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中提到,吃泡饃最講究的是掰饃,對西安人來說,這不但是個進食的過程,還是個享受的過程。

在陝西,提起羊肉泡饃,婦孺皆知。當地人將其視為美食,外來遊客也無不爭先品嘗。

什麼是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煮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古稱"羊羹",陝西美饌。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因它暖胃耐飢,素為陝西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製作方法

羊肉泡饃,即牛肉和羊肉一塊熬湯來泡饃。

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

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放入碗內。

饃掰好後,交給廚師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蒜苗、香菜、木耳、黃花菜和香乾等,即可端上來吃了。

需要注意的是,端上來的泡饃應是泡饃墊底,粉絲覆成網形,佐以蔥花、香菜,牛羊肉擺成魚形在最上面。

去哪吃

要想吃傳統的羊肉泡饃,首推古城西安。

西安的羊肉泡饃工藝講究,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羊肉泡的傳統做法

單走

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曰「各是各味」

干拔(干泡)

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您掰完饃,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夥計便會明白,這是「干拔」

口湯

泡饃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

水圍城

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像大水圍城

「口湯」和「水圍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為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原則是湯寬饃塊大,反之則小,有經驗的廚師看到你掰饃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湯了。

泡饃的掰法講究

泡饃是特製的,稱飥飥饃,一個二兩。據說是九份死面,一份發麵揉在一起烙制而成。

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發麵,就泡不成了。

有的人會說掰出的饃要像蜜蜂頭,越小越好,其實不然。

如上所述,饃大小是和做法統一的,干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即可。

泡饃的吃法講究

吃時左手拿勺,右手拿筷子,泡饃上桌後,把香菜末和辣醬鋪在上面,不能攪拌,順著邊兒一點一點吃。

講究從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糖蒜用否,個人自願。

餐後飲用一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湯,以清口。

吃泡饃的季節

夏季比較炎熱,不宜食用羊肉泡饃這樣高熱量、油膩的食物。

春秋季節人體消化系統容易受細菌或病毒的侵襲,建議少吃羊肉泡饃這樣不宜消化且會加重胃腸道負擔的食物。

冬季可以多吃羊肉泡饃,特別是一些經常參加戶外活動的人,以增加機體的能量,來抵禦嚴寒。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