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是一部科幻電影,講述女生物學家(娜塔莉·波特曼飾)與丈夫(奧斯卡·伊薩克飾)恩愛有加,然而某天他執行任務回來後變成了植物人,為了調查事情的真相,她參加了一個組織,最後會是什麼結局呢?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耀眼的流星尾跡划過,擊中燈塔。從這一刻起,整個故事的真相被揭穿,也標誌著電影和小說的敘事節奏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原著小說中,神秘碎片擊中的並非燈塔,而是陰差陽錯之間被鑄造進燈塔的透鏡玻璃中。而這一關鍵信息,直到第三部,才抽絲剝繭,向讀者隱晦道出。科幻片拍成這樣,可以說是相當高級了!驚心動魄又滲透著冷峻的美感,神秘莫測還搭配著複雜的內核,真的很久沒有看一部怪奇題材的科幻電影能讓人如此屏氣凝神了。或許是今年最好的科幻片了!相比《湮滅》,《降臨》的想像力都可以說是貧乏。加蘭對於影片節奏與氣氛的塑造完全是大師水準,而娜塔麗波特曼也貢獻了極為精彩的表演!

其實故事設定還是比較簡單的,半程左右就說明白了,所以到了最後更多是被視覺效果所震,音樂也配的不錯。科幻內核是不如機械姬的,整個電影更像是異形那種團隊探險密室驚悚。老美的科幻片為啥總是設定成「一個人生活中受創,失去了愛人,生無可戀了於是決定賭上性命跟外星人搏鬥」,看多了感覺略土!

一種無法避免的物種演變趨勢,所有的動植物將在「閃光」的包裹下,被折射、被複制,要麼折射至死,要麼因折射而成為多種生物的混合生命體,亦或者是成為替代自己的複製體,折射與複製不斷地重複,「身體和思想都將分解成最小塊的部分,直到一塊都不剩。」

故事接下來的發展順理成章,生物學家得知了第十二期勘探的機會,於是要求前往。第十二期勘探隊員全部為女性,而第十一期勘探隊員則全部為男性。這是南境局有意進行的「控制變數法」,以期找到X區域反應的模式。因癌症的侵襲,急於尋求外星技術,以某種方式「吞噬」/「結合」「閃光」的能量進行變異,進而感知到「它」的文崔斯博士就領悟到了這點。

該劇中,外星墜落的小行星,其中並不包含任何狹義的生命物質。既沒有氨基酸,也沒有蛋白或者核苷酸等一切生命所需的化學成分。然而這並不代表它就不是智慧生命,恰恰相反,我認為它描述了一種能量體生命對地球進行殖民的過程。以墜落原點燈塔為中心,它首先建立了一個能量場來收集生物,化學能以及電磁波。同時它把區域內當做了自己的基因工程實驗室,收集本地生物的基因,並加以人工的突變改造,試圖製造出適合自已。假如你也具有相當的生物背景,並試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跟上這部影片的節奏,那麼你腦子裡只會反覆不斷的出現「怎麼可能」這四個字。看到最後高潮部分時,你的腦中則會浮現出「這是什麼鬼」這個念頭。這是一部需要跳出狹隘專業知識,從可能性的大格局上觀看的影片。

對劇情的理解,每個人也許不大相同;對其中一些情節,也許或多或少大家都有些疑問。在此處我只表達一下我個人的見解,對結局的分析,以及對整片立意的討論。其中部分段落可能包含一些基礎的生物知識,如不感興趣可以跳過直接看結論。

在原著里有提到過,過往在Area X里失蹤的探險者,有時候會突然回到現實世界,跟他們家人強調說,自己並沒有消失。於是不排除這種可能:隕石墜落所創造出來的這個AreaX,實際上是形成一個可以穿梭到未來時間的通道,進到裡面的人通過某種方式去到「未來」,又可能經由這個通道回到「現在」。

平心而論,電影對X秘境風光的展現還是非常有藝術感的。琉璃幻彩的日光,蒼翠欲滴的樹蔭,人體做拉奧孔狀的地洞入口,以及LenaA與鏡面LenaB的那段雙人現代舞讓我有一種黑天鵝重現的錯覺。是部用了心改編的電影,彌補了小說情節不足的硬傷,至於觀眾的觀影感受就智者見智了。

