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Ryo Takemasa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10:00 答問十分 | 2016.11.22 來自龍泉寺龍泉之聲

放下是放下煩惱,不是放下願力;是放下執著,不是放下事情。佛教講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因上努力就是進取,果上隨緣就是放下,不僅不矛盾,而且是好搭檔,少了一個都不行。

——學誠法師

師父,最近因為家人去世,總在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總會擔心父母,希望他們健康,對未來的生活有些迷茫,望師父解惑。

網友

學誠法師

正視生死,不會讓我們更加迷茫,而會讓我們更加清醒。正因為人人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所以我們要問一句: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少意義?佛法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一生中沒有造多少善凈之業,沒有做多少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事。

師父,學佛是要普度眾生,但目標是要去往極樂世界,這不就是自私了嗎?他們之間的關係該如何理解?

網友

學誠法師

學佛的究竟目標不是去極樂世界,那只是階段性目標。去極樂世界的目的是為了尋求最清凈的學修環境、最好的師法友團隊,然後學成後乘願再來,度化眾生。

師父,命理之學可信嗎?應該如何改命?

網友

學誠法師

命運是有規律可循的,是為「命理」。但命運不是絕對的、註定的,我們現在的心念和行為,都可以影響命運,改命的訣竅就是當下種善因。 改變自己的認識,就能改變自己的念頭;改變自己的念頭,就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自己的行為,命運也就隨之改變。 可以看看《了凡四訓》的故事。

學誠法師您好,放下即無煩惱,但事事都放下就沒了進取之心,如何處理放下和進取之間的矛盾呢?

網友

學誠法師

放下是放下煩惱,不是放下願力;是放下執著,不是放下事情。佛教講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因上努力就是進取,果上隨緣就是放下,不僅不矛盾,而且是好搭檔,少了一個都不行。人總是容易偏,要麼跑到這一端,執著得要命;要麼跑到那一端,消極得沒邊。

頂禮大和尚。那顆無所不能、無所不有的寶珠是怎麼掉落凡塵的呢?初掉時,為什麼沒有自凈呢?

網友

學誠法師

眾生猶如金礦石,本具純金之性,但同時被無明雜質包裹。只有精勤修行,去除雜質,才能得到燦然純凈的真金。有佛性不等於一開始就是佛,明白了嗎?

頂禮法師!不知您說的善知識具體指什麼?佛經及祖師的論算嗎?

網友

學誠法師

善知識,是指在佛道的修行上能給予我們指點的老師。很多人覺得自己跟著經論就可以學習了,其實是很難的,就如一個小孩,拿著同樣的教科書自學跟在學校里聽老師上課,有區別嗎?

師父,弟子明知道只是些小事,不應該生氣,但還是特別煩躁,跟吃了火藥一樣,一點就著,我該怎麼辦?

網友

學誠法師

因為自己心力低,沒有力量控制煩惱,那就要好好去學習佛法,充實正能量。佛法不能等到煩惱熾盛時才想起來用,那就是「臨時抱佛腳」。我們時時在貪嗔痴大病之中,不靠長期服藥根本無法對治,猛利的苦生起來時才想起來吃藥,能有多少用?功夫在平時。

法師您好,最近在網上被騙了兩千多塊錢,心裡十分難受,哭得頭髮暈。請問法師有什麼方法助我脫困?

網友

學誠法師

受到欺騙肯定會苦,但如果不截斷這個苦,會引發更大的麻煩。好好反省自己心態和行為上的過失,汲取教訓;另外要發願自己永遠不要去欺騙別人,因為這個惡業對人帶來的傷害太大了。如果因為這個逆境能夠成長,那就沒有白白受苦。

師父,我時常對別人心有怨念,產生不好的想法,然後感到害怕。要瘋了。

網友

學誠法師

不要被自己的妄念、惡念牽著走,要在內心中裝入光明的信息,掃除無明黑暗。現代人內心中的染污、煩惱太多太多了,能夠引導我們身心健康的善法太少了,不學習、不凈化,只有無量痛苦。每天都要讀一些好書,反省、發願。

法師您好,為了不讓父母誤會佛教,該以怎樣的方式為父母種善根呢?感恩!

網友

學誠法師

在自己的身心之上體現出佛法的內涵,做一個讓父母驚喜和敬佩的人。

精選自2016年11月21日學誠法師微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