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22日報道,機器人替代人類工作的擔憂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英國首個超市機器人助手在「困擾」顧客一周後被「解僱」了。

赫里奧特-瓦特大學為英國廣播公司「六個機器人和我們」節目做了個「購物機器人」實驗,蘇格蘭連鎖超市馬爾焦塔被邀請首先試用。但不久,它開始讓人失望。有人問它啤酒在哪裡找時,它的回答很模糊:「在酒品區。」

雖然盡了最大努力,但超市高峰期嘈雜的背景音還是讓「法比奧」難以理解顧客的話語。

埃萊娜·馬爾焦塔和父親及妹妹經營著該連鎖超市,她表示:「我們原以為引入一個機器人是一個很棒的創意,因為我們總想做一些新的、令人興奮的嘗試。當它好不容易勸說兩名顧客試吃肉條時,它的人類同事已經成功發放了12份樣品。」

幾天之後,機器人因為不能提供有用的建議而被嫌棄,比如當被問道啤酒在哪購買時,它卻回答「在酒精飲料區」。

無奈之下,老闆只好解僱它,將它打包送回大學。

令他們有些動容的是,店主告訴機器人不會再續約時,它問店主:「你生氣了嗎。」

同為超市負責人的妹妹路易莎·馬爾焦塔意識到,實際上機器人正在讓顧客望而卻步。當被問及有一天機器人是否會取代超市工作人員時,路易莎表示自己持懷疑態度:「我們發現顧客很喜歡私人互動,對我們的工作人員來說這也是工作內容的一大部分。我們的員工對一些熟客非常了解,他們會相互嘮家常,我懷疑機器人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她最後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話,我相信機器人可以在倉庫方面承擔一些輔助工作,但它們是否能夠取代人際之間的溝通我表示懷疑。」


人工智慧在當今的發展已經讓很多人開始恐慌,機器人會不會讓我們丟掉飯碗?Fabio的這個例子至少說明,短期內人工還是有絕對優勢的的,因為機器人的發展目前仍處於受限於人類認知局限的階段,機器人對信息的處理只是出於一種程序設定的反應機制,而不具備自主性。

今天中午正好看到一個視頻節目的節選,裡面一個嘉賓說人工智慧與人的差別是想像力,我覺得不僅是想像力,還有應變能力和情感互動能力。蘇格蘭愛丁堡這家叫Margiotta的超市僱傭了被英國Heriot-Watt 大學的科學家裝了固定軟體的Fabio,希望能幫助顧客導購,讓顧客試吃食品等看起來很簡單的服務,但最後以失敗告終,首先是Fabio移動能力不強,沒辦法帶顧客去超市特定的區域,在回答諸如啤酒或牛排在哪裡的時候,也只能給出「在冰櫃里」或者「在酒水區」這種含糊的答案。其次,Fabio無法跟顧客進行有效對話,只能根據程序設定的問題給出固定的答案。這也是正在試驗的餐廳或超市的服務型機器人所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作為服務生或導購的機器人要處理的信息並非數據,而是來自大量顧客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及多種語言、語氣及面部表情,一旦無法對應到程序設定里的關鍵詞就無法有效工作。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技術的產生及應用都有其生命周期,是需要時間成長的。Fabio 也並非被永遠解僱,而是被帶回實驗室完善,試運行這種機器人的公司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短期內機器人不會擁有人的高級認知能力,但長期看,尤其是超市導購這種需要每天回答顧客很多重複性問題的工種,應該還是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完成的。


新科技的普及本來就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產品的功能也是一個個克服的過程。

鄭州萬達科技&新松服務機器人——松果系列不僅具有自主行走、自主避讓、自主充電功能,無需在地面貼導航條,改變外部環境;同時,具備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對VIP會員進行管理,針對不同的 VIP 會員做出個性化的反應。藉助雲端智能知識庫平台,實現了在語義理解、知識學習、推理與表示等方面完備的智能支撐體系。這款接待迎賓機器人回答業務問題時專業性強,回答日常生活的問題時氛圍輕鬆幽默,增加客戶與其互動的意願,還能擔任迎賓引領工作,進行場所主題宣講、產品廣告宣傳等。

鄭州萬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直將創新與技術研發作為企業發展核心,率先攻克智能技術難題,憑藉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已成為國內機器人行業中的佼佼者。


剛出來的太單純,設計機器也不敢不讓機器單純,有問題是正常的,機器是按步驟走,人的要求可不按照設定的步驟走,太過開放機器你也不想那麼設計,因為怕控制不了出意外所以出現這個現象應該是意料之中也是必然的。


一開始的失敗在所難免,說不定下一位機器人就能堅持一年呢,在然後恐怕需要擔心的是我們人類了吧,工作完全被取代的我們,從事一些什麼才能繼續散發自己的價值!


新科技的普及本來就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也建議研發新科技的企業或機構、個人不要操之過急,在產品沒有成熟時就投入市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