影片最後兩人的對話中,女主問:你不是Kane。答曰:不是。隨即反問:你不是Lena。沉默,一個意味深長的對視,一個盡在不言中的相擁。這個結局已經很明顯了,入侵獲得了成功,地球源生物種的時代即將湮滅,而他們將是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最後電影進入尾聲,兩人擁抱,四目交錯,雙瞳閃爍的微光暗示兩人都是複製人。原著的結尾則更讓人回味,依我之見,湮滅更是一部愛情小說——幽靈鳥,最終打開了內心世界,她無比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對丈夫的愛,即便是在丈夫失蹤之後;又或者說,正是這份失去後才懂得的情感,讓小說更感人。


這是一部科幻巨著,相對於中國式的《流浪地球》,電影《湮滅》是西方式科幻電影的一種極致,這其中透露出的哲學思考和人性洞察,往往令我們不寒而慄。

《湮滅》改編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滅》,作者傑夫.范德米爾憑藉該小說,成功拿下2014年星雲獎,打敗了同年入圍該獎項的《三體》。雖然令我們非常嘆息,但不得不說,在科幻題材上一向有話語權的西方世界,對於科幻的定義是有偏愛的。

《湮滅》的小說屬於克蘇魯神話小說體系,一句話概括,就是這類型故事的角色,大都會通過探索或研究未知,從而進入死亡和瘋癲。而且克蘇魯神話的風格,大部分是以懸疑,驚悚,恐怖的氛圍為主,吊足觀眾胃口,讓主角和觀眾同步解謎。

這個故事幾乎沒有激烈的打鬥,甚至有點沉悶,讓我們跟著五人一隊的娘子軍,帶著複雜的心情進入了異世界,我們沒有上帝視角,我們只能跟隨著主角們一起,在這個詭異的地方去查找線索贏得生機。這個解謎的過程,既考驗我們對於西方文化的理解和知識儲備,也是相當得考驗細緻觀察力和智商啊。

《湮滅》中的一些細節,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銜尾蛇紋身

在影片中,女主角生物學博士莉娜,在進入異世界之前,手臂上是沒有紋身的,但是出來後就有了,同樣,她同行的隊員也都出現了同樣的紋身,這當然不可能是為了共同行動做的一個行為,那就只能解釋為這是外星生物給他們的銘記,那這個紋身到底代表了什麼?

銜尾蛇是古代希臘的一個符號,大致形象就是一條銜尾蛇在吞食自己的尾巴,代表著數學中「∞」,無窮大,循環的意思。在電影里,大概就是暗示著異世界裡DNA的錯亂和折射是永無止境的。

2、折射隱喻

電影里有很多隱喻,水杯的折射,就分別出現在莉娜丈夫回來時和莉娜接受詢問時。這是對於他們經歷過的異世界的一個表達。異世界裡,往往有一份是對現實世界的折射。折射這個異世界原理的本質,又和銜尾蛇紋身聯繫起來。還有,電影里的很多重複元素,莉娜的家和異世界裡的一些設置,有相似而不是完全一樣的地方,也反映出這個異世界在吸收了進入的人類的記憶、DNA之後,像鏡子一樣給反射了出來。

3、片尾的真假莉娜

這大概是電影最大的疑團,我們可以理解為開放式的結局。不論說這個莉娜是真還是假,都有道理,但更多的人會傾向於她是已經遭受外星人改造的。

比較有力的證據有三個:第一個,莉娜的眼睛裡有炫彩的光;第二個,莉娜和丈夫擁抱,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同類,也徹底地理解了對方;第三個,「莉娜」的「丈夫」痊癒了,並不是異世界消失了,而是莉娜作為外星人製造的成熟體,也完全改建了她的丈夫,

因此也成為了成熟體,就如西方故事中的亞當和夏娃,他們就要開始入侵地球了。最後談一談,為何這部電影要以湮滅為名,充滿了悲劇性的色彩。每個人身上都是不完整的,或者在身心上有坍塌湮滅的一部分。莉娜出軌,他丈夫知道真相卻不揭穿,因而自願去了異世界。因此莉娜因為這樣並不健康的婚姻問題,內心是湮滅的,而其他人,或者因為女兒去世、因為癌症、因為癮君子、因為自虐……他們的人生都是有缺憾的,也因此有著湮滅和破損,而他們命運的共同體,就是人性的湮滅。如果第一遍看,覺得電影不夠刺激,那麼,第二遍,帶著細節,是否會覺得毛骨悚然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