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後備力量,他們的入職培訓已成為HR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千萬不能走「捷徑」,否則「欲速則不達」~~

版權信息|本文根據企業管理雜誌、《才經》下卷分享整理而成。來源:培訓雜誌 ID:trainingmagazine

哪 些 捷 徑 不 能 走 ?

捷徑一:將入職培訓等同於崗前培訓

很多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培訓時為了走「捷徑」,直接將新員工崗前培訓的模式照搬到入職培訓中,認為兩者差不多,能用就用,還可以為企業「節省」人力、物力。有的企業甚至跳過入職培訓,直接給員工分配崗位——反正有崗前培訓。

殊不知,新員工的入職培訓與崗前培訓是有區別的。

入職培訓

崗前培訓

時間

新員工進入企業之後,沒有分配崗位之前。

新員工分配崗位之後,沒有獨立上崗之前。

目的

較為宏觀,主要是了解和熟悉企業的基本情況,包括發展歷程、組織架構、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等,幫助新員工從學生或者社會人的身份轉化為企業的一員。

要求新員工熟悉本崗位的操作要求、技術指標、安全要求等,初步了解崗位專業知識,以便早日獨立上崗工作。

培訓組織

職教中心或者企業的人力資源部。

企業的車間和班組。

要求

根據企業的人才培養戰略,實現留人、育人、用人的協調統一。

根據企業生產計劃,滿足基層崗位對人員素質和技能的要求。

另外,崗前培訓的要求強度要嚴格得多,直接把崗前培訓當作入職培訓,新員工還未適應企業的氛圍,就有可能被「嚇跑」了。這條「捷徑」走不得,是企業自斷「才」路的敗招。

捷徑二:忽略企業文化宣傳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形象的代表和詮釋。

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中,企業文化介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有些培訓者認為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可以慢慢體會,這其實是企業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首先,新員工在招聘的時候,對企業基本上有個大致的了解,而入職之後,會將所看到的、聽到的情況跟印象中的進行對比。如果發現兩者相差甚遠,則可能看不到企業精神所在,或者領略不到企業的內涵。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受騙感」,選擇離開的可能性就會倍增。

對於剛入職的新員工來說,企業的「攻心」策略非常重要,而企業文化就是攻心的「良方良藥」,可以有效醫治新員工的「糾結病」「懷疑病」

這是因為企業文化的宣傳,能夠讓新員工更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精髓,感受到企業精神激勵人心的「點」,從接觸企業的過去和現在,到憧憬自己在該企業的美好未來,激起新員工的雄心壯志,對企業馬上有了改觀,「主人翁」思想就會油然而生。

新員工的入職培訓,有些可以「省」,有些卻不能「省」。

例如企業過去取得的成績和效益、榮譽和輝煌,能省則省,因為很多新員工看重的是現在和未來,是當前的職場氛圍和將來的成長可能性,談再多的過去也不會起到明顯的激勵效果。

而企業文化的宣傳是不能「省」的,因為企業文化更多的是幫助新員工樹立在這裡拼搏的信心。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宣傳,則直接斷掉了新員工了解企業「靈魂」的最佳 途徑,或許省下來的時間能夠讓新員工了解更多的規章制度、組織架構,但企業文化對於新員工的意義,是這些所代替不了的。

捷徑三:重培訓,輕關懷

「以人為本」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關心員工成長」是很多企業留住人才的殺手鐧。

但這種關懷對於新入職的員工來說,經常遙不可及,這主要是因為在很多培訓者的眼裡,入職培訓最重要的是強調企業的規章制度,新人進來得知道企業的「條條框框」,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都要清清楚楚。

於是在很多培訓課上,新員工人手一本《企業制度》或者《企業紀律》,要求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看清楚,記仔細,有些還會抽查,考試等。

新員工進來是滿懷希望和憧憬的,對於人生職場總會產生一些美好的嚮往,卻被枯燥乏味的培訓課破壞了這份美好感覺,心裡的想法可想而知。

由此,「距離」「縫隙」「裂痕」就容易在新員工與企業之間出現,新員工感受不到企業的關懷,心情會逐漸壓抑,難以適應新環境所帶來的拘束感。

捷徑四:不進行職業生涯輔導

很多新員工都是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缺乏生活經驗與工作經驗,所以職業生涯輔導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入職培訓是新員工職業生涯的第一課,萬事開頭難,當新員工選擇了企業,潛意識裡都希望今後的路走得順暢,早日成功。

針對員工的這些心理,在入職培訓中增加職業生涯輔導的課程,有助於新員工今後的成長。

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中不進行職業生涯輔導,並不是走「捷徑」,相反還會危害到企業的利益。

首先,新員工在人生職業第一課中若不能快速轉化職業心態,對以後的獨立上崗影響極大,且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會變得非常困難,新員工很可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產生排斥感和挫折感。

其次,新員工入職後,大多數人心裡都會有一個模糊的職業發展方向,但在模糊變成清晰的過程中,若缺少有效的輔導,則該過程會變得非常漫長,甚至有可能好幾年後才會明確。

新員工入職培訓是接受職業生涯輔導的最佳時機,當真正進入崗位後,職業生涯已經正式開始,加上技術業務學習以及繁忙的工作,知識接受能力也會逐漸下降,根本無法顧及到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輔導也應講究一定的方法,如果只追求名人效應,脫離企業實際,新員工的迷茫感和失真感會更強烈。

