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拍不出來,而是寫不出來導不出來,請聽我細細道來。一、拍奮鬥和裸婚時代的時候,整個社會風氣很正,沒有很強烈拜金主義。二、當時的發展空間基本上都在國內,有好多的領域沒有開發,屬於自給自足的狀態。三、當時沒有關於奮鬥,裸婚時代的劇本,也沒有人貼近生活去體驗。綜合下來當時的社會只要上了大學文憑夠了,工作基本上都有著落。反觀現在,整個社會高度發展,大學生畢業,基本上不會包分配,而且每年都有七八百萬的大學生畢業,現實當中的年輕男女,都敗給了高房價高彩禮。當然,政府也有壓力,那麼政府就會提倡大學生創業,政府給與支持,以至於現在掙了錢才是王道,彩金主義盛行,就拿電影小時代來說,裡面的拜金女,簡直就是活脫脫的當下,所以,以現在的社會發展和價值觀,很難再寫出像奮鬥裸婚時代的劇本。


一.時代不一樣了,現在是流量的時代,流量為王,現在的熱點就是娛樂至上,綜藝節目明顯更吃香了。

二.勵志片向來都是小眾劇,主旋律還是愛情片,市場的需求註定如《奮鬥》的勵志片只能等待恰當時間點恰當的劇本來面世咯。

三.未來會有你喜歡的勵志片的,等待吧,勵志勵志當然是久久來一發才更勵志,年年有這類型估計誰也受不了,愛情片就是永恆的旋律了哈。


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觀點不同,同樣90後的觀念也有所不同,而目前導演即便是70.80的導演,想拍那樣的片子,也要有市場需求,有投資人,有廣告贊助。


時代不同了,昨日之日不可留,導演的思想也同從前不一樣了。


感謝邀請,個人觀點如下:那些60後,70後,80後的奮鬥史,婚姻觀,價值觀,價值取向等等勢必在當今飛速發展時代被新生力量所掩蓋.然而藝術本身的性質就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綜上所述,我認為不是導演拍不出,而是市場不是像以前那麼需要,藝術必須作為先驅,引領時尚,引領主流的價值導向……鄙人拙見,感謝讀閱…


你說的這幾部電視劇都是那些60後,70後,80後的奮鬥史,婚姻觀,價值觀,價值取向!我認為不是導演拍不出,而是再拍的話,市場需求量不大,藝術是源於生活的,引領時尚的,引領主流潮流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