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的四個飛應該是成飛、沈飛、西飛、商飛,哈飛應該不如商飛了現在,畢竟打飛機的研發難度也很高,但是肯定沒有重飛,甚至都沒有聽說過什麼重飛。如果就最強的四個飛研發能力排名,那麼我想應該是成飛、西飛、沈飛、商飛。

成飛代表作是什麼?是殲20第五代隱身重型戰鬥機,還有殲10系列第四代中型戰鬥機,還有外貿的拳頭產品,FC1梟龍戰鬥機,成飛一直是我國高端戰鬥機的代表企業,他幾乎包攬了我國航空兵器發展的最高成就,就近年來而言,其殲20和殲10以及梟龍等戰鬥機都體現出非常高的設計和製造水準,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全都是原創作品,沒有仿製,堪稱第一。

接下來應該是西飛,西飛的運20大飛機是我國大飛機系列中第一款投入實用的飛機,運20已經量產服役,裝備了一整個運輸機師,還將會改造成預警機,而且已經改造為大型加油機,一舉解決了我國軍用大飛機平台匱乏的現狀,使得我國有機會在大型加油機和戰略預警機上取得突破,而且西飛的FBC1飛豹戰鬥轟炸機和轟6K戰神轟炸機以及在研的轟20轟炸機等都屬於我國現役裝備中性能精良的先進產品,研發能力非常雄厚。

接下來該是沈飛了,沒錯,沈飛在艦載機殲15項目,以及蘇27系列戰鬥機國產化和升級上有著非常高的成就,但是沒有辦法的是,這個問題問的是研發能力,沈飛最精的應該是仿製和提高能力,而不是獨立研發的能力,沈飛迄今為止還沒有脫離仿製研發成功過一款戰鬥機,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但是也體現出老大哥企業在創新上的缺陷。

商飛不說了,就是一個生產製造大型客機的企業,他的研發能力雖然很強,但是必須要符合市場的要求,因此還是注重引進國外的先進和理念和設備,因此就獨立研發來看,還不如以上幾個軍工企業強大,還需要時日去積累。


中國航空工業的版圖中並沒有重飛。中航旗下的重要子公司和當家產品如下。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沈飛):紅旗-1地對空導彈、殲-5、殲-6、殲-7、殲-8、殲-11、殲-15、殲-16、FC-31。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飛):殲-7、殲-10、殲-20、FC-1。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飛):殲轟-7、轟-6、運-7、運-20。

中航工業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飛):直-5、轟-5、直-9、直-15、直-20、運-11、運-12。

中航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強-5、教練-8、教練-10。

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運-8、運-9。

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直-8、直-11、武直-10。

中航工業石家莊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運-5。

中航工業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航空發動機、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

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AG300...等 各型民用飛機。

其中成飛其主要經營戰鬥機和飛機零件業務。其零部件包括ARJ21的機鼻、諾斯羅普·格魯曼的飛機零部件、波音機尾件、空客A320、A380起落架艙盒、地板件和隔框等。其除了四代機殲-10外,最令人矚目的產品當屬殲-20。

而沈飛更被譽為「中國殲擊機搖籃」,它也是我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殲擊機設計製造基地。例如我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我國第一架超音速殲擊機:殲-6,我國第一架雙倍音速殲擊機:殲-7……目前沈飛也在獨立製造我國第二款五代機:殲-31。此外它還生產了我國第一枚地空導彈:紅旗一號,還有航空部件的生產。


這個重飛是什麼鬼?我孤陋寡聞表示沒有沒聽說過,我只知道中國有9大飛機製造廠分別是成飛、沈飛、貴飛、昌飛、西飛、哈飛、洪飛、商飛。這是飛機製造單位後面還有想配套的研究所,比如沈飛/601所/112廠,成飛/611所/132廠。

其中每個飛機製造廠的分工不同,比如西飛製造運輸機,成飛和沈飛製造戰鬥機。其中沈飛可以說是我國航空工業的基礎和起點,當年中國的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殲五就是誕生於此。代表機型殲11系列、殲16、殲15,目前還正在研製FC-31五代隱形戰鬥機。可以說在殲20量產之前沈飛是保衛中國領空的絕對主力。