捷徑五:入職培訓不需要激勵機制

一些企業在新員工的入職培訓中,以完成任務的心態迎來新員工,講一番大道理,然後將他們送往一個個基層崗位,整個培訓就算結束了,這中間根本不存在激勵機 制。

培訓人員一般會認為這只是一個鋪墊而已,不需要什麼激勵機制,又不是上崗培訓,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學好學壞都是一個樣,最後帶領他們前進的還是崗位上 的老員工,入職培訓簡單點就行了。

入職第一課就吃「大鍋飯」,自然會在新員工腦海里留下這樣的印象:在這裡干,學好「怎麼混」就行了。有了「不良」的開端,自然不會有好的過程和結果,最終損害的是企業本身的利益。

原本可以成才的人,卻因為一個「混」字而變得平庸,原本是一群未來的崗位骨幹,卻因為看不到企業的激勵機制,先入為主地認為這裡的發展前途也不怎麼樣,從而失去了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

入職培訓需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這是「小投入、大回報」的典型映照。激勵員工應從入職培訓抓起,用激勵機制讓培訓變得更有活力。

激勵並不只有物質獎勵,有時候培訓老師的一句誇獎,或是企業領導的一聲讚許,都有可能改變一名新員工今後的職業軌跡。

激勵機制是提高員工學習興趣和任務執行力的前提,反映了一個企業尊重人才的小環境和大氛圍,同時也能對抱著無所謂態度的新員工形成警示作用。

如 何 做 好 新 員 工 培 訓?先 明 確 需 求

一般來說,在對新員工提供實際培訓之前,首要要根據新員工的特點,明確他們的培訓需求。新員工在培訓需求方面,一般呈現如下特徵

有強烈融入公司、融入部門團隊的慾望;

求知慾望比較強烈,想儘快提升能力以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希望儘快做出成績,體現自己的價值,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此基礎上,再對應每一項培訓需求,開發設計相應的課程。之後才能進入培訓的實施階段,以及最後的培訓評估。

願做

(激發新員工的學習和工作熱情)

會做

(教會新員工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能做

(為新員工開展工作創造條件)

培訓需求

獲得關懷和尊重

勝任崗位

融入公司和部門

課程設計與開發

企業文化/團隊觀念/行業、產品、競爭對手等介紹/學習發展通道/薪酬介紹各項管理規定(作息、考勤、食宿等)

時間管理、有效溝通等通用技能/業務培訓(專業理論與技能)

部門融合/部門各項管理制度/繼續學習業務技能

培訓流程

公司級培訓

公司業務培訓

部門培訓

培訓評估

反應評估

以學習評估為主,以行為評估為輔

以行為評估為主,以學習評估為輔

新 員 工 培 訓 流 程 三 步 走

培訓能否真正落地產生預期效果,關鍵是看培訓流程設計是否科學

培訓流程可分為三個部分:公司級培訓、公司主要業務的培訓,以及進入部門後的培訓。

第一步:公司級培訓

新員工報到時,人力資源部可考慮發放一份入職材料,即新員工入職手冊。

在這一階段,需要格外關注的是讓新員工儘快融入公司,能夠安心在公司里學習成長。為此,必須做到在培訓中關懷,在關懷中培訓。

實際工作中不少企業「重技能,輕思想;只培訓,不關懷」。

具體來說,即新員工培訓重點放在技術上,輕視思想教育。導致的結果是員工掌握了技能,但在思想上沒有融入公司,缺乏認同感。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企業要多給他們人性化的關懷,讓他們快速度過生存期(1~3月),這是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

第二步:公司主要業務培訓

為了更好地培養新員工,增加關注度,在公司主要業務培訓中,最好採用雙導師的制度。雖然該制度會增加新員工培養成本,並且存在師生矛盾的培養風險,但是實施效果上來看,利大於弊。

在雙導師制中,導師與師傅分別承擔了不同的職責。

第三步:部門培訓

進入部門培訓後,會經常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總部培訓較嚴格,下到一線被「放羊」。也就是說,公司層面的培訓要求較為嚴格,但進入到部門後,要求變得稀鬆,新員工能力提升較慢。

因此,企業要做好前期的培訓計劃制定工作,計劃中要包括培訓內容、負責人、預期效果等。

重 視 新 員 工 培 訓 評 估

經過上述三個階段的有效培訓後,一般來講,新員工都能逐漸地認可公司,並很快地進入工作角色。

不過,在實踐中,一些公司的新員工培訓內容充實,形式多樣,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問題出在哪裡?主要原因是效果評估環節出了問題。

培訓評估工作要做好,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培訓一定要考核,且要有淘汰機制

沒有考核、沒有淘汰機制的培訓,會使得新員工沒有學習壓力,容易得過且過,甚至濫竽充數。南京某路橋公司做法比較好,他們會在試用期後讓新員工自身評估,同時上下級對其評估,和其溝通,使其明白自身能力短板。

階段進行培訓效果評估

不能等到培訓最後,才知道不理想。分段進行效果評估,不合格者還可以進行補充培訓。

對培訓效果評估要全面

可以從公司級培訓、公司業務培訓、專業課、實習等幾個維度(按照實際需要賦予不同的權重)進行評估。

評估的方式可靈活多變

可採用柯氏四級評估方法,前期可多採用反應評估,了解新員工對培訓的滿意度;

後期可多採用學習評估,通過筆試、現場操作、模擬演示等方式了解新員工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

必要時還可採用行為評估,即了解新員工在培訓後在工作上所應用的行為狀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