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任何一點細微的變化都可能會讓新手媽媽們措手不及,細心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很多寶寶會出現這些情況:

有時會憋氣、漲得小臉通紅;

有時雙臂抖動,好像很痛苦;經常哼哼唧唧,睡覺被驚醒;

這都是怎麼回事呢,是正常的嗎?

寶寶折騰有哪些原因?

其實,大多數寶寶出現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生理狀態。

主要和以下這些因素有關:

1、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寶寶在媽媽腹中很有安全感,但出生後會受到外界環境所帶來的各種刺激。加上小寶寶腦神經系統還不夠完善,所以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適應的過程中,某些成人不會在乎的細微聲音,比如窗外的呼呼風聲、樓下貓咪的叫聲、地板的輕微震動……這些在小寶寶的感知世界裡,都會被放大,並對他們造成影響。

2、消化系統發育還不成熟

寶寶出生後,從臍帶輸送營養變成了直接進食,這個過程也需要適應。

三個月前的寶寶長的最快,而且吃得多拉得勤,甚至邊吃邊拉,所以胃腸道的負擔也不輕。

這導致寶寶的肚子會咕嚕咕嚕叫,有時還會扭動身體、使勁。寶寶使勁的時候容易憋氣,小臉漲的通紅也正常。

3、生長速度很快

在頭三個月,寶寶的體重可以翻一倍,身長也會比出生時長20%以上。可想而知,寶寶的骨骼、筋脈、肌肉、皮膚,都在快速生長,所以需要不斷地伸展來解除這個過程中的不適。

寶寶使勁、抖動雙臂這些現象,都說明了身體發育得較快。

4、深睡、淺睡期的轉換

小寶寶睡眠周期較短,深睡眠和淺睡眠經常轉換。在轉換過程中,也會出現哼唧、使勁、哭鬧等,就像我們大人,夜裡也會伸懶腰、滾動身體。

尤其是3個月內的小寶寶,很多在20-45分鐘就轉換一次。但隨著月齡的增大,寶寶這方面的情況會越來越好,單次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5、餵養和護理不當

餵養方面,媽媽不要一次給寶寶喂得太多,以免造成較重的胃腸負擔,造成孩子易鬧、使勁等情況。

另外,日常護理不當也會造成睡眠質量不高的情況。

比如穿的過多、捂得厚、室內溫度偏高等,孩子睡覺時後背出汗,就很容易出現哭鬧、驚醒等現象。

寶寶折騰該怎麼辦?

雖然這些現象是正常的,但媽媽肯定都希望寶寶能睡得安穩些,下面這些辦法有利於緩解寶寶出現的這些現象哦~

1、嬰兒撫觸和按摩

觸摸寶寶的皮膚和身體,可以刺激皮膚感受器,上傳到中樞神經系統,促進寶寶身心健康發育。

另外,媽媽搓熱雙手手心,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腹部,可以促進腸道發育,減少寶寶憋氣、使勁等現象。

2、袋鼠育兒法

與寶寶直接肌膚相貼,媽媽的溫度和心跳或許可以讓寶寶安穩下來。

尤其是在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個月,這種肌膚對肌膚的擁抱養育,還能促進親子感情、穩定寶寶情緒。

3、注意餵養方式和營養攝入

母乳餵養的寶寶與奶粉餵養的寶寶相比,發生這些情況的頻率要更低,程度也更輕。

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對胃腸道的負擔小,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和各種酶,能極好地保護寶寶並主動幫助分解食物,而奶粉則做不到這些。

所以,媽媽應該盡量以母乳為主,減少奶粉對胃腸道的消化負擔。

同時應該及時補充維生素D3,促進奶液中的鈣質吸收。

因為寶寶通過乳汁攝取的維D量有限,如果補充不足可能會影響鈣的吸收,從而導致缺鈣,而缺鈣會讓寶寶睡不安穩,所以維D一定要規律補充。

《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純母乳餵養嬰兒每日補充400國際單位(10微克)的維生素D。混合餵養或配方奶餵養兒,可以根據配方奶中的含量酌減。

3、出現這些情況你要小心!

最後提醒各位媽媽,如果寶寶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兒保科就診:

  • 長期哭鬧過度,難以安撫;
  • 多次憋氣後嘴唇發紫,臉色變暗;
  • 呼吸次數過多、急促;
  • 全身僵硬,難以放鬆;
  • 生長發育緩慢不達標。

最新鮮熱乎的孕產育兒知識和問題,可以關注芝士媽媽的知乎號,或者直接加芝士媽媽的微信諮詢:baicare001,驗證信息:知乎。這樣你就進群與媽媽討論與專家諮詢。或者可以到我的值乎進行諮詢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