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生活的大家,對於地鐵過道里、街頭莫里斯柱上張貼的戲劇海報一定不陌生了。有些人偶爾被海報吸引,又恰好有空,買張票去看一場也是一件常有的事。

要說今年最讓小編期待的戲劇,非Opening night(《首演之夜》)莫屬!

它根據美國導演約翰·卡薩維茲(John Cassavetes)電影作品《首演之夜》改編,主要講述了面臨過氣危機的戲劇名伶因爲極度的不安感,在排戲過程中惹惱了所有工作人員,而當一名她的忠實戲迷意外喪生,她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首演當晚,她在揭幕前酩酊大醉、徹底崩潰······

而這位“名伶”的扮演者則是——伊莎貝爾·阿佳妮(Isabelle Adjani)

五次斬獲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女主角,1981年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1989年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如大多數名人一樣,她身上的光環無數,卻也備受攻擊。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伊莎貝爾·阿佳妮的故事。

電影中的“狂想症”患者

一頭烏黑飄逸的秀髮,純淨湛藍的眼睛,因爲想掩蓋自身輕微的齙牙而緊抿的嬌媚上嘴脣,伊莎貝爾·阿佳妮那欲言又止的表情,讓人一見便無法忘懷。

©ins@rouge

阿佳妮的美是驚豔的,但她從踏入電影界開始便沒有像衆多美貌的女星一樣被視爲花瓶,因爲她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那麼離經叛道,分裂極端。你無法想像,怎麼會有人敢於把自己“撕裂”成這樣。

15歲那年,她被導演選中出演了她人生的第一部影片《小煤炭商》,兩年後,憑着天賦和積攢的演出實踐,她被知名的法蘭西喜劇院錄取。然而,三年後,她拒絕了法蘭西喜劇院開出的20年工作合同,轉身投入法國著名導演特呂弗的新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L'histoire d'Adele H.)的拍攝。

她在影片中飾演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女兒阿黛爾·雨果,爲了追求自己的愛情,她不顧世俗禮教和家人的反對,遠渡重洋去美國尋找她戀上的英國軍人阿爾伯特·平鬆。然而她的愛情並沒有得到迴應,於是她開始跟蹤平鬆,去軍隊散佈謠言,和平鬆發生爭吵······

她的偏執讓阿爾伯特·平鬆感到害怕,不停躲避,而她也在一次次的追逐未果後神經錯亂,在異國他鄉流浪,路過曾經的戀人也認不出。

“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去和你相會,這樣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影片的最後,阿黛爾一襲白衣,站在波濤洶涌的海邊,宣告她對愛情的堅守。

無疑,阿黛爾不是傳統意義上討人喜歡的女主角,卻是真實而瘋狂的存在。憑藉對這個角色的出色演繹,阿佳妮不僅得到凱撒獎,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1980年,阿佳妮出演了其電影生涯最不尋常的電影《着魔》(Possession)。故事由一個丈夫懷疑其妻子出軌開始,他僱傭私家偵探跟蹤妻子,漸漸地,他發現事情遠比他想象的可怕。因爲害怕失去他的愛,他的妻子患得患失,甚至決定和“惡魔”一起,再造一個丈夫。而妻子的扮演者正是伊莎貝爾·阿佳妮!

在影片中,她將一系列詭異的表情、自殘傷人、妊娠的痛苦等演繹得淋漓盡致,讓觀衆看了不禁感覺後背涼颼颼的,影片也因爲太過離經叛道,在很多國家被禁止上映。

《羅丹的情人》(Camille Claudel)這部電影可謂讓阿佳妮名利雙收。她在影片中飾演羅丹的情人卡蜜兒,一位具有極高才情和雕刻天賦的女人。因爲迷戀羅丹,她放棄自己所愛的事業,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和婚姻。15年後,感到絕望的她離開了羅丹,重新投入自己的雕塑創作,羅丹卻在此時詆譭卡蜜兒,並運用自己的關係剝奪了卡蜜兒創作的權利。卡蜜兒瘋了,她放棄原本堅守的矜持,在羅丹樓底下瘋狂大罵,引來的只有人們的鄙夷和冷漠,還被關進瘋人院。