而作為中國人驕傲的殲20則誕生於成飛,殲10系列同樣也是成飛研製的。其實成飛和沈飛當年是一家,後來脫胎於沈飛,成立了成飛,不過近年來成飛創新能力顯著,似乎有超越沈飛的架勢和潛力。

西飛同樣不遜色,像轟6K,殲轟7A,運20,預警2000等特種飛機,可以說西飛開創了我國現代化空軍作戰體系的先河,使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了一支現代化、信息化作戰能力的空軍。

哈飛則是研製直升機,網路上熱傳的作為「20」時代之一的直20就出自於哈飛之手。


首先我國的航空工業中研製戰機的企業並沒有重飛,還有除了沈飛,成飛,哈飛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研製單位就是:西飛。至於哪家研製能力較強嘛,其實沒有什麼誰強誰弱的定論,因為這些研製單位都是受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的統一領導,並不是各自為政的。因此,根據我國國情需求,各家就有了不同的分工,研製內容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他們都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頂樑柱,沒有誰強誰若之分。

沈飛:他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長子,是我國的航空工業的起點於發源地。從第一架噴氣飛機殲5,到殲8這是沈飛對蘇聯米格系列飛機的仿製於改進。從殲11到殲16是沈飛對俄羅斯蘇-27系列飛機的仿製於改進。幾十年來這些戰機撐起了我國廣闊的碧海藍天。不過在四代機的研發中,沈飛推出的殲31戰機略微有點不給力,很多人說沈飛在多年的仿製中已經喪失了自主研發的創新能力。說歸說,也還是不影響沈飛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龍頭老大。

成飛:1970年為了應對來自北方的威脅,中央決定恢復已經擱置了幾年的殲9項目的研製,為推進研製工作,601所的殲9設計大隊將離開瀋陽,帶著大批的圖樣資料奔赴成都,在成都組建了:601成都分所。這也就是後來的611所,即現成飛負責戰機設計的研究所。在幾十年里,成飛先後負責殲7系列飛機的改型,以及梟龍戰機,殲10,殲20的研製工作。尤其是殲20的成功研製使得我國的航空工業水平邁上型新的台階,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擁有四代機的國家。這也使得成飛一時間風光無限,有蓋過沈飛的勁頭。

西飛:主要負責的是大型運輸機與轟炸機的研製,我國現役最先進的運輸機:運20就是出自這裡。殲20的成功研製一舉解決了我國長期以來嚴重缺乏大型運輸機的歷史,使我國軍隊的戰略運輸與投送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另外,飛豹戰鬥轟炸機以及轟6K戰略轟炸機也都是出自西飛之手,目前還經常有一些西飛在研製轟20戰略轟炸機的消息,如果轟20研製成功,這無疑是我國的國之重器。

哈飛:主要負責的是直升機的研製。如直5,直9以及其改型等。我國裝備的大部分直升機都是出自這裡,包括現在風頭正盛的直20在內。可以說哈飛也是為我國的航空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飛機研製單位如昌飛等。不過這些都沒什麼先後排名之分,只是分工不同,都是組成我國航空工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題主說的四飛中的重飛不知道所指哪個?一個是重慶通用動力飛機有限公司,這個造一下直升機,民用的,另外一個是重慶天驕航空動力有限公司,這個專門造發動機的,中烏合作,從烏克蘭引進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在去年航展上也展出了多款發動機,但是基本上都是現有改進型。中國真正的四飛應該是西飛,沈飛,成飛,哈飛。重飛還是算不上的。

這幾家分工不同,西飛主要生產運輸機轟炸機,沈飛和成飛主要生產戰鬥機,哈飛主要生產直升機。要說哪家研發能力最強還真不太好比較,畢竟領域不同,但是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那還是成飛更厲害一些,如果排序的話那是成飛>西飛>沈飛>哈飛。

