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臨床診斷HBsAg陽性,從未出現臨床癥狀,肝功能亦正常的患者稱之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單獨的HBsAg陽性,也有假陽性可能,需要定期複查)。有臨床癥狀,伴有肝功能異常的稱為乙型肝炎。HBsAg、HBeAg和HBcAb均陽性時,稱為大三陽;說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複製活躍,傳染性較強。

HBsAg、HBeAb和HBcAb為陽性時,稱為小三陽。小三陽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這時傳染性較低,無需隔離。

HBV- DNA水平,可反映病毒載量的高低。然而,30%左右的小三陽和少數大三陽,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即所謂「HBV- DNA陰性」,但血液中仍有HBV,具有傳染性。因此,孕婦HBsAg陽性時,無論其HBV DNA水平高低,甚至是「陰性」,其新生兒都需要進行免疫預防。

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1.妊娠時機:慢性HBV感染婦女計劃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專科醫師評估肝臟功能。肝功能始終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肝功能異常者,如果經治療後恢復正常,且停葯後6個月以上複查正常則可妊娠。 抗病毒治療期間妊娠必須慎重,干擾素能抑制胎兒生長,使用期間必須避孕。核苷(酸)類似物中,替諾福韋和替比夫定屬於妊娠用藥B類葯,孕中晚期使用對胎兒無明顯影響,但也需要有指征使用。2.孕婦隨訪:無肝炎臨床癥狀者,每l~2個月複查1次肝功能;如丙氨酸轉移酶(ALT)升高但不超過正常值2倍(<80u )、且無膽紅素水平升高時,無需用藥治療,但仍需休息,間隔l~2周複查;如alt水平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80U/L),或膽紅素水平升高,需用藥治療,必要時住院治療,嚴重時需終止妊娠。3.孕晚期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無確切預防母嬰傳播的作用,臨床已不推薦使用。

4.孕期抗病毒治療的問題:目前孕期不推薦使用抗病毒治療(沒有大樣本有效研究結果支持抗病毒更有效)。另外,HBV感染者孕期肝功異常並不增加HBV母嬰傳播的風險,分娩後多數孕婦肝功能將恢復正常。因此,不能對肝功能異常者進行常規抗HBV治療,應嚴格掌握抗HBV治療的適應證。

HBV感染者的分娩方式

單純HBV感染不作為剖宮產指征。既往認為,自然分娩時因子宮收縮「擠壓」胎盤,促使母體內病毒進入胎兒,引起宮內感染,故而理論上剖宮產能減少HBV的母嬰傳播。但近期的研究證明,慢性感染孕婦的新生兒經正規預防後,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的新生兒HBV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說明剖宮產並不能降低HBV的母嬰傳播。因此,不能以阻斷HBV母嬰傳播為目的而選擇剖宮產分娩。但如果肝功能異常者,因分娩體力消耗容易加重病情,臨床建議剖宮產手術分娩。

阻斷HBV母嬰傳播的預防接種1.足月新生兒的HBV預防:

孕婦HBsAg陰性時,無論HBV相關抗體如何,新生兒按「0、1、6個月」方案接種疫苗,不必使用HBIG。

孕婦HBsAg陽性時,無論HBeAg是陽性還是陰性,新生兒必須及時注射HBIG(100-200U)和全程接種乙型肝炎疫苗(0、1、6個月3針方案)。HBIG需要在出生後12h內使用,無需第2次注射HBIG。

如果孕婦HBsAg結果不明,有條件者最好給新生兒注射HBIG。

採取上述正規預防措施後,對HBsAg陽性而HBeAg陰性孕婦的新生兒保護率為98%~100%,對HBsAg和HBeAg均陽性孕婦的新生兒保護率為85%~95%。如果不使用HBIG,僅應用疫苗預防,總體保護率僅為55%~85%。

2. 早產兒的免疫預防:

