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最後的防線?

  如今,開發商們常把一句口號掛在嘴邊:「我們打造了真實的戰場環境。」這不是一句空話,從開火音效,殺傷效果,再到戰場環境的還原,感謝技術的進步,遊戲呈現出的戰爭正變得愈發震撼人心。

  雖然每個人都明白,遊戲不可能完全還原戰爭,但由於好奇心使然,我們仍難免會提出疑問: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精華,遊戲和戰爭之間還在哪些領域存在差異?其中是否還有無法逾越的鴻溝。對於這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筆者無法給出解答,但另一些人卻無疑有更大的發言權——他們既是玩家,也是戰鬥在一線的士兵。今天,我們就將透過國外網站的報導,了解美國大兵對軍事遊戲的態度。

戰爭和遊戲是「兩碼事」

  雖然所屬部隊、服役經歷截然迥異,但這些軍人在兩個方面有著強烈的共識:他們之所以喜歡遊戲,並不是因為遊戲能提供真正的戰場體驗;同樣,雖然遊戲會忠實還原一部分細節,但除了少數專業的軍事模擬類遊戲,其它作品(如商業色彩很濃的FPS)和真實戰場幾乎毫無相似度。

  2014年,IGN採訪了尼克·雷奎斯托(Nicko Requesto)——當時,他在海軍陸戰隊擔任一等兵,曾被派往伊拉克服役——無獨有偶,《COD》和《戰地》系列也有類似的關卡,對它們,雷奎斯托的第一感受是:「它們和我在伊拉克經歷的戰鬥完全是兩碼事。」

  在雷奎斯托看來,現實的戰鬥要比遊戲更強調戰術:「火爆的戰鬥並不常見——因為敵人不會自己從空曠地帶站出來;但在遊戲里,它們都會徑直撞向我的槍口。現實中的殺敵過程有時頗為複雜,為擊斃一名敵軍,他們會準備10多分鐘——期間,士兵們會相互掩護,佔據最有利的位置,覆蓋每條火線,隨後採取機動戰術壓制敵人。」

現實中的基本戰術,它和遊戲中簡單的殺敵方法有巨大差別

  已經在伊拉克服役一年的士兵安東尼·安德拉達(Anthony Andrada)對此有相同的看法,他在接受另一家媒體的採訪時表示:「很多遊戲試圖宣傳戰場有多麼逼真,但我覺得,它們和真實戰爭依舊相去甚遠,其核心仍然是傳統的『開槍+跑路』模式。」

  雖然如今,某些遊戲的場景和特效已經相當逼真,但安德拉達表示,這些還遠遠不夠:「遊戲並沒有營造一種危機四伏的氛圍。在伊拉克執行危險任務期間,我總會感到不安和警惕,但在遊戲中,大部分任務都給人以一種十拿九穩的感覺。」另外,他還說遊戲沒有捕捉到戰場生活的許多方面:「比如長時間巡邏的壓力和疲憊感。」同樣,遊戲也沒有還原那些真正興奮的瞬間:「比如我們每次回到己方營地時,那種如釋重負的時刻。」

在一線士兵們看來,遊戲雖然打造了許多刺激和震撼的橋段,卻沒能還原出戰場上無處不在的緊張和因為生還而如釋重負的時刻

武裝分子也許很笨,但也勝過最高明的遊戲AI

  雖然遊戲都在力求做到真實,但虛擬和現實之間終究有一道牆壁。同樣的問題也體現在裝備上:遊戲中,它們不過是一組3D建模和幾組數據,但在戰場上,實際情況要更為複雜。一名接受遊戲媒體採訪的美軍士兵提到:「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遊戲提供的彈藥數量都相當誇張——槍戰簡直可以用浪費彈藥形容;然而,在現實中,我們一般只攜帶6個備用彈夾,每個彈夾最多30發。為節省彈藥,很多人都恪守著『一槍一命』的原則。」