第一位,成飛

成飛也被軍迷稱為成洛馬,被成為中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可見軍迷對其讚譽之高。之所以被為成洛馬,是因為我們首款自研的輕型戰鬥機殲10和首款四代機殲20都出自成飛之手,而美國與之對應的F-16,F-22也恰好都出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以成飛就被稱之為成洛馬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殲10,殲20都是我國獨立自主設計研發的,沒有絲毫借鑒國外的設計,而且性能先進。研發能力排第一當之無愧。

第二位,西飛

西飛,沈飛,哈飛目前生產的產品大都是仿製改進國外的產品,為什麼西飛能超越沈飛排第二呢?因為西飛有自主設計產品已經服役。西飛主要生產的轟6系列的確改進自國外產品,但是其自主設計製造的運20已經大量服役,另外還有一款大殺器轟20正在研發中,所以西飛超越沈飛排第二沒問題。

第三位,沈飛

沈飛是我國主要重型戰鬥機生產廠家,包括殲11,殲15,殲16等。從其產品可以看出來,基本都是蘇-27各種改,所以也被成為沈霍伊,同俄羅斯的蘇霍伊一樣,在一個蘇27上變著花樣的玩。當然沈飛並不是沒有自主設計的產品,也有,那就是FC-31,可以這個只是外貿型號,並未獲得軍方的認可,而且進度頗為緩慢。所以只能屈居第三了。

最後一位,哈飛

哈飛主要生產各型直升機,哈飛目前主要產品就是引進的海豚直升機各種改,比如直9WE,直9EH,直9EC,武直19,AC312A,AC312E,還有同法國合作直15,在固定翼上有一款運12也是改自他國產品。總之哈飛同沈飛有的一拼,就是改改改,自研能力比沈飛還差。排在最後不冤枉哈飛。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成飛,西飛,沈飛,還是哈飛,都是我們中國重要的軍工企業,期待能拿出更優秀的產品來武裝我們的國防力量。


我給你說,這幾個公司的研究方向不一樣,成飛主要生產戰鬥機,沈飛主要生產重型戰鬥機,西飛主要生產的是大型運輸機,哈飛主要是生產的是直升飛機

你要問創新能力,成飛和西飛都挺不錯的,成飛有J10和J20,西飛有Y20鯤鵬,還有一大堆預警機(其實也是基於運輸機平台)

沈飛最近兩年創新能力上不是很足,只有一個J31而且並沒有裝備部隊(據說這飛機是外銷用),再加上有j10和j20這種高底搭配,j31的位置很尷尬。

總體來說我比較看好成飛和西飛,之前去黃田壩也路過了132廠,看見了一架試驗機,戰鬥機的聲音是真的好聽。


重飛?第一反應我懵逼了三秒,然後立馬去搜索了一下,發現出來的結果有點尷尬。發現果然如我所料,重慶壓根沒有大的航空企業,有的只是通用航空企業,也就是飛小飛機的航空公司。所以這個重飛是不存在的,我們用西飛取而代之。我國航空工業是在前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早期的發展非常有蘇聯特色。不過後來因為和老大哥撕破了臉皮,轉而我國航空工業發展中國的印記開始變得明顯起來。

我國如今的航空工業布局已經非常清晰,各個單位分工明確。西飛全稱中國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有限公司,主要研製大飛機,比如運輸機和轟炸機。運輸機領域除了西飛之外,還有研製運-8和運-9的陝飛也很厲害;成飛和沈飛主要研製戰鬥機,比如殲-7,殲-8和殲-10等;哈飛全稱中國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有限公司,主要研製直升機。直升機領域除了哈飛之外,還有江西景德鎮的昌河飛機工業有限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做教練機的貴飛,洪都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和做客機的上海商飛。說到研發能力,我想說革命工作分工不同。這幾家航空企業這些年來都潛心發展,各自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研發能力都有巨大的進步。其中西飛和成飛在創新工作上尤為突出,研製出了多款有著真正中國特色的戰鬥機。先說說西飛。西飛最開始是仿製起家的,最經典的作品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轟-6轟炸機。西飛鼓搗轟-6鼓搗了幾十年,從最開始的前蘇聯圖-16轟炸機,搞出了今天轟-6H,轟-6K,轟-6J,轟油-6……等等一大批圖-16的徒子徒孫。其中轟-6K是目前轟-6家族最出彩的一款,最大航程摸上了8000公里,還能發射巡航導彈,讓我國勉強擁有了遠程戰略轟炸機。而且,經過央視證實,新型的下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研製已經上路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看到西飛一飛衝天。

