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祭祖,踏青、插柳、植樹、放風箏……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隨著一年年的緬懷與思念,我們的民族和文化綿延不息。

今天小陽光和大家分享清明節作文如何寫?關於清明節成語、詩句以及段落。

清明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祭祀節日】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及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祭祖的意義】

清明節祭祖要明確其真正的目的和用意。傳統節日清明節本來就是祭奠先人的,國家將清明節定為法定假日,其目的是讓我們更好地記住先人,感恩祖輩,繼承尊老愛幼的美好傳統,如果把祭奠祖先當做是為了完成某種義務,那就失去了弘揚清明節文化的真正意義。

【作文立意方向提示】

懷念逝去親人

緬懷先烈

懷念和感恩

弘揚傳統的節日文化

【寫作結構舉例】

記敘文寫作結構提示:

開頭:

看:清明節景色,

祭: 怎麼樣掃墓,祭祖過程及感受,回憶與故去親人在一起的時光。

結尾:寫過清明節感受。

【附錄一:清明的來由傳說】

來由之一: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相關的諺語

鯉鯽親魚強育肥,適時栽種葦藕芡。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遼西)

清明浸種,穀雨下秧。

清明堆足肥,秧田有根底。

清明掙眼,一棵高粱打一碗。(遼寧)

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後。(四川)

清明前,去撒棉;春分後,去種豆。(江蘇)

清明早,小滿遲,穀雨種棉正相宜。(山西)

清明前好種棉,清明後好種豆。(廣東)

清明穀雨緊相連,種過棉麥種大田。(遼寧)

清明姜,穀雨秧。(廣西)

清明後,緊栽樹。

清明不落雨,稻麥出不齊。

清明節相關的古詩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 明 夜

(唐)白居易

  •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寒 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 門 即 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 明

(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破 陣 子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

笑從雙臉生。

採桑子 ? 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

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清江引 ? 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遊

  •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節相關的段落

1、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清明這一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祭奠已故的先烈與親人。在這一天往往下雨,故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之說。

2、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著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裡默默的說:「安息吧!烈士們,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想到這裡,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扣人心弦的旋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

3、清明節到了,每每看見一束束鮮花插在墳頭,就知道又有一個生命永遠離我們遠去,而他們且可以遠離這充滿險惡的人世間,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唉,人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時生死並不能由你自己。

4、清明到來,獨在異鄉的星空下,久遠的深情如潮而至,點點,都是故鄉的回憶,滴滴,都是思念親人的淚水。路遠,雙腳踏不上歸鄉的路途,一顆心卻早已飛到父母雙親墳頭的旁邊,多想在父母的身旁哭訴多年的悲傷。

5、清明的天,是陰的;清明的雨,是澀的。在今天這個不平凡的日子裡,讓我們用心請來緬懷先烈與親人。

6、走在陵園的小道間,一切彷彿都如此耀眼,似乎他們也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烈士之所以被稱為烈士,是因為他活著為人們作貢獻,即使他死了,人們也會記住他。他的路比我們所走的更陡更險,他的事比我們更難更高!

7、又是一年清明時節,離開母親已經19年了,在19年里,不知道用多少滴眼淚對母親的懷念、思念、想念之情。有時不得不去相信命運,有時不得不相信宿命,有時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這就是事實和現實!

8、馬上又到清明節了,突然有一種想要盡情宣洩的感覺,積攢了許久的思念突然被一種強烈的念想驅動著,靈魂深處隱忍的痛處,還有那總會不由在夢境中出現的回憶,似乎終於可以在某一個日子裡,獨自默守著一座刻著親人名字的石碑訴說了。

9、清明節,我來到媽媽的墳墓,思念之情越發沉重;深呼吸,放鬆;也禁不住黯然淚下!想將淚水吞到肚子里,比什麼都難;難道是對母親想念的一種方法嗎?難道是對母親思念的一種表達嗎?

10、清明節是緬懷故人的日子,是充滿悲傷之日,這一天連老天爺都與我們這些失去至親的人們一同哀傷,一起落下思親之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