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無解。

任何一件事情暴露出來,都會影響到公眾的判斷和擔憂。事實上,即使什麼事情也不發生,公眾依然是擔憂的——大家一直明白,是葯三分毒。也知道吃任何葯都不可能沒有副作用。

更多的時間,是自我的一種調節和博弈。是吃藥的副作用損失更大還是不吃藥的折磨讓身體更難以承受?當承認後者的時候,那選擇吃藥。當篤定前者的時候,選擇硬扛或者換一家醫院換一個大夫,再進行一輪自我博弈。

這件事情更多的並不是公眾問題,而是要更加明確一些,藥品管理制度!特別是醫院這樣的地方,醫生幾乎可以接觸到全部的藥品,藥房工作人員當然也可以。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得到什麼級別的授權或者授信的時候,才能把藥物輕鬆帶出存放地?內部的分類管理是如何做的?投藥出現身體問題,一定不是投了一兩天葯,而是長時間的的行為,這個過程中,藥物是如何到醫生手裡的?他是以什麼名義持續開走一定劑量的藥物?這才是需要引起思考的很重要的地方!

堵上這樣的管理漏洞,比告知民眾這種藥物的適用範圍更重要——因為民眾反而是遵行醫囑服藥,不會給自己亂吃藥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