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老照片:二姐張允和小時候是張家的「混世魔王」,她生來身體羸弱,愛哭愛鬧,爹媽疼愛有加。長大後開始變得活潑、開朗、樂觀、健談,張家姐妹聯絡多由她從中忙前忙後,是姐妹四個中的主心骨,也是最有組織能力的一位。

張允和12歲之前就熟背唐詩宋詞,並對各位名家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譬如她喜歡納蘭性德,別人問她原因,尚在年幼的張允和仰著小腦袋回答說:他的詩有真感情,文字綺麗。。圖右二為幼年時的張允和

民國老照片:張允和(右)與同學合影。那一年她芳齡18。。。張允和的詩詞、書法、崑曲造詣都很深,這些方面她是名家。

張允和的曾祖張樹生,是李鴻章的得力幹將,淮軍第二號人物,曾任兩廣總督。傳至父親這一輩,家有良田萬頃,單是每年租糧就有十萬擔之巨。父親不喜軍政,獨愛投資辦學、結交文化教育界名人。其母親是崑曲研究家。典型的書香家庭。

張允和嫁給了「拼音之父」、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兩人感情極深,稱得上是執手偕老、相濡以沫。2002年,張允和夢中逝世,享年93歲。

張家四姐妹之大姐張元和(圖右)與妹妹張允和合影。

大姐張元和屬於那種標準的大家閨秀,她文靜端莊、典雅秀美。張家一門均熱愛崑曲,張元和不僅自己喜愛,而且還嫁給了崑曲名家顧傳玠。由於兩家地位懸殊,當時引起很大轟動。

張元和不是簡單的崑曲票友,她是著名的崑曲度曲家(清唱),很多崑曲藝術家都曾向她請教。張元和2003年病逝於美國,享年96歲。圖為1974年的張元和

四妹張充和被譽為「最後的才女」。她在不到一歲時便過繼給二房奶奶做孫女,這個奶奶極其疼愛她,花重金請名師栽培,張充和是那種天資極高的女子,四歲背詩,6歲識字,古籍卷帙苦讀深究,文化功底深厚。

16歲養祖母去世,張充和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張家生活優渥,更難得的是,其父開明,張充和經常與姐妹們一起踢球、唱崑曲、辦家庭刊物,生活優雅而快樂。

張充和是傳統文化教育出來的,她沒學過西學。考北京大學那年,她的國文居然滿分,把閱卷老師驚艷了一把。但是數學成績為零分。北大惜材,加之家裡通融,最後破格錄取。

張充和的追求者無數,其中就有著名詩人卞之琳,那首: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就是詩人為張充和寫的情詩。張充和最終嫁給了一個老外,漢學家傅漢思,並隨丈夫赴美。他們白頭偕老一輩子。

出國後,張充和在哈佛、耶魯等名校任教。張充和是小楷大家,被稱作當代小楷第一人。她同時也是崑曲研究專家。2015年在美國逝世,享年104歲。圖為張充和崑曲扮相。

老三張兆和大家都比較了解,她在四姐妹中比較老實,容易害羞。圖為她帶著兩個孩子準備去西南聯大時拍的護照照片。為什麼要辦護照?因為當時正值戰亂,要取道香港和緬甸

文學大家沈從文與張家老三張兆和,本是師生關係,張架不住沈從文一天一封情書,最終答應了婚事。

沈從文、張兆和(中間)在友人家合影。左邊那位女子,有人說是小三兒高青子,但不敢確定是其本人。

張兆和與沈從文。。。張兆和2003年去世,享年93歲。張家四姐妹個個高壽啊!

四姐妹合影。前排左為二姐張允和,右為大姐張元和。後排左為四妹張充和,右為三妹張兆和

四姐妹與父親合影

民國老照片:三位姑爺合影。由左至右:大姑爺顧傳玠、三姑爺沈從文、二姑爺周有光。一家子名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