早產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通常需要接種4針乙型肝炎疫苗。

HBsAg陰性孕婦的早產兒,如果生命體征穩定,出生體質量≥2000g時,即可按0、1、6個月3針方案接種,最好在l~2歲再加強1針;如果早產兒生命體征不穩定,應首先處理相關疾病,待穩定後再按上述方案接種。如果早產兒<>

HBsAg陽性孕婦的早產兒出生後無論身體狀況如何,在12h內必須肌內注射HBIG,間隔3~4周後需再注射一次。如生命體征穩定,無需考慮體質量,儘快接種第1針疫苗;如果生命體征不穩定,待穩定後,儘早接種第1針;1~2個月後或者體質量達到2000g後,再重新按0、l、6個月3針方案進行接種。HBV感染孕婦的新生兒母乳餵養:

雖然,HBV感染孕婦的乳汁中可檢測出HBsAg和HBV DNA,而且有學者認為乳頭皸裂、嬰幼兒過度吸吮甚至咬傷乳頭等可能將病毒傳給嬰幼兒,但這些均為理論分析,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推薦正規預防後,不管孕婦HBeAg陽性還是陰性,其新生兒都可以母乳餵養。

HBV感染孕婦的新生兒隨訪:

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需隨訪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且選擇適當時間,目的在於明確免疫預防是否成功,有無HBV感染,以及是否需要加強免疫。

不建議檢測臍帶血或新生兒外周血中HBsAg和HBeAg,陰性也不能排除母嬰傳播,陽性也不能確診宮內感染或圍產期感染,對無肝炎癥狀的新生兒,不建議在6月齡前檢測HBV血清標誌物。

隨訪的適當時間是第3針疫苗後1個月(7月齡)至12月齡;如果未隨訪,12月齡後仍需隨訪。7月齡時機體對乙型肝炎疫苗的應答反應最強,抗-HBs滴度最高,檢測結果有:

(1) HBsAg陰性,抗-HBs陽性,且>100U/L,說明預防成功,應答反應良好,無需特別處理;

(2) HBsAg陰性,抗-HBs陽性,但<100u>

(3) HBsAg和抗-HBs均陰性(或<10u ),說明沒有感染hbv,但對疫苗無應答,需再次全程接種(3針方案),然後再複查;(4)="">

預防成功後,無需每年隨訪。對HBeAg陽性母親的子女,隔2~3年複查:如果抗-HBs降至10U/L以下,最好加強接種l針疫苗;10歲後一般無需隨訪。

圍孕期乙肝肝炎疫苗預防接種:

如果育齡婦女孕前篩查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均陰性,最好在孕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10μg或20μg)。若在接種期間妊娠,無需特別處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種,因為乙型肝炎疫苗對孕婦和胎兒均無明顯的不良影響。

乙型肝炎家族史新生兒的預防接種:

對孕期沒有篩查HBsAg,或無法確定孕婦HBsAg陽性還是陰性時,最好對新生兒注射HBIG;如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強烈建議對新生兒注射HBIG。

孕婦HBsAg陰性,但新生兒父親HBsAg陽性時,通常因照料新生兒而與其密切接觸,增加其感染的風險,因此,新生兒最好注射HBIG;精液不能引起胎兒感染HBV。同樣,其他家庭成員HBsAg陽性,如果與新生兒密切接觸,新生兒最好注射HBIG。

其他注意事項HBIG為血製品,最好在產婦分娩前完成知情同意並簽名,避免延誤使用。婦產科病房最好能備有HBIG,使夜間、周末或節假日出生的高危新生兒能及時獲得正規預防。

HBV感染孕產婦的新生兒皮膚表面很可能存在HBV,在進行任何有損皮膚的處理前,務必清洗、充分消毒皮膚,並先注射HBIG,再進行其他注射治療等。

HBV感染孕婦羊水穿刺,若HBeAg陰性,並不增加新生兒HBV母嬰傳播的風險,若HBeAg陽性,理論上有增加胎兒感染的風險,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參考文獻-【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預防臨床指南】李輝產科工作室E-mail:[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李輝產科工作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