憑藉這部影片,阿佳妮收穫了凱撒獎和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更再次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阿佳妮常常從影壇“消失”,但每次復出,總能帶來讓人驚喜的作品。

1994年的《瑪戈皇后》(La Reine Margot)裏,阿佳妮的盛世美顏驚豔了時光。

2009年的《裙角飛揚的日子裏》(La journée de la jupe)裏,阿佳妮的容顏不再,體態也略微發福,她扮演的“瘋狂教師”,面對不聽話的挑事學生,崩潰到拔槍相向,那種神經質和歇斯底里也是揪住了無數觀衆的心,阿佳妮也憑此片第五次捧得凱撒獎的后冠。

有人說阿佳妮的作品集簡直就是她的精神病史。法國影壇另一個以瘋狂著稱的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也評價阿佳妮說:“如果我們都住在精神病醫院,我在分裂症病房,她在狂想症病房。

生活中的真實

很多人會好奇,阿佳妮那樣一個美麗的女子本該演繹那些歲月靜好的角色,爲什麼總是要挑戰那些離經叛道,被世俗所批判的角色呢?因爲她的家庭和童年時光造就了她的不安定。

©imdb.com

1955年6月27日,阿佳妮出生在巴黎上塞納省的貧民區。她的母親是德國人奧古斯塔·阿佳尼,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穆罕默德·謝里夫·阿佳尼,當時正值法國和阿爾及利亞戰爭,種族歧視、敵對國籍等問題,再加上父親刻板嚴苛的教育方式,深深傷害了阿佳妮幼小的心靈中,塑造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易怒,甚至,她還一度患上了自閉症。

面對生活的不幸,阿佳妮又希望自己能夠扮演一個給予者的角色。她希望自己愛的人都能得到幸福,因爲如果她愛的人得到幸福,她自己也會因此幸福,所以,在每一段感情中,她都會全身心地付出。

比如,在拍攝《羅丹的情人》後,阿佳妮一度退出了影壇,她拒絕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這兩部能夠使她名利雙收的影片,沉浸在了與英國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愛情,爲後者打理一切,還生下了孩子,然而,她的狂躁和劉易斯的花心使這段關係走向了終點。那之後的阿佳妮則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自己的兩個孩子身上。

©grazia.fr

2003年,她遇見法國知名作曲家讓·米歇爾·雅爾(Jean-Michel Jarre)(點擊閱讀),以爲又遇上了真愛,但對方卻緋聞不斷,她最終無奈選擇分手。

在一次次失敗的付出後,阿佳妮這才意識到如果一個人沒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她也並沒有能力帶給他人幸福。她說:“我父親生前非常不幸福。我以前希望讓他幸福,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爲首先這不是兒女能扮演的角色;其次,人不可能改變他人。我總是太信任自己,以爲能拯救別人。這是一種危險的品質。”

相對於其它女星在被問到“如何看待衰老時”表現出的淡然,阿佳妮顯得很激動。她坦誠地表示自己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衰老,從《瑪戈王后》開始她就用打肉毒桿菌的方式來維持青春,然而打針打多了的後遺症比整容更可怕,它會加速人面部輪廓的走形,久而久之導致面部僵硬,無法做出生動的表情。

對此,她說:“有朝一日,等我不再從事這項職業了,我才能很好地接受年華老去這件事”。因爲曾經她認爲自己有興趣演的角色都是年輕人,因爲年輕人還在成長中,到了一定的年齡,愛情,希望和征服欲都會減退,她不想演繹沒有激情的角色。

©monacomatin.mc

看完了伊莎貝爾·阿佳妮的故事,大家是不是對她更感好奇呢?

《首演之夜》目前在法國小城安納西巡演,將在5月3日-5月26日登陸巴黎Théâtre des Bouffes du Nord上演,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劇院親自遇見阿佳妮喲

購票鏈接奉上

http://www.aparteweb.com/awprod/BNOR/AWCalendar.aspx?INS=BNOR&CAT=464)。

作者:享法妹

編輯:享法妹

想法專稿,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轉載須知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