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國城裡有一個鐵匠,他的手藝精湛,無論打造兵器,還是製作農具,都供不應求。看自己的手藝這麼受歡迎,鐵匠便讓他的兒子跟自己學打鐵。對於自己的兒子,鐵匠毫無保留,幾十年的經驗全部教他,而且,為了讓兒子學得更快,少走彎路,鐵匠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兒子如何煉鐵,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倆的齊心合力下,每一件做成的鐵器都很精美。流光飛轉,兒子很快成年。老鐵匠便打算著讓兒子在城裡再開一家鐵匠鋪,去獨立謀生。他認為憑兒子的手藝,絕對有這個實力。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兒子的鐵匠鋪開業沒多久,非但沒有生意興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責,說他的兒子打造出來的鐵器有很多瑕疵。無奈,兒子的鐵匠鋪只好半途夭折,關門了。鐵匠非常悲傷,更有疑惑,「我教兒子這麼認真,兒子學得這麼努力刻苦,怎麼會沒有學成呢?」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來到楚國,鐵匠早就耳聞孔子善於育人,便找聖人解惑。孔子聽了鐵匠的疑惑,便問他:「老人家,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煉鐵?」鐵匠點頭。「在你手把手地指點下,你兒子是不是一次都沒有出過錯,打出來的鐵器都很完美?」鐵匠又點了點頭。兩個問題問完,孔子捻須而笑,說:「問題就出在他從來沒有出過錯上,你總是把手把手教他,把鐵器打得這麼好,你一點出錯的機會都不留給他,他怎能學得好?要知道,練好一門技術,需要好的經驗,更需要錯的教訓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要怕做錯事情,做錯事情可以給自己增長見識和經驗,我們人就是在跌打摔倒中爬起來繼續往前走的,要想尋找完美無瑕,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多少人學佛,就是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自己的生活上、在家庭問題上、在前途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煩惱,才會尋找一個讓自己解脫、讓自己更能夠解決問題、讓自己擁有般若智慧的方法,才來學佛的。人活在世界上要學會控制好自己,抓住每一分快樂,就少一分憂愁,每一分鐘都讓自己快快樂樂,這一分鐘,讓自己快樂了,你就沒有煩惱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