家”們的首要任務。

以傳統邏輯完成這一任務,需要克服什麼問題?曠視將其定義爲產業“沉重十字”。

橫向來看,實業型企業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物流倉儲、渠道配送等問題,是一個複雜且長的內部鏈條。

從縱向來看,當前實業行業都在面臨從資產、運營到科技的問題,雲計算、AI 等技術也變爲實業行業的“必修課”。

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一貫紮根基礎技術的曠視,會將AIoT操作系統作爲下一階段的定位了。其中的考量,在面向倉儲物流機器人的網絡協作大腦——“河圖”中就有體現:

在算法與軟件的核心能力優勢上,河圖通過生態連接、協同智能、數字孿生,不僅爲產業接入智能機器人降低了成本,更爲AI 技術公司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可行道路。

3

減稅降費背後的意義

正如曠視聯合創始人兼 CEO 印奇曾表示:“AIoT 時代與互聯網時代之初很像,曠視認爲不從應用出發就去做平臺都是一種耍流氓,就像沒有Office 是不能做Windows 一樣,無論什麼時候Windows 都是PC 時代的核心產品,而創造最多用戶價值、商業價值的則是Office。”

“系統”的本質便在於,必須不斷完善底層技術、應用交付,才能逐步建立生態。這也便是爲何我將這次減稅降費給定義爲曠視未來發展提速的新引擎的原因。

所以,減稅降費對於曠視而言,顯然不是“多賺錢”這麼簡單。

對於從科研到落地的曠視,落到實處的減稅降費將真正建立起良性循環,助其實現“平臺夢”。

經營端,稅費減少後,企業一方面得以提振信心,放心將更多利潤投入到技術再研發、平臺再建設中;另一方面,作爲行業頭部玩家,能更積極地通過拓展“朋友圈”,搶先行業一步以系統級的網絡效應形成護城河;

產業端,獲得價格優勢以降低產業智能化成本,換取更大的用戶規模。通過與產業的緊密合作,技術企業能不斷拓展完善行業智庫,提升垂直服務能力,最終實現邊際成本的不斷降低,幫助我國的產業智能化提前駛上快車道。

換言之,減稅降費催動的良性循環,將進一步使曠視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4

總結

馬雲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呼籲減稅。尤其是在今年1 月的國務院座談會上,馬雲再度提起減稅,表示“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方式管理機場”。

這其中邏輯正是在於,科技企業本身有其特殊性:無論是底層技術、解決方案都仍處於大廈未竟之時,技術的再投入是一方面,拉低傳統行業擁抱技術的門檻是另一方面。

這意味着,科技行業必然需要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才能在下半場履行好賦能產業升級轉型的任務。從這個角度來看,減稅降費顯然不只是爲曠視安上了一臺新引擎,更是整個科技行業的定心丸。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