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改良與分享康復理(Comfrey)是一種很好的土壤改良作物,好比有人生病時,你給他一劑強烈的藥草,現在土壤生病了,你需要種植一些生命力旺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來改善土壤的情況。在很糟糕的土地上種植康復理,一年之后土壤就會有很大的改善。一旦土壤的情況改善之後,就可以種植其他作物,並將康復理移植到園中其他需要改善的地方。園丁的責任是將人類對地球所造成的創傷予以癒合。種植豌豆和芥菜有助於改良土壤,種植時讓他們完成生長周期,等整棵乾枯之後才把它們翻回土中做堆肥。出現土撥鼠是因為土壤太硬,土撥鼠可以幫助土壤鬆軟,它們將表土下面的底土翻上來。當底土被翻動後,水就可以將底土和堅硬的表土混合使土壤得到改善,大自然有它巧妙的方法,使水泥般堅硬的土被打散,回到自然森林的狀態。將不同生命力的植物混植在一起是很好的方法,讓容易發芽的低等植物來維護支持並滋養周圍高等植物的生長。如果沒有低等植物覆土,很可能高等植物的種子落地時會太過暴露,若想改良土壤,光靠單一植物不可能有好的效果,讓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混合種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土壤改良方法。讓土壤孕育各種不同的植物,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也就是把生長季節長短不同的植物混合在一起,加以適當配合。舉例來說,在種植豆類作物的這塊地上,我還可以種些苜蓿,或其他像金盞草(Calendula),或是繁縷(Chickweed),或是其它一年生牧草,比如藍草(BlueGrass)等等。當然,豆子是給人吃的,但是它的根莖葉同時可以留下來給土壤作肥料,另外還可以加些含有高蛋白質的草。所以當你種的時候,大大小小的植物、闊葉樹或生長期長而生命力旺的高等植物,所有的植物都有助於土壤改良,最好的當屬高山上千餘年樹齡的巨木,但是這顯然不適合田地,我們需要的是生長期較短,可以有數個生命周期的植物。我無法告訴某個人在某個地點要種某些植物來改良土壤,你必須自己到田園附近走走,四周環境看看,找出最適合當地的幾種植物,將它們種在一起。如果田裡種的是一年生作物,土壤改良作物也要選一年生植物,如果你只有一小塊地,種的菜也僅供一家人勉強糊口,你只好到別的地方去找有機的廢棄物質,作為土壤改良的來源。你可以從院子里樹木的落葉著手,如果住的地方靠海,也可以等暴風雨過境之後,到海邊撿一些風雨帶來的海草,總不能因為你沒有適合的土壤,就棄家人於不顧。所以我建議另外想法子,外出尋找天然的食物來源,野菜、海草都很好。如果你有兩三英畝(1英畝約合40畝)大的地方,最好能把它一分為二:在春天的時候,將一半留給大自然耕種土壤改良作物,另外一半,則為人類所需而耕種。第二年換過來,給大自然的改為給人類,給人類的還給大自然,或者你也可以將人類與大自然所需,統統混植在一起。為大自然耕種的作物,會使土壤肥沃而永續,日後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收成。栽培作物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有許多不同的作法。第一種是只管自己溫飽不顧其他。西方農業廣泛地採取這個策略,於是種番茄的農夫,挑一塊好地,在夏天種番茄,一旦收成之後,立刻整地翻土不讓任何雜草滋生。他們認為這樣光禿禿的地,來年春天種番茄時會省事得多。可是在土壤休耕時做這樣的處理,非常不智。因為土中的養分,在缺乏覆蓋的情況之下,全都流失,第二年春天,他需要為番茄施加更多的養分,才能補償這個損失。這種耕種方式,完全忽略了大自然的需要。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將一塊地拿來與大自然分享,以輪耕的方式,為人類在夏天提供同樣的番茄收成,又能兼顧土壤。這就得在冬天土壤休息時,種植覆蓋作物,即使等不及使它完成生命周期,就得將它去除,你仍舊保留百分之一百的番茄收成提供人類,而同時有百分之五十的收成留給大自然,使土壤得到滋養延續生命。雖然土壤只得到它所需要的一半,仍舊處於半飢餓狀態,但總是比完全空著肚子要好很多。當然,更進一步的做法是與大自然分享一切,比如說,在冬天種蠶豆和苜蓿,於是我們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蠶豆收成給人類,苜蓿及蠶豆的根莖葉提供百分之七十五的養分給土壤。到了夏天,照樣種番茄,同時間再種植其他土壤改良作物,這樣分耕的結果,人類可以有百分之七十五的番茄收成,土壤也從其他植物身上得到百分之七十五的養分,加起來,一年可以有百分之三百的收穫量。其中一半給人類,一半留給大自 然。 有一句格言,針對人類與其他有機生物互動的原則,是這樣說的:「你與別人分享的愈多,就會有更多的東西可以與別人分享」。當你面對自然界所有其他生物,少許的寬大與慷慨,將會受用無 窮。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