  另外,雖然遊戲中的槍械型號繁多,但對其中的大部分型號,普通士兵都很陌生——因為軍方要求他們使用制式步槍,只有某些特種部隊是例外。

現實中的士兵從來不會像遊戲中一樣攜帶如此多的彈藥,因為這會消耗他們的體力,妨礙其長途行軍

  另外,射擊遊戲中常用的許多戰術也在現實戰場毫無意義。尼克·雷奎斯托表示:「在遊戲中,大部分內容都是『離開掩體-大步衝刺-拚命射擊』,其中很少有隱蔽和掩護的概念。」

  問題還不僅限於此。在阿富汗服役過的美軍參謀軍士布萊恩·岡特曼(Brian Gonterman)表示,遊戲中AI過於簡單,其行動遵照的是開發人員制定的原則,和現實中的敵人相去甚遠——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遊戲開發者對戰術的了解相當有限,他們製作出的AI也註定不會太精明:「在遊戲中,你能夠輕易地判斷出敵人的行動——事實上,這些敵人的存在是為了讓你能贏得遊戲;而在戰場上,情況每天都在發生變化,雙方的戰士都在不斷學習,試圖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意。」

現實中的伊拉克武裝分子,雖然它們的武器和訓練都算不上精良,但他們卻比大部分遊戲中的AI精明得多

「從來沒有過單人出動,因為這太危險了」

  在軍事類遊戲中,經常會出現一支4人分隊——它們也是最基本的作戰單元,同時也有一些關卡需要玩家單槍匹馬執行任務。這種設定是否準確呢?

  按照美國陸軍的編製,4人小隊是真實存在的,在現實世界中,它們也被稱為「火力小組」,每個火力小組由組長、榴彈發射手、機槍手和步槍手四人組成,其成員也和軍事遊戲中一樣,配備了不同的武器。不過,單獨行動則是被嚴厲禁止的——因為在戰場上,此舉基本等同於送死。

《武裝突襲》系列中的一個四人「火力小組」,在一些視角更為專業的軍事遊戲中,基本採用了真實的小隊編製

  參謀軍士布萊恩·岡特曼提到:「在陸軍內部,有一個所謂的『隊友』體系……其意義在於讓士兵們學會彼此配合。除非部隊中只剩下你一人,否則,你都不應單獨行動。你必須照顧好你的隊友,同樣,隊友也會負責你的安全……」

  岡特曼補充說:「我曾先後在一個偵察班和一個狙擊班服役,我們會根據任務性質組成2人、4人或8人的團隊——期間從來沒有過單人出動的情況,因為這太危險了。」

現實戰術,能否幫玩家打好遊戲?

  既然在職業軍人眼中,軍事遊戲註定和真實戰爭相去甚遠。這就引申出另一個問題:現實世界的戰術,是否可以幫助玩家打好遊戲呢?

  接受採訪的美軍士兵都不這麼認為:「在遊戲中,你更多的是利用系統的機製取勝,但現實卻不可能存在如此多的『漏洞』。」

  不過,其中確實有一些技巧可以為對戰提供啟發,尼克·雷奎斯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其中一種被稱為『切派(Cutting the pie)』,它對攻擊藏匿在房屋內的敵人極為有用,通過這種做法,你暴露在敵人面前的部分極小,但卻能佔據有利位置。」不過,他也補充說:「很多玩家肯定也懂得這種戰術。」

文中提到的「切派」戰術示意圖:搜查房屋的士兵在門外,以門口的一邊為軸線旋轉,這樣其槍口便可以覆蓋到屋內的大半個區域

遊戲中的誇張設定,是否讓士兵反感?

  另外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則與遊戲的經營策略有關,所有的軍事遊戲都在以「有趣」作為賣點——這種娛樂化表現戰爭的傾向,是否引發了士兵們的反感和不安?

