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全面排猶之後,一個又不願逃離又不敢反抗又不願被殺的猶太人,該如何在柏林生存下去?

《最後一役》裏這樣寫到,實在讓人難以置信,所有納粹受害者中,最容易被仇恨和迫害的那些人,他們還在頑強活着。他們生活在小隔間裏、壁櫥裏、潮溼的地窖裏、不通風的閣樓裏。一句話:

他們就像老鼠一樣苟活着。當戰後他們又出現在大街上,回到原來的家裏,鄰居都很奇怪。因爲鄰居們以爲,他們早就死了,早就不知道在哪個集中營裏化成灰了。其實,他們比死還難受。

他們不敢上街,不敢生病,就算病了,也不敢請醫生。他們中的很多人,幾年沒有見過太陽。有人要奇怪了,他們不吃東西嗎?這就要說到很多好心的柏林人了。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幫助這些猶太人。也有一些運氣好的,比如50多歲的西格蒙德夫婦,就跟默林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女兒,一起生活在一套兩居室裏。他們甚至冒了一次險。

她去看了一次牙醫,而醫生相信了默林的說辭——這是來走親戚的表姐。至於是真信了還是他跟默林一樣,是個好心人,就不得而知了。反正,1933年柏林有160564名猶太人,至柏林被解放前,大概還有6000位——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因爲跟德國人結婚而被保全。真正躲起來卻未被抓到的,有說是1400人,有說是3000人。

《最後一役》裏說,他們之所以能在納粹鐵蹄下活到1945年,只因他們練就了一項本事——幾乎把所有情感都壓抑下去的能力。他們善於隨機應變又頑強不屈。然而,很多人無法忍受不見天日的生活,鋌而走險,到大街上曬曬太陽,看一看白天是什麼樣子。一些被抓走了,一些僥倖又回到了地下。我們知道,日本有忍者,但相對而言,這些猶太人,纔是真正的忍者。(本文照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