除了轟-6之外,殲轟-7和運-20也是西飛的產品。殲轟-7的氣動設計是我國第一次脫離前蘇聯影子的嘗試,研製出了第一款完全中國特色的戰鬥轟炸機,讓海軍從此有了強有力空中支援。運-20就更不用說了,是我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戰略運輸機,最大載重66噸,是目前亞洲範圍內(俄羅斯屬於歐洲)最大的運輸機。運-20已經裝備部隊,將會是我國空軍從國土防空型空軍向戰略空軍跨越的關鍵裝備。

再說沈飛和成飛。沈飛可以說是共和國的長子,成飛則是在沈飛援助下建立的。而且成飛不辱使命,實現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了目前我國航空企業中創新能力最為突出的一家航空企業。成飛的產品世界聞名,有我國第一款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和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米格-21究極改進型,准三代的梟龍戰鬥機和我國第一款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和成飛的銳意創新相比,沈飛顯得比較穩。這就像一對兄弟,平時互相競爭,一個個性鮮明,善於創新;另外一個性格沉穩,一步一個腳印。沈飛這些年都只干一件事,那就是消化吸收蘇霍伊的蘇-27戰鬥機。在此基礎上,沈飛研製出了殲-11系列戰鬥機,殲-16系列戰鬥轟炸機和殲-15艦載戰鬥機。還通過自己自籌經費,研製了我國第二款隱身戰鬥機FC-31。現在網路上很多人噴沈飛,噴沈飛只會仿製,噴沈飛糟糕的殲-8項目。其實不能只抓住它的失誤,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不堪的沈飛為我國空軍生產了一半以上的第三代戰鬥機,是中國空軍有力的後盾!哈飛是玩直升機的,其最經典的作品就是仿製自法國的海豚直升機的直-9。直-9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通用直升機,經過我們幾十年的消化吸收,不斷魔改,至今的型號究竟有多少個一時之間已經難以數清楚了。有武裝的,有偵察的,有艦載的,有救援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直-9型號,沒有哈飛造不出的直-9型號。除了直-9之外,哈飛還有直-19和運-12等幾款產品,總體實力還是不錯的。如果用創新能力來描述研發能力的話,這幾家企業中最強的毫無疑問是不斷突破極限的成飛!

這條問題有點問題,中國沒有什麼四飛,重飛。準確說,中國航空工業按地方分目前比較大的有沈飛,成飛,西飛,洪飛,貴飛,昌飛,哈飛,商飛等公司。但是這些叫飛的公司一般是生產製造單位,而專門的研發部分,是配套的飛機設計研究所。

例如所謂的沈飛,具體分為負責製造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和負責設計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沈飛的主要產品有殲-8系列戰機,殲-11A/B/BS/BH,殲-15,殲-16等主力戰機。另外目前還在負責FC-31隱形戰鬥機的研製與試飛。可以說以沈飛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就超過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航空公司。

同樣傳說中的成飛,也分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飛的主要產品有最新的殲-20隱形戰鬥機,殲-10A/B/C/S等多款戰機,梟龍戰鬥機等,憑藉殲-20戰機超高的性能和工藝水平。論設計水平和製造能力,目前應該是中國航空工業最強的企業和設計單位。同時成飛還有大量無人機的研發和生產工作。不管是產品的性能,還是日常生產的產量都是中國最好的軍工企業。網友親切稱之為成洛馬。可見其的能力有多強了。

另外還有一個是西飛,具體包括: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和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他們的產品有轟-6K,殲轟-7A和運-20這樣的型號。除了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外,陝西省還有一個陝西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主要生產運-9和一些高新機。但是他們的設計主要是由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完成。可以看出,所謂的西飛的研製和生產能力也是相當驚人。

