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一項調查發現,超過80%的人每天至少吹一次牛,超過40%的人每天吹牛超過三次。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誇大一下自己的實力、身份換取存在感和尊重,十分正常。

人在江湖,生不由己。某些場合,吹吹小牛實屬無奈。

再說,吹牛也不用上稅,也沒妨著誰也沒礙著誰,該吹則吹,不吹白不吹。

都是普通人,如果真有那實力,也不用吹牛了。

那麼問題來了,「吹牛」這詞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吹牛」是說大話、誇海口的意思?

關於「吹牛」的由來,有兩個比較常見的說法,且聽我慢慢道來:

說法一

古代條件差,陸地交通基本靠走,水上交通基本靠劃。

問題來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地由於是黃河上游,水急,灘險,流沙多,木舟很難操作,還容易被撞壞,怎麼辦?

古人的智慧可謂驚為天人,他們的方法是:把整張的牛羊皮脫毛、塗上植物油、浸水、暴晒、縫製成袋狀、吹滿氣,最後固定在木筏上。

這樣,木筏就升級成了皮筏。

當然,古代沒有打氣筒、鼓風機,要想把皮袋吹滿氣,只能靠嘴吹。

羊皮袋較小,皮質較軟,即使是這樣,也需要一個體格強壯、肺活量很大的人才能吹的起來。

牛皮袋體積大,皮質堅韌,如果想把牛皮袋吹滿,必須要好幾個猛人輪流往裡吹氣,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吹滿。

因此,如果有人說他能把牛皮袋吹起來,沒人會相信。而對那些平時喜歡說大話的人,當地人會說:「你要是真有本事,就去黃河邊上吹牛皮好了!」

從此,「吹牛(皮)」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流傳開來。

說法二

古時屠夫殺豬宰羊,放完血後會在豬羊腿上割個小口,用鐵條(俗稱捅條)戳進口子里捅一捅,然後把嘴湊上去吹氣,一直吹到豬羊全身都膨脹起來,方便刮毛(這個方法現在還在用)。

用這招對付羊,叫做吹羊,對付豬,叫做吹豬。如果對付牛,那就叫吹牛了。

但是屠夫在殺牛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吹牛的,為什麼?因為牛皮很大,皮十分堅韌,根本吹不動。

如果有人說他可以吹牛,那就是說大話了。

久而久之,「吹牛」就成了說大話的意思。

「吹牛」是「吹牛皮」的簡稱,但是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把「吹牛」連諧帶訛的說成「吹牛x」。

再有,「吹」、「牛」兩字單獨拿出來也衍生出了新的意思,如「贏了吹輸了噴」,「你真牛」等等,漢文化可謂博大精深。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縱橫吹海,在一眾吹神之中脫穎而出,拔得頭吹呢?

很簡單:

最後,歡迎大家來我的微信公眾號「99999個冷知識」看看呀~永不斷更的那種~謝謝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