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蘋果發布會,朋友圈被鋪天蓋地的FaceID的段子佔領,不論職業、不論收入,iphone帶來了一波營銷狂歡,言必稱「X」突然成了一種潮流。然而,筆者作為一名視頻行業的從業者,卻「眼含著熱淚」,看到的是Apple TV帶來的4K+HDR的震撼,也看到了OLED屏對電視機產業格局即將帶來的一波新的衝擊。

先來看一看Apple TV。實際上,國人對Apple TV的認知,可以拆分成兩個小問題:其一、老百姓最關心的,Apple TV在國內能不能用?怎麼用?其二、以行業從業者的角度看,這個產品有什麼意義。

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國內現在肯定不能用,未來能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究其原因,Apple TV的中國水土不服。

Apple TV能做什麼,接入寬頻能看Youtube、能看Netflix 、能通過蘋果賬號收看itunes Movies,其本質是通過接入互聯網,收看視頻服務商提供的電影、電視,並通過電視機屏呈現。這種形態,在國內被稱為OTT TV,也叫互聯網電視。最接近Apple TV這種終端硬體形態的,就是互聯網機頂盒,比如小米盒子、天貓魔盒、完美星空盒子等等,其次是互聯網電視機,比如樂視tv、小米電視等。但是,在中國這件事情就變得比較難辦,有這麼幾個原因:

行業裏的人都知道,對正確文化認知的引導是媒體、文化產業的首要任務,尤其體現在電視機屏。作為「政府的喉舌」,電視屏是受廣電總局嚴格管控的最重要方面。從廣電181號文件開始,連續好幾個紅頭文件,嚴格限定了互聯網電視終端上內容的合法渠道和來源。這也體現在三個方面:1、OTT TV終端裏的視頻內容是需要通過牌照商審核的;2、OTT TV終端是不讓看直播的3、OTT TV終端裏是不能裝應用的。常見到的牌照商有這麼幾家CNTV、CIBN、芒果TV、華數TV(實際上還有三家:GITV、百事通和南方,在互聯網盒子上不多見)。除此之外的其他一切內容源,不論是優酷、愛奇藝也好,還是VST、泰捷也好,想在電視機屏上呈現,都是違規、甚至違法的。國內就有過某魔盒因違規被全面下架的慘痛先例。這種情況下,Apple TV想要在中國大陸發展,蘋果公司除了需要重新構架Apple TV產品、捨棄Youtube、Netflix 、itunes之外,還需要通過各種相關單位的層層審查。而最終,內容播控權的歸屬、Apple TV上app store的審查和運營等幾項核心問題必將會成為蘋果最尷尬的障礙。蘋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想要涉足可能影響百姓文化認知的大屏內容市場,可能性幾乎為零。

4K版Apple TV採用的是蘋果A10X晶元,一顆坊間傳說可以跑贏i7的晶元。雖然這麼比是不科學的,但足以可見這顆晶元的強悍。基於這顆晶元,Apple TV可以輸出4K解析度、支持HDR10,Dooby Vision效果,蘋果也為此準備好了所有內容的4K HDR版本。4K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的,但對引起業內追捧的HDR,可能相對比較陌生的。簡言之,HDR是一種畫面的增強和渲染技術,它可以使得4K畫面更亮麗、更鮮活、細節更分明、明暗對比更強烈、更深邃。看一下國內,4K產業一直在發展,但卻是一個宣傳大於實際的名詞。隨處都可見,4K被泛泛地用於各種終端的宣傳上,電視機屏、機頂盒解碼等。產業頭輕腳重,終端一環過於健壯,而前端內容、編轉碼設備,網路,都遠遠還未到普及應用的地步。甚至於,4K用AVS2還是H.265的演算法之爭還在進行中。這就造成了,電視機也好、機頂盒也罷,老百姓實際上很難去驗證它的4K效果到底達到什麼水平,更不用說HDR是真是假。從筆者看來,國內的確是有2、3款機頂盒是宣傳4K+HDR的,價格也不菲,但這兩三款支持HDR到什麼量級是未知的,畢竟沒有內容支撐其運營,這也就無法談及其是否是國內版的「Apple TV」。當然,4K版Apple TV發布,必將帶來國內4K產業一次大的反思和發展。長遠來看,能見到好的趨勢是,各大運營商、內容提供商,都在加速4K轉型和升級,數碼視訊等企業也恰好處在這個風口浪尖中,演算法優劣、設備成熟度、服務質量好壞也成了這一輪變革的試金石。

蘋果發布會過去了,鳳X的營銷狂歡也逐漸退燒。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認知,不否認蘋果產品的極致,也看到了其封閉運營跟中國大屏產業的水土不服。以上即筆者的部分思考,有對有錯、且看且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