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郝楠楠/文 王訪賢/圖

  12年前,沒有人相信,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能發展出旅遊產業。

  雖在平原,但泰山村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多數轄村都位於山坡之上。2007年以前,泰山村村民的生活環境是颳風滿臉土,下雨滿身泥,山上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經濟條件落後,泰山村曾是新鄭的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2007年開始,泰山村開始了全新蛻變,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先後被評爲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河南省最美鄉村等,村民人均年收入也達到了3萬元左右。

  【記憶】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這裏的村民被路絆住了腳步

  楊春連是1993年嫁到泰山村的。聊起那時候對泰山村的記憶,楊春連說,一嫁過來就“後悔”了。

  她也是農村人,但楊春連沒想到的是,泰山村能破成這個樣子。“結婚的時候,一到村裏,我連路都不會走了。”楊春連說,“路上都是土,漫過了鞋底兒,我的小姐妹笑說這裏的路,掉一塊肉下去都找不着。”

  更可怕的,是下雨之後的土路。路上的泥水一腳深,出門必須得穿着膠鞋才能走路,再加上土路本就坑坑窪窪,一場小雨下來,十天半月,泥水也幹不了。因此,在泰山村還有一句打趣兒的話:人不留客路留客。

  關於泰山村的路況,楊春連還講了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事兒。“每年收麥季節,因爲麥田在山上,收割機上不去,大家夥兒需要拿着鐮刀割麥。紮成捆之後,再用農用四輪車拉回家。路太難走了,拉一趟麥子,我們路上能翻六次車。”

  因爲是石頭山地,小麥收成並不好。之後,楊春連有了孩子,丈夫爲了提高家庭收入,開始在外地開大型貨車,她也徹底成了一個家庭主婦。因爲路不好走,楊春連的活動範圍,幾乎都是在泰山村的轄區範圍內。

  其他村民家庭環境,也都跟楊春連家差不多。外出打工是一個選擇,還有的人在附近靠採石賺錢,平均下來,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變化】修路、挖井、填坑、種樹 貧困村要“創造”出旅遊業

  泰山村的變化發生在2007年。

  這一年,以泰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喬宗旺爲領導的支部委員會,對泰山村的發展提出了發展模式和發展思路。

  “我們的發展模式是‘ 發展依靠羣衆、發展爲了羣衆、發展的成果由羣衆分享’走集體發展共同致富的道路;我們的發展思路是‘ 以孝治村、生態富村、文化強村、旅遊活村、科技興村’。”喬宗旺的話擲地有聲。

  之所以選擇發展旅遊產業,跟泰山村當地的可再造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文化分不開。泰山村距離鄭州市約15公里,距107國道僅3公里,距國際機場20餘里,與多條繞城高速擦肩而過;同時,當時泰山村的的山體情況植被覆蓋率雖低,但能夠實現再種植。

  在文化氛圍上,泰山又名“太山”,史書稱西泰山,上古之時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大會諸侯,以黃帝臣“太山稽”之名命山,沿用至1983年,後更名爲“泰山”。豐厚的文化底蘊,也給了泰山村旅遊產業發展的機遇。

  模式和思路制定好了,實打實幹起來,面對的困難可不少。

  “2007年,這裏依然是外面的人進不來,裏面的人出不去。想要發展泰山村,想要實現旅遊產業助脫貧,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道路問題。”喬宗旺說。

  道路的規劃可以用“三環十二縱三放射”來總結,圍繞着泰山村建設,打通通往外部區域的道路。建成之後,總長20多公里,屬省級二級公路,連接了泰山村的九個自然村和規劃中的各個景點。此外,道路建成之後,陸續安裝了路燈約1600盞,方便村民夜間出行。之後,打井飲水,改變村民取水難的情況。

  緊接着,喬宗旺又對泰山村所轄的9個自然村進行了統一規劃。“村民的房屋大多數建在山體或者高坡上,十分分散,同時又造成了土地資源的不集中。”喬宗旺說。於是,以他爲代表的支部村委會,開始挨家挨戶走訪,勸解村民,接受房屋住宅的統一規劃,也就是把原房屋拆掉重建,把村民集中在一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村民搬進了新建好的樓房,另一部分規劃的房屋,全部租售給了周邊的遊客或村民。

  在村民安置妥當之後,蓄水填坑、山體綠化、森林、溼地公園建設、引水工程等陸續展開,泰山村越來越接近喬宗旺心中的樣子。

  “在這期間,有很多在外地打拼的村民,回到了泰山村,加入了建設隊伍,大家對泰山村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喬宗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故事】這條民俗街上的女老闆 不少曾是家庭主婦

  在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的同時,泰山村進行了文化景點的建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千稼集景區。

  千稼集是環泰山而建,全長約1公里,在原有的荒山荒溝的基礎上設計而成,規劃包括紅色文化教育區、民國風情展示區、原味鄉村體驗區、文化創意街以及大型遊樂園五大主題篇章,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

  開頭提到的楊春連,就是在千稼集民俗街建成之後,做起的玩具生意。

  “從來沒想到泰山村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而我自己也能從家庭主婦變成一個小創業者。”楊春連提起現在的生活,臉上掩不住的笑意,“村裏的政策好,我們在這兒做生意,能免去3年的租金。現在店裏主要是我一個人看管,每天的營業額500~1000元不等。”

  楊春連很滿意,這對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更讓她開心的是,自己做了生意之後,丈夫終於不用幹開貨車這樣高風險的工作,家裏也買了車,現在丈夫就在附近跑出租車生意,每天都能回家。

  河南商報記者從景區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處瞭解到,在千稼集商戶中,泰山村本地的家庭主婦佔數不少,甚至有的女商戶已經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依靠。

  喬瑞芳今年30歲,在到千稼集開店之前,她在家裏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婦。“以前家庭收入都是靠丈夫,現在我在千稼集開了7個店,包括奶茶店、便利店、酸奶店等,奶茶店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的營業額能達到2萬元左右。”喬瑞芳笑道,“有了自己的事業,人也變得更自信了。”

  “現在泰山村村民平均個人年收入能達到3萬左右,通過旅遊產業實現就業的本地村民約有300~400人。”喬宗旺說。

  (編輯 呂瑞天 華麗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