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莫斯科時間臨晨4點。在歐洲中部長達3000公里的蘇聯西部邊境上,突然響起了隆隆炮聲和馬達轟鳴聲,德國法西斯這股禍水在西歐得逞後終於沖向了東方,從這一天起,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戰鬥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爭——蘇德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一共有4000萬軍人參加到這場血與火的廝殺,造成蘇聯包括860萬軍人在內的2700萬人死亡,德國對蘇作戰也付出了420萬軍人和300多萬平民的生命,引致自身的毀滅。

人們談到德國對蘇聯發起的「閃電戰」時,通常用突然襲擊來定義,襲擊是事實,但是並不突然,當年德國對蘇聯的進攻可以說是必然襲擊。為什麼呢?任何戰爭不是沒有徵兆說打就打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有政治的訴求才會發動戰爭。說他是突然襲擊只是在戰術和戰役行動的層面上的。

法西斯德國要進攻和消滅蘇聯,幾乎是人盡皆知的秘密。因為蘇德之間有很深的歷史矛盾;俄羅斯人的建國史就是和日耳曼人爭奪波羅地海沿岸地區的歷史,希特勒建立他的納粹政權的立國基礎就是要向東方進行擴張來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目標就是消滅蘇聯。

1923年政治上剛起家的希特勒在德國慕尼黑髮動政變失敗,在關進監獄並受到優待的情況下,他口述寫下《我的奮鬥》一書;在書中希特勒為一戰戰敗後的德國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那就是如果要在歐洲取得領土,只有在犧牲俄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那裡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麵包。

納粹宣傳部長戈貝爾解釋說:征服俄國才能征服歐洲,誰擁有歐洲,誰就是世界的主宰。希特勒還認為,與同樣屬於高貴「種族」的英法等國家進行戰爭是次要的,其意義僅僅是為了同蘇聯進行戰爭掃清障礙,俄國這個「劣等民族」的國家,信奉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才是西方文明的頭號敵人。

1933年希特勒執政後,馬上擴軍備戰,同時拉義大利和日本入伙,在1935年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這就決定了對蘇聯戰爭是不可避免。很多人不明白希特勒為什麼要東西兩面開戰,現在應該知道了,打蘇聯才是希特勒的目標;打垮法國,用軍事力量壓迫英國迫使其不能作為,就是對蘇聯動手的時間了。

而另一邊的蘇聯了,其實也非常清楚這一點的。過去蘇聯的假設敵是波蘭,這個時期也轉變成為德國,蘇聯的軍事準備也以應付法西斯進攻為中心。如果說斯大林對希特勒的進攻缺乏準備是有失公允的。戰略上的準備很早就開始了,不足的只是臨戰準備。

在戰爭打響之前的十年間,蘇聯的國防投入幾乎與經濟建設相等,這十年經濟建設的投入大幅度縮減,人民的生活非常拮据;在這裡不得不稱讚俄羅斯人民,這十年的戰爭準備期間,全民族人民沒有怨言,大家都懂得「落後就要挨打」,積極支持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軍備。倘若斯大林沒有這十年的戰爭準備,軍事資源的後遷,希特勒三個月打垮蘇聯的計劃不會出現意外。

在蘇聯1939年以前「法西斯分子」已經是敵人的代名詞,儘管此時還沒有開戰;斯大林曾經希望和英法合作,東西夾擊德國;但英法只想把禍水東引,在1938年英法和希特勒達成《慕尼黑協議》;斯大林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於是他也和希特勒實行和解,次年8月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9月又簽訂了《蘇德友好邊界條約》,希特勒和斯大林簽訂條約的目的也很清楚,他要先穩住東方,集中力量對付西方,因此他簽訂條約的目的不是為了和解,只是為最後的攤牌掃清障礙爭取時間。

希特勒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打垮了法國後,就對德國將軍們說明,雖然和俄羅締結了條約,但是條約只有對我們有用的時候才有遵守的必要,一旦我們在西方騰出手來就可以對俄國作戰。原本打算坐山觀虎鬥的斯大林看著法國短時間就被徹底打垮,一面大罵法國人無能,一面和蘇共政治局赫魯曉夫說:現在希特勒肯定要打破我們的腦袋了。

不久後蘇聯的民用工廠全面轉入軍工生產,除了最新式的戰鬥機蘇聯比不上德國,其他的武器產能蘇聯大都超過德國。1940年初蘇聯軍隊總人數只有約280萬人,達到1941年春迅速增加到500萬人,只是部隊裝備大多還是老舊的武器,沒有來得及完全更換;而這是因為法國倒下的太快了,斯大林和希特勒簽訂合約,同樣也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曾經有一位史學家說:戰前的蘇聯是一部功能強大、但還沒有組裝完成的機器。

斯大林自己後來也說過,假如德國入侵蘇聯推遲一到二年,蘇聯軍隊將會佔據全面優勢!斯大林太需要時間了,他還沒有來得及訓練更多的軍官去接替那些被他「清洗」掉的將領,德國的戰車已經開到家門口了!

縱觀整個歐洲戰場,英法和蘇聯如果早期聯手,戰爭的進程將會被改寫;法西斯的荼毒也許就是微不足道的了。而戰爭過程如此艱難,根本實質是東西方政權博弈、妥協才造成無法彌合的巨大災難!

當一個民族面臨可能的戰爭時,人民唯一該做的是團結一心,聽從祖國召喚,做有利於人民的事,不計個人得失,少說廢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