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張瑋來到我院爲患者進行診治,並與我院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坐診、查房:患者與專家面對面

一大早,張瑋院士就來到普外二病區(血管外科)爲患者進行診療、查房。

今年65歲的患者胡先生,1年前突然出現雙下肢疼痛、麻木、發涼,靜息性疼痛,並逐漸加重,1月前右腳趾開始潰爛感染,李先生在當地醫院治療一直未見效,經多方打聽來到鄭州人民醫院。在門診查體後以“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糖尿病足;右足感染”收治到普外二病區(血管外科)。

張瑋院士認真聽取了患者病情彙報,調看了患者所有輔助檢查,在管牀醫生馮洪濤的帶領下詳細查看病人,與患者家屬進行充分交流。在進一步瞭解患者情況後,提出“在給胡先生治療方面首選腔內治療,以支架置入輔助小球囊擴張爲主,術後可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下肢缺血情況。因爲患者右足壞死麪積較大,治療時難點在於血供差,皮膚覆蓋有限,治療週期長,可能會給患者和家屬造成困擾,一定要好好溝通這個情況……”

張瑋院士耐心地爲每一位預約前來的患者答疑、解惑、制定治療方案,並細心的叮囑患者一些疾病相關的注意事項。時間雖短,可期間張瑋院士有問必答,不錯過每一位患者,不漏掉每個細節,用細心耐心詮釋着敬業精神。

揭牌儀式:合作發展,共促進步

下午2:00,鄭州市周圍血管外科研究所首屆頸動脈疾病沙龍暨鄭州市建立院內血栓栓塞症防控體系推進會,在門診八樓學術報告廳舉行。省內相關領域的專家、鄭州人民醫院院領導班子、職能部室中層、臨牀醫技科室主任、護士長及相關專業骨幹、集團兄弟單位代表共計3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黨委書記黃娟主持。

院長郝義彬首先對張瑋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與感謝。

郝院長表示,血管外科是近些年發展迅速的專業,也是醫院專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張教授是美國外科學院院士、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血管外科教授,這些年來他爲國內的血管外科發展,尤其是省內血管外科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給與了無私的支持和指導。

郝院長說,張教授對醫院做了較爲全面的考察,在學科建設方面給予了初步指導。經過張教授的指導,醫院開始着手強化血管外科的建設,同時把原來鄭州市批准的鄭州市周圍血管外科研究所真正建設起來,並根據張教授的建議更名爲鄭州市血管外科研究所。

郝院長說,這次張教授還把國內知名的李擁軍教授、李甫偉教授共同介紹到我們醫院,我們也真誠地希望下一步兩位教授能一併來支持鄭州人民醫院的發展。

郝院長表示,醫院對血管外科的發展格外重視,成立了以原有的血管外科李紅普主任牽頭的多學科團隊,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介入科、重症醫學科、骨科等相關專業與張瑋教授及其團隊進行對接,下一步張教授將從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對我院進行全面指導,希望大家在張教授的帶領下共同將血管外科建設好、發展好。

張瑋院士在講話中說,鄭州人民醫院有着悠久的歷史,近年來各方面發展迅速,有着器官移植中心、血管外科等“拳頭”專業。此行是繼2018年招才引智大會後第二次來院,對鄭州人民醫院有了全新的認識。

首先,醫院在硬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次,在醫院發展理念方面也產生了共鳴。醫院發展離不開三大要點:醫療、教學、科研。鄭州人民醫院在多學科發展、基礎醫學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教學建設達到了省內先進水平;下一步還需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和科研力度。

鄭州市血管外科研究所的成立,爲廣大同仁提供了交流經驗的平臺,共同致力於將鄭州血管外科真正做好做強大。

郝院長與張瑋院士共同爲“鄭州市血管外科研究所”揭牌。

專家沙龍:血管疾病知多少?

首先,張瑋院士做了題爲《顱外段頸動脈狹窄的規範治療》的專題授課。前沿的學術理論,經典的案例分析、精彩的點評,通俗易懂的語言受到了現場聽衆的一致好評。

隨後,北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李擁軍教授做了《院內血栓防控體系的建立與思考》的講座。

醫學物理學博士李甫偉教授進行《院內血栓防控與無栓病房的建立》的專題講座。

在兩個多小時的授課中,聽衆聚精會神,時而拿出手機拍課件,時而埋頭認真做筆記,生怕錯過要點。

多學科研討進行時

明確方向共構建 同進步 促發展

門診8樓805會議室,聚集了心內科、普外科、神經外科、婦科、腫瘤內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就血管外科未來建設與發展,以及以血管外科爲核心多學科診療模式構建展開討論。

研討分爲兩部分進行,普外二病區(血管外科)副主任李紅普首先從人才隊伍、質量安全、傑出服務等幾個方面對血管外科的發展思路進行介紹。張瑋院士點評指出科室下一步發展,要加強院內外合作,做好業務建設;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技術和服務水平;保持科、教研並進,在科研、論文、教學方面制定目標,爭取在科研項目上取得初步成果。

緊接着,相關臨牀科室專家針對疑難病例進行綜合評估,爲患者制定精準、科學的診治方案,以實現準確診斷、及時處理和正確治療。

結束了滿滿一天行程,張瑋院士不顧疲累回到普外二病區(血管外科)與科室專家對第二天要進行手術的頸動脈狹窄患者進行術前討論。

張 瑋(Wayne W. Zhang)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FACS),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血管外科教授,西雅圖VA醫學中心血管外科主任。

美國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 《血管外科年鑑》副主編,美國血管外科學會傑出會員,血管外科學會數據庫(VQI)科研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太平洋西北區主席。

VEITH國際血管大會科學委員會委員,美國心血管地平線(NCVH)國際血管大會共同主席,C3腔內血管及冠脈介入治療全球高峯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兼青年醫生培訓項目主席。

先後受聘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首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臺灣高雄醫學院,廣州暨南大學,鄭州大學,山西醫科大學, 河南省人民醫院等單位的訪問教授或客座教授。

2012年9月,張瑋被聘爲河南省衛生科技創新型人才工程特聘學科帶頭人。

專家介紹

李擁軍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北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第五屆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分會副祕書長;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副副主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頸動脈外科學組副組長;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青年常委;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專科醫師分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血栓性疾病防治委員會學術祕書;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中華與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國際脈管聯盟會員;美國血管外科學會會員。

專家介紹

李甫偉

醫學物理學博士

首都醫科大學醫學物理學博士

付小兵院士物理治療技術院士工作站高級講師;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學分會組織再生修復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血管與血栓預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外科糖尿病足學組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物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亞太肺康復專業委員會物理康復組委員;中原糖尿病足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外科學組委員;中國創面修復聯盟理事;

05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擅長超聲技術,光療技術在創面中的應用。

2015年憑藉《中國人體表難癒合創面的發病新特徵發生新機理與防治措施理論》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承接國家發改委新醫改形勢下多學科中心建設的研究探索。當前課題《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預防能力提升項目建設》主導物理因子在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干預研究。

供稿:宣傳部 李琰

編輯:崔潤澤

圖片:孫芸昊

我院微視頻《重生》榮獲“根親中國”微電影大賽優秀作品獎

國際知名專家來我院與患者面對面,血管外科患者的福音

追憶歷史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祭拜鄭醫創始人賈師誼先生

己亥年賈師誼先生祭文

如何關注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