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姐有話說:

文丨來源:IPO上市投融資實戰案例

版權歸原作,若有異議,煩聯繫後臺~!

3月18日,上交所科創板申報平臺正式“投產”,200多名券商分管投行業務的公司高管或投行部門負責人蔘加了第一期科創板專題培訓,培訓爲期一天。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獲得的相關資料,這期培訓的主要內容有五講,均是對已發佈的規則、制度進行講解,分別爲: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意見概述

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註冊管理辦法和信息披露規則講解

科創板定位與上市標準

科創板審覈規則解讀

科創板審覈問答解讀

上交所多位負責人到場對科創板申報流程、審覈關注點等市場關注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

紅籌企業上科創板有4套標準

監管部門已將紅籌企業上科創板的標準進一步細化爲4套標準。

第一,已經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的,沒有其他要素要求;

第二,尚未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估值不低於20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應不低於30億元;

第三,尚未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預計市值不低於100億元,須符合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第四,尚未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預計市值不低於50億元,除上述第三條中提及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要求外,還應滿足最近一年一個業收入不低於5億元的條件。

六個是否和六個不要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在培訓時表示,從操作層面,判斷一家企業能否上科創板,最核心的就是要抓住六個是否和六個不要:

六個是否:

企業是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是基礎;

有沒有一套研發體系,包括人員設備管理的制度等;

是否有比較好的研發成果或研發專利,或國家機關頒發的獎勵;有沒有形成相對競爭力,在行業裏是否有地位,也就是要行業裏的;優質企業;

是否具備將經營成果轉化爲持續經營的條件,光有研發成果不行,還要有基本的廠房、設施等;

是否符合國家的重點政策。

六個不要:

不要簡單的對照行業清單來推薦企業;

不要簡單的對照上市條件來推薦企業;

更加不要抱着闖關的心態;

不要降低標準來推薦企業;

不要追求保薦數量;

不要降低保薦質量。

科創板審覈最長時限爲6個月

根據培訓內容,科創板的審覈從提交到出結果,時限最長爲6個月。其中,審覈3個月,回覆3個月。主要流程分四步,分別爲:受理、審覈機構審覈、上市委會議、向證監會報送。

受理即爲申請文件齊備性審查、中介機構資質檢查,決定是否受理。

審覈機構主要審覈三方面,分別爲向發行人發出首輪問詢函,向發行人發出多輪問詢函(如有),向上市委出具審覈報告。

上市委會議主要內容爲審議審覈報告及發行上市申請文件,落實上市委意見,落實上市委意見形成交易所審覈意見。

最後向證監會報送交易所審覈意見、審覈資料及發行上市申請文件。

上交所將組建科創板“兩委”

此次保代培訓上,還透露了上交所將組建上市委員會和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

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定位是,爲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推廣和發行上市審覈工作提供專業諮詢和政策建議。

據悉,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規模在40-60人之間,主要有從事科技創新行業的權威專家、知名企業、資深投資專家組成,所有委員均爲兼職,每屆任期爲兩年,可以連任。

諮詢內容主要包括:科創板的定位以及發行人是否具備科創板創新屬性、符合科創板定位;上交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等相關規則的制定;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與發行人業務和技術相關的問題;國內外科創創新及產業化應用的發展動態。

上交所上市委員會的工作範圍則爲審覈發行上市申請,對不予受理、終止審覈進行復審,提供諮詢。人員構成以系統外爲主,主要爲兼職,規模30-40名,每屆任期爲2年。

上交所上市委員會採用合議制,審覈內容爲審覈機構出具的審覈報告以及發行上市申請文件。

據悉,科創板審覈主要分三種形式:問詢式審覈、分行業審覈和電子化審覈。具體而言:

問詢式審覈內容有三塊內容:

以信息信披爲中心,以投資者需求爲導向,通過一輪或多輪審覈問詢督促發行人充分披露與投資者投資決策相關的重要信息;

發行人、中介機構要及時、逐項回覆問詢,對審覈問詢的回覆是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組成部分,發行人、中介機構要保證回覆的真實、準確、完整,審覈問詢採用書面方式,電子化留痕;

