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規律作息是一種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可是每天都按部就班的,像一個機器人在進行程序一樣,然後心理方面會不會對這樣的規律作息很不喜歡了?產生疲憊感又要如何繼續維持?

或者有時候做一件我並不喜歡的卻有益的而且必須堅持完成的事情,如何保持心理一直鬥志昂揚?


講講我的作息吧

早上6:50起床 洗漱 燒早餐並且準備帶去公司的午餐 7:40左右出門 10:30一包每日堅果或一個水果 11:30午餐 12:30-13:20午休 16:30一樣水果 19:00下班到家跑步一小時或者健身「雷打不動」22:30:23:00睡覺

中間省略了很多 但是我每天都很規律 並且我很享受 有時候的確也會疲憊這種 但是我清楚的知道 如果我打破這種規律放肆自己 我一定會後悔的(因為之前出現過)所以我不會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並且時時告訴自己 現在的規律能夠讓我以後年輕十歲


規律作息又不是每天做一樣的事情,怎麼會心理疲倦無聊。

上學每天七點半起 晚上十一點半睡 每天都精神滿滿去迎接新的一天的學習和有趣的事兒……

不無聊


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很無聊好嗎?


我和你遇到了同樣的疑惑。

大學比較放縱自己經常熬夜到一兩點,早上睡到八九點,午睡一兩個小時,晚上睡不著就接著熬夜。。。我內心覺得這是不好的作息習慣,經常會因此情緒低落,所以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調整作息的嘗試,或者勤工儉學,或者連續幾個月預訂圖書館早晨的簽到座位,強迫自己早起,有成效嗎?當然是有,早起的日子沒有罪惡感,心態好很多。但是現在的我仍然處在兩種狀態交替之中,每天早晚都要面臨內心的鬥爭,早起還是睡足,睡覺還是玩手機?反而浪費了更多的精力。

因為我在潛意識裡覺得規律作息就意味著工作模式,要付出努力、要全力以赴、要自苦。而熬夜睡懶覺則是放鬆模式,是一個減壓回歸自我的時間。偏偏工作和放鬆在我意識中同等重要,如果一段時間只進行其中一個模式,我會覺得自己不完整,會焦慮厭倦,極力想要打破這種routine的限制。

問題就出現在這種意識,1)打破兩個等號。作息規律與否不應該和工作放鬆聯繫在一起,可以分別嘗試在早睡早起按時吃飯運動的一天全部安排為娛樂活動,以及用工作和學習填滿熬夜睡懶覺的一天,模式打亂重組分別體驗,接下來2)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息,無論選擇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只要適合自己就應該拋棄無謂的焦慮和掙扎。自始至終在這種作息下安排每一天的工作和娛樂活動,不要覺得自己是在堅持什麼,一旦有這種想法就自我添加了一層心理壓力,把它當作日常去體驗就好,重要的是每天的活動內容,可以千變萬化,工作和放鬆交替進行就好。和一日三餐頓頓不重樣一個道理。(我要為晚睡晚起正名,不要有心理負擔,規律下來也不失為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

理論有了,接下來就是實踐了,等我嘗試一段時間再來彙報w


每天三餐有沒有很無聊?


那就改變吧。

一起到你改變開始,改變不僅僅是一時衝動的想法,同時還需要我們有完整的計劃和實施方案。


謝邀。講真,其實很難真正做到每天完全一致吧,比如周末跟工作日就不一樣,平時與放長假如五一十一這種又不一樣,雖然從長遠來看這又是一種規律。。。不過不用擔心心理方面不喜歡或者不適應,因為人幾乎不可能像機器一樣的,承受不了的時候自然就會自我調整的。

規律健康的作息是好習慣,能堅持還是要堅持的。


謝邀。

每天都過得一樣,當然會產生厭倦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自己去給自己找些樂趣了,看些視頻看些書,或者隔三差五找些好友出去聚會,會好很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