除了以上三大飛外,還有研製生產強-5,教-8和教-10的洪飛,也就是以前的南昌飛機研發和製造單位。洪飛就是洪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以及西南地區的貴飛,他們的主要產品是殲教-7,殲教-9以及最新的FTC-2000G戰機。另外還有昌飛和哈飛負責軍用直升機的研發和生產。商飛負責民用飛機的研發和生產......可能說我國航空工業可以生產目前世界上所有類型的現代化戰機。是世界少有的,擁有完整生產體系的國家,世界各國能做到這一點,也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三家了。當然這個裡面研發能力最強的還是我們常說的成飛。


中國四飛這個名號目前尚沒有聽說過,更加沒有重飛這個單位,只談談沈飛,成飛和哈飛吧。

瀋陽飛機工業有限公司被譽為我國殲擊機的搖籃,是我國飛機製造出的長子,它的前身是張學良1930年創辦的瀋陽機場,1951年正式創建,後幾度更名,1986年才更名為瀋陽飛機製造公司,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殲機設計和製造基地,有著軍品,民品,民機,第三產業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先後榮獲了多個國家級的榮譽稱號,擁有超高的開發能力,先後生產設計了殲五,殲11,殲15 ,FC-31等機型。

成飛,成都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的時間要比沈飛晚一些,1964年建成,是我國一五計劃中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一家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製造企業,主要研製航空武器裝備,民機零部件,是我國重要的殲擊機生產基地,獲得了400多項的省部級以上榮譽,在國際軍機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是全球排列第三的軍機廠家。

哈飛,全稱是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創建1952年,1986年更名為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是我國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航空複合材料的生產基地,擁有世界一流的加工設備,主要產品有Z9系列的武裝直升機,動力三角翼飛行器,z15直升機等系列產品,是我國空軍主要戰鬥機機型的研製單位,構造了國內一流的製造體系,擁有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第一種多用途之聲飛機直5就是由他製造的,直5之後,又有多種改進行飛機被製造出來。

不論他們之間的排名怎麼樣,他們各自分工,各有優勢,為共和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都值得稱讚。

【本文由琅琊利劍原創,禁止侵權】


先給題目糾正一下,重飛可能想表達的是昌飛(坐落於瓷都景德鎮)。按照國家航空工業分工要求,各家有各自的強項,主要產品定位也不相同。比如:昌飛主要產品是直升機,比如直8、直11以及直-10系列,沈飛、成飛以戰鬥機、無人機為主,哈飛主要是輕型運輸機、輕型直升機。然後題目中漏了很重要的西飛,中國大飛機的搖籃。

要是論研發實力,從近年航空工業成果看,首推成飛,接下來就是沈飛、西飛等。大至拿三家說明一下相應成果,好壞主要看各人見解。

一、成飛

成飛當年依靠沈飛給的殲-7起家,陸續完成了殲-7的各種改型,以及FC-1「梟龍」、殲-10、殲-20研製工作,將中國航空工業水平一下拉到國際領先位置。產品不僅在國內大量服役成為主力,還大量出口創匯,實力強勁。

二、沈飛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龍頭老大,從殲-5、殲-6、殲-7、殲-8,再到殲-11、殲15、殲16一路幾乎把數字完美按順序填了一遍。不可否認在中國航空現代化進程中佔據重要地位,不過隨著成飛的異軍突起,龍頭老大地位好像有點危險。希望在接下來的FC-31上能有更大的作為。

三、西飛

中國大飛機的搖籃,主力型號包括:殲轟-7「飛豹」戰鬥機、轟-6系列、運-20運輸機等。作為老牌大飛機製造廠商,在戰略轟炸機領域還是要加把勁,畢竟轟-6已經太老了,大家所期待的轟-20遲遲不能露面,這才是更現實的需要。

對於我國航空工業企業定位、布局,完全按照國家要求,各有其擅長的一塊。因此大家就祝各大集團能拿出好產品,有成果才有好成績,才能更加充實、壯大我軍裝備實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