審覈問詢和發行人及其中間機構的回覆及時公開,使投資者能夠清楚審覈機構所關注的問題、風險點、引導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公開。

分行業審覈主要內容爲:

審覈部門根據不同科創行業的發展情況和風險特徵設置若干行業審覈小組,探索對發行上市申請實行分行業審覈;

通過開展行業研究培訓、在審覈中學習和積累行業知識等方式,加深審覈人員對行業的理解;

每家企業至少由法律、會計專業人員個一名進行審覈,審覈人員除了對企業法律、會計問題進行判斷外,將結合具體行業特徵,督促發行人從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定性與定量、價值與風險等多角度爲投資者提供決策信息。

電子化審覈主要內容爲:

申請、受理、問詢、回覆等事項通過發行上市審覈業務系統辦理;

業務諮詢、預約溝通均通過系統電子化辦理;

無紙化,節約資源;

減少不必要的接觸。

審覈重點爲發行條件、上市條件、信披和定位四方面

培訓會上,還重點對科創板企業審覈進行了講解。據悉,科創板的審覈主要分四方面:發行條件的審覈、上市條件的審覈、信息披露的審覈和科創板定位的審覈。

發行條件審覈主要爲組織機構健全、持續經營滿3年;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內控制度健全有效;業務完整,具有直接面向市場獨立持續經營的能力;生產經營合法合規;上交所關注的其他事項。

上市條件的審覈則是參照科創板5套上市標準進行的審覈。

科創板定位被着重提及

多位與會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會議強調券商在推薦項目時需要準確把握科創板定位。

“監管要求投行申報的項目要嚴把質量關,嚴格按照科創板的定位來推薦企業,深刻理解科創板的定位和精神,要真正篩選出一批科技實力和潛力達到世界前沿水平的企業登陸科創板,不能變相成爲創業板的延伸。”一位參會的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會上強調,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總體來說,對科創板的要求是堅持從嚴標準、穩起步,要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放在重中之重。

一是把好市場入口和市場出口兩道關,加強全程監管。實行持續監管和精準監管,強調系統性和協同性,增強全面性和有效性,採取更豐富的手段提高監管能力,對違法違規行爲堅決予以打擊,解決資本市場違法成本過低的問題。

二是注重發揮市場約束的作用,市場各方包括中介機構、發行人、投資者等,都要歸位盡責。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中介機構應勤勉盡責,切實發揮對信息披露覈查把關作用。發行人、中介機構應當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須的信息,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

已數十家企業明確表態擬申請科創板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18日已有多家券商遞交了科創板企業的上市申請,有的券商申報數還不止1家,但由於上交所覈對文件需要時間,18日不會公佈首批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按照“五個工作日內”的規定,首批受理企業或在本週內出爐。

不過,連日來,爭先恐後表態要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已有數十家。

僅各地證監局披露的輔導企業信息中,就有超過5家企業明確擬登陸科創板。其中有兩家企業已經輔導結束,分別爲傳音控股以及煙臺睿創微納,輔導機構均爲中信證券。

傳音控股歷經3個月輔導,於近期輔導結束。3月15日,中信證券在官網披露了該公司的輔導工作總結,去年12月14日向深圳證監局報送有關輔導的備案材料,中信證券派出8人輔導小組,至3月15日,中信證券認爲該公司已做到業務、機構、人事、財務、資產獨立完整,與股東之間不存在實質性同業競爭等等,已達到了輔導工作的預期效果,因此,輔導對象適合發行上市。

杭州啓明醫療、哈爾濱新光光電、聚辰半導體、申聯生物醫藥、先臨三維、華夏天信智能物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目前正處於輔導期,輔導機構分別爲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國信證券、中泰證券等。根據相關輔導安排,科創板企業輔導時間可縮短至2個月,較A股IPO大爲提速。

此外,賽特斯、江蘇北人、長城華冠、大力電工、金達萊、復旦張江等新三板企業已明確表態擬登陸科創板,也有多個地方政府力推本地企業申請科創板上市。

按照相關流程推薦的時間規定,受理審覈期限爲3個月,那也就是說,第一批科創板通過審覈的時間最早將出現在6月中旬。如果證監會上市批文發放迅速,上半年就會有科創板股票出現。

本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