  對於這一問題,接受媒體採訪的士兵們眾說紛紜。尼克·雷奎斯托表示:「我個人認為,開發商都在盡量以正面形象描繪美軍。雖然相關內容並不直白,但在角色的互動中總會有所展現,戰友情誼就是一個例子。其中的設定不會令我感到困擾……據我所知,這種人實在不多,我在遊戲中碰到的每個人都很棒……只有那些分不清現實和虛構的白痴,才會把遊戲設定硬套到真實的軍人上去。」

雖然遊戲廠商對美國政府及其盟國的政策會頗有微詞,但他們展現一線軍人時,其形象基本都是正面的。圖為《使命召喚:現代戰爭》系列中141特遣部隊的合影

  但參謀軍士布萊恩·岡特曼不贊同他的看法:「我認為遊戲廠商只想著一件事:這就是『輕鬆賺錢』。」

  在軍事遊戲中,主角通常被描繪成為戰鬥機器,他們的行事方式魯莽粗暴,還能在吸收數噸傷害後原地復活。對於這一點,士兵們的評價倒是比較寬容。有一位士兵這樣評論道:「有人說它是合理的誇張,也有人說他是胡編亂造。但在我看來,實際情況是兩者兼而有之:遊戲中的『戰場超人』真的很酷,開發者是把許多人的事迹濃縮到了一個人身上。」不過,作為職業軍人,他也更希望遊戲中多展現團隊配合,而不是只打造炫目的效果和咋舌的劇情。

「如果玩家想成為士兵,那麼他最好忘記遊戲的一切」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也引人關註:市面上的軍事射擊遊戲,是否會給前線的新兵帶來啟發?對此,接受採訪的所有美軍都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安德拉達說:「這些遊戲無法幫助任何人應對戰爭。事實上,在投入前線前,沒有人能說自己的準備已經『萬無一失』,其中的變數太多,更重要的是,人會在戰場上死去。」

「沒有人說自己的準備能『萬無一失』」

  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由於這些遊戲的暢銷,許多玩家都產生了一種幻覺:他們對發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了如指掌。這種情況也令真正參與過戰鬥的士兵們倍感困擾。對此,岡特曼表示:「目前,有很多玩家正試圖在虛擬戰場上復原真實戰爭的情況,但實際上,其效果簡直讓人哭笑不得——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玩家對基本戰術概念一無所知。這種盲目自信會害死他們。」

  不僅如此,遊戲還會教會新兵許多壞習慣。美軍士兵尼克·薩姆納(Nick Sumner)在接受Gamespot的採訪表示,在上戰場之後,你最需要記住兩件事:

  「第一,你不能像遊戲里一樣單獨行動,如果你想打贏、並且活下來,最關鍵的事情是保持聯絡;第二,你不能只顧及一個人,你還需要保護兩邊的隊友,同樣,他們也會儘力保護你——而在遊戲中,情況則恰恰相反,玩家最不關注的就是AI隊友的安全。在虛擬戰場上,它們更像是負擔,而且即使死了,也會很快被刷出來的新人填補。」

  布萊恩·岡特曼則更進一步表示:「如果玩家想成為士兵,那麼他最好忘記遊戲的一切:虛擬世界的戰鬥根本不能和真實戰場相提並論。」

「虛擬世界的戰鬥根本不能和現實戰場相提並論」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則很耐人尋味,對於那些因為遊戲躍躍欲試、試圖參軍的年輕人,美軍士兵怎麼看?安德拉達說:「我不認為遊戲玩家應該參軍服役,他們必須考慮參軍究竟意味著什麼——因為遊戲和現實的差異是如此巨大……你需要的不只是在參軍協議書上籤下名字,同時還必須準備好付出和犧牲。它並不意味著,你精通遊戲,就可以勝任在軍隊中的工作。」

  對此,布萊恩·岡特曼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雖然入伍純屬個人選擇,但希望遊戲的鐵杆粉絲能挺過